黴黴:姑娘,做自己太爽了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

中國粉絲口中的黴黴,

即使你不熟悉歐美音樂圈,

對這個名字也一定不陌生,

無論生於哪個年代,

一定有一首自己衷愛的英文歌,

對於90後、00後來說

黴黴的歌可以說是陪伴他們成長,

也鐫刻下了難忘的回憶。



她的履歷,可以說是金光閃閃:

17歲,發出第一張專輯《Taylor Swift》,

獲美國唱片業協會認證5倍白金唱片。

19歲,發行第二張專輯《Fearless》,

獲得第52屆格萊美年度專輯獎,

成為獲此獎項最年輕的歌手。

21歲,憑藉一首《Mean》,

拿下2座格萊美獎。



25歲,《1989》成為該年全美最暢銷專輯,

打破12年內在美首周發行銷量的最高紀錄,

並獲得第58屆格萊美年度專輯獎,

成為首位兩獲此獎的女歌手。

28歲,成為唯一一位

擁有四張首周百萬銷量專輯的歌手,

30歲,登頂《福布斯》全球百大名人榜榜首。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黴黴有萬眾矚目、光芒萬丈的一面,

也有充滿爭議的另一面。

有人狂熱地讚美,就有人肆意地咒罵,

而作為當事人的她,又有著怎樣的心境呢?


最近,黴黴的個人紀錄片《Miss Americana》上線,

全方位展現了這位世界級女星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

以及尋找自我的蛻變,

帶領人們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01

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太累


13歲那年,

黴黴寫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首歌《Lucky you》。

歌中唱到的女孩,正是她自己,


There s a little girl in this little town

從前有個平凡的小女孩,她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小鎮上

With a little too much heart to go around

她有著一顆平凡卻不單調的心
Live forever,never say never

只要活著,就永不輕言放棄
You can do better,that s what she says

她總是對自己說,你可以做得更好



十幾歲稚嫩年紀的黴黴,

從小就被教導,

要做一個被稱讚、被認可的“好女孩”,

這也成了她的信仰體系:

讓別人喜歡自己的歌、喜歡自己。



剛進入娛樂圈的她,

也用實際行動去做一個大眾眼中好女孩,

被稱讚、認同,是她的目標。

她也相信,“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

做一個真正的“美國甜心”,就是成功。

在事業上,要努力向上,永遠前進。



要與人為善,

即使別人攻擊你,也要耐心回答,

不能說錯話,不表達政治立場,

因為好女孩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

好女孩會揮手微笑說謝謝,

好女孩不會讓人們對她的觀點感到不自在。



如果有人說她胖了像懷孕,

她會難過好幾天,然後選擇節食,

不吃東西,瘋狂鍛鍊,

去取悅那些審視的視線。



在那段時間,她的確獲得了眾人的認同,

在臺上光芒萬丈,讓無數人瘋狂。

走上各大頒獎舞臺,收穫鮮花掌聲,

星光熠熠,名利雙收,

這讓她很有滿足感。



然而這種方式是有極大風險的,

當你為了陌生人的認可而活,

你所有的快樂和滿足都從這裡獲得,

那麼稍有不慎,就會讓一切崩潰。


02

沒人在乎你的感受,太痛


譬如19歲拿到vma最佳女歌手錄像獎,

發表獲獎感言到一半時,

Kanye上臺打斷了她,

他說道:“泰勒我很為你開心,

我也會讓你說完,

但是碧昂斯的音樂視頻是史上最棒的音樂視頻之一。”



黴黴尷尬無助,臺下的觀眾一片噓聲,

但作為一個好女孩,

她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事後記者採訪,

黴黴只是說自己今晚很開心,

不想挑起任何事,

還說自己是Kanye的粉絲。



事實上回憶起這段經歷,

至今她都充滿了苦澀。

“對於以人們是否為你鼓掌,

作為信仰體系基礎的人來說,

全場的噓聲對你的影響真的很大。”



2016年,黴黴和坎耶矛盾再次升級,

坎耶把黴黴寫進自己的單曲Famous裡,

並稱呼她為“bitch”。

黴黴在INS上發帖反擊。

而坎耶和卡戴珊表示那句有冒犯性的歌詞

是徵求了黴黴意見的,

還先後放出了20個10s的視頻片段作為佐證,

網絡開始發毒蛇表情,指責黴黴虛偽,

儘管她對每件事都做出了回應,

但還是被淹沒在了大眾的口水裡,

“Taylor Swift已經玩完”

的話題甚至登上了全球的熱搜榜。



之後,黴黴淡出公眾視線一年之久,

在這一年裡,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反思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信仰體系。

她明白了:不是自己做得好,

不是自己足夠乖巧,

這個世界對自己就可以敞開懷抱。


03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最爽


曾經,她將自己的整個信仰

建立在別人給她的掌聲中,

以人們對她的喜愛和支持作為存在的理由,

努力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

現在,她說:我受夠了。



當她再度歸來時,

人們都說,黴黴黑化了。

她明白了一個道理,

做個好女孩,不代表不能反擊,

做一個好女孩,

更要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反抗。



用一曲《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狠狠地諷刺了一番對手和曾經單純軟弱的自己。

她不會再因為別人一句評價,

就輕易動搖自己。

比如面對那些對女性身材苛刻打量的視線,

她選擇無視。

曾經她作為演唱嘉賓受邀登上維密秀的舞臺,

與一眾超模同臺走秀,

沒有絲毫的違和感,

人們驚歎於她模特般的身材。



如今,她的好身材好像一去不復返了,

大眾開始猜測她是不是“中年發福”了。

可黴黴已不在乎這些,

因為總有一些關於美的標準是無法達到,

何必因他人言論而迷失。

沒有完美身材又如何?

她真正的成為了自己,

而不是別人想要她成為的人。



她明白讓自己健康才是首要,

不再追求體型完美,

而是選擇吃飽飯來保持身體強壯,

讓她上臺精力更充沛地完成表演,

“看起來胖,總比病懨懨的要好。”



她的蛻變之路還未停止。

她開始為自己發聲,

反訴性騷擾她的米勒賠償一美元,

泰勒在紀錄片中說,

因為這樣的事發生之後,

總有人會說“你為什麼當時不說出來?”

所以她站出來,說出自己想說的真話,

表達自己的憤怒,維護自己和女性的權益。



她還打破了自己多年不談政治的原則,

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時,

首度公開了自己的政治傾向,

公開支持兩位民主黨人。


黴黴對此次政治站隊給出的理由是,

共和黨參議員中的一名女性候選人歧視女性,

並且反對同性戀,

而黴黴選擇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



她想要表達自己的態度,

想要站在她認為正確的一邊。

她厭倦了扮演美國甜心的角色,

厭倦了在名利的脅迫下被貼上膠布無法發出聲音,

更厭倦了被聲譽束縛無法喘息的瞬間,

她從一個想要取悅大眾的明星,

向一個勇敢表達自我的鬥士蛻變。


她號召了自己的粉絲投票,

用一首《Only The Young》

表達了自己堅定的立場和對年輕一代的期許,

鼓勵美國年輕人參與政治中

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美好。



04

做自己,才夠勇敢


黴黴的感情也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

她的很多歌裡也寫著在愛情裡的瘋狂。

如今她也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

她在紀錄片裡說:

“我愛上了一個人,

他的生活正常、平衡和平實,

卻很美好。”

在演唱會走下臺後,她會飛奔衝進他的懷抱。

在外界惡意滿滿時,他陪著她在家裡,

聽她撥弄琴絃,唱著“我愛你”。



曾經的黴黴,

想要獲得認可,在乎他人評價,

有時也會被他人意見左右。

但如今,涅槃後的她,

更加篤定、自信和灑脫。


當然,她沒有忘記初心,

還在不停地努力。

寫歌,出專輯,巡演,

通過歌曲告訴歌迷們自己的故事,

自己的心境,還有自己的態度,

她依然勇敢發聲,

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為女權發聲,為LGBTQ倡言,

哪怕會因此“得罪”一些人。



從前期的“be a nice girl”,

到後來的“be yourself”,

是一個不斷蛻變和重塑自我的過程,

是一個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的過程。


所有的女性在這個社會之下,

都被教導要做一個好女孩,

要聽話、禮貌、微笑,

應該漂漂亮亮、文文靜靜,

當然這沒什麼不對,

但只被允許有這一種設定,

那便是不合理的,

女孩子應該是豐富多彩、各種各樣的。



希望每個女孩都能相信並堅守自我,

希望最後的你,能夠得到自己的認可,

因為,做自己,就已經足夠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