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與不平等:未來,人類終將進化成兩個物種?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全球都以為人類將邁向人人平等,而全球化和新技術則會讓我們走得更快。但實際上,

21世紀可能會產生歷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雖然全球化和互聯網縮短了國家之間的距離,卻可能擴大階級之間的差距;人類似乎就要達成全球統一,但人類這個物種卻可能分裂成不同的生物種姓。"

——尤瓦爾·赫拉利

本文系《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系列書摘,原作者:[以色列] 尤瓦爾·赫拉利,本文觀點不代表個人觀點。


21世紀可能會產生歷史上最不平等的社會

人類歷史上的平等問題

石器時代:早在三萬年前的狩獵採集部落,就有某些人的墳墓極盡奢華,身邊滿是象牙珠、手鐲、珠寶和手工藝品,而同一部落的其他人只是在地上挖個洞就草草埋葬。

雖然如此,古代的狩獵採集部落已經比後來的所有人類社會都更加平等,原因在於他們本來就沒什麼財產。

畢竟,得先有財產,才需要擔心佔有不均的問題。


農業革命後:人類擁有土地、動物、植物和工具之後,僵化的等級社會出現了,一小群精英世世代代壟斷了大部分的財富和權力。

人類也學會了接受這種情況,認為這再自然不過,甚至可能是天命難違。


工業革命:平等逐漸成為幾乎所有人類社會的理想。工業革命使民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工業化的經濟需要大量的普通勞動者,工業化的軍隊也需要大量的普通士兵。無論哪種政體的國家,都極為重視國民的健康、教育和福利,因為它們需要幾百萬健康的勞動者在生產線工作,需要幾百萬個忠誠的士兵在戰壕裡作戰。


因此,20世紀的歷史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縮小階級、種族和性別之間的不平等程度。雖然2000年的世界還有等級之分,但已經比1900年的世界平等許多。


全球化與不平等

在21世紀的頭幾年,人們預期推動平等的進程還會持續,甚至加速,特別是希望全球化將會把繁榮帶到世界各地。整整一代人都聽著這個承諾長大。

現在看來,這項承諾大概不會有實現的一天。

全球化確實讓許多人受益,但有跡象顯示,社會之間和社會內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劇,少數人逐漸壟斷了全球化的成果,而其他數十億人則被棄之不顧。現在,最富有的1%人群已經擁有全球一半的財富。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100人所擁有的財富,已經超越了最貧窮的40億人。


新技術加劇人類的分化:

1、人工智能:可能會讓大多數人類不再擁有經濟價值和政治力量。

2、生物技術:可能將經濟上的不平等轉化為生物上的不平等。迄今為止,能用錢買到的頂多就是地位的象徵,但很快就有可能買到生命本身。等到出現了延長生命、讓身體和認知能力再升級的全新療法,而這一切的代價又極度昂貴,可能就是人類整體分裂出生物種姓的時刻。



富人不僅更有錢,還更有天賦:

在人類歷史上,公爵並不比農民更具天賦,之所以有地位高下之別,只是不公平的法律和經濟歧視所致。

但到了2100年,富人就可能真的比貧民更有天賦、更具創意、更為聰明。等到貧富之間出現真正的能力差異,要再拉近幾乎不再可能。如果富人運用優秀的能力進一步強化自己,而且擁有更多的錢就能買到更強的身體和大腦,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差異只會越來越大。


更多的錢就能買到更強的身體和大腦?

兩個階層:

因此,在生物工程與人工智能興起之後,人類可能會分裂成兩個群體:

1、一小群超人類;

2、絕大多數位於下層而且毫無用途的智人。

等到民眾不再具備經濟與政治上的力量,國家對國民健康、教育和福利的投資意願也可能降低。成了多餘的人,民眾的未來只能依賴一小群精英能否心存善意。


更可怕的是,人類可能分化成兩個物種!

國界消除,族群分化:人類分化成不同的生物種姓,甚至直接成為不同的物種。全球化會讓世界橫向統一、消除國界,但也讓人類縱向分化成不同族群。就算是在美國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執政的少數精英也可能決定攜手合作,共同應對大批平凡的智人。

如果我們一不小心,硅谷巨擘和莫斯科億萬富豪的孫子,就可能成為比阿巴拉契亞山區鄉下人和西伯利亞地區農民的孫子更優秀的物種。

文明人與野蠻人:長遠看來,這甚至可能會造成全世界的“去全球化”。上層種姓聚集起來自稱“文明”,再用城牆和護城河把自己與外界的“野蠻人”隔開。

到了21世紀,後工業文明需要的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和納米科技,比起過去更能自給自足、自我維繫。

到時可能就會出現文明區與野蠻區的分別,兩者之間由無人機和機器人形成邊界。

該由誰擁有數據

數據就是最核心的資產

如果我們希望避免所有財富和權力都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關鍵在於規範數據的所有權。

1、古代,土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資產,

2、現代,機器和工廠的重要性超過土地,

3、21世紀,數據的重要性又會超越土地和機器。等到太多數據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人類就會分裂成不同的物種。


爭奪數據的比賽已經開始

數據巨頭靠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和娛樂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再把我們的注意力轉賣給廣告主。我們不是他們的用戶,而是商品。

而就長期來看,只要取得足夠的數據和運算能力,數據巨頭就能破解生命最深層的秘密,不僅能為我們做選擇或操縱我們,甚至可能重新設計生物或無機的生命形式。

未來,人類可能已經完全和機器融合,一旦與網絡斷開便無法生存。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通過生物傳感器從身體和大腦流向智能的機器,個人更容易被瞭解、操縱。更重要的是,它們還可能破譯所有人身體和大腦背後的深層機制,擁有打造生命的力量。

如果我們想要阻止一小群精英分子壟斷這種神一般的權力,如果我們想要避免人類分裂成不同的物種,關鍵的問題就是:該由誰擁有數據?關於我的DNA、我的大腦和我的生命,這些數據到底是屬於誰?


數據的歸屬

授權讓這些數據國有化,或許能夠對大企業發揮抑制作用,但也可能導致令人毛骨悚然的數字壟斷。

把數據擁有權握在自己手上?因為不像土地或機器,數據無所不在但又不具真實形態,可以光速移動,還能隨意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副本。



我們要呼籲所有律師、政治家、哲學家甚至詩人,好好注意這項難題:如何規範數據的所有權。這可能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舉例來說,能不能用算法形成網絡,支持全球人類社群,讓所有人共同擁有所有數據,一同監督未來的生活發展?隨著全球不平等日益加劇、社會緊張局勢節節升高,或許扎克伯格也該呼籲人數多達20億的臉譜網網民,大家一起來做些什麼。



——————————————————

原書信息:

書名:《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