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精勤學習網

本文重點介紹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的輔導叢書,特別適合指定教材是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的考研人,其他指定版本的也可以用此作為參考複習資料。其他版本及其他作者的管理學考研資料,請在精勤學習網搜索欄輸入關鍵詞查找。

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簡介

《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黃津孚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是我國高校廣泛採用的管理學權威教材之一,也被眾多高校(包括科研機構)指定為專升本、考研考博專業課參考書目。

為了幫助考生複習該教材,我們根據各類考試和考研的命題規律精心編寫了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教材的學習輔導書,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整理名校筆記,濃縮內容精華。本書每章的複習筆記均對該章的重難點進行了整理,並參考了國內名校名師講授該教材的課堂筆記。因此,本書的內容幾乎濃縮了該教材的所有知識精華。

(2)解析課後習題,提供詳盡答案。本書參考大量管理學相關資料對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6版)的課(章)後習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答,並對相關重要知識點進行了延伸和歸納。

本書提供電子書及打印版,方便對照複習。

資料試看

第一篇 導 論

本篇結構


圖1-1 結構圖

第1章 企業管理學導論

1.1 複習筆記

一、管理的科學概念及管理狀況評價

1.管理的科學概念

管理是指人們通過計劃、組織、激勵、協調、控制等手段,為集體活動配置資源、建立秩序、營造氛圍,以達成預定目標的實踐過程。管理是管理學中最基本的範疇。

(1)管理的目的和任務

①管理的目的是發揮集體作用,滿足通過個人努力無法滿足的需要。管理是集體努力產生效果的必要條件,管理的價值就體現在有助於達成分散個體達不到的目標,滿足個人努力無法滿足的需要。

②管理的作用和任務是配置資源、建立秩序和營造氛圍。要使集體努力產生良好效果取決於3個條件:

a.資源配置必須是合理、優化的;

b.集體活動必須是有序的,做到分工合作、令行禁止;

c.集體活動的氛圍應當是有利於促進合作、奮鬥和富有激勵性的。

管理的任務和作用是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建立集體活動秩序、營造有利氛圍為集體活動產生1+1>2的效果去創造這3個條件。

(2)管理的方法與手段

管理是通過計劃、組織、激勵、協調、控制等職能手段實施的。管理是一組可以分辨的活動,主要包括:

①計劃與決策,即確定集體活動的目的、任務、目標、政策及行動方案,並付諸實施,決策是計劃中的核心環節;

②組織與用人,即把各種生產要素,特別是人員結合成實現目的、目標,完成任務的功能實體,其結果是形成各種體制;

③激勵與領導,激勵是指運用各種手段調動組織內人員的積極性,以形成實現組織的目標的動力。領導要發揮激勵、溝通引導和指導組織成員的作用;

④協調,即理順組織內外關係,消除不和諧、不平衡狀態,加強各方合作,以便為實現組織目標創造良好的環境;

⑤控制,即按預定計劃對組織內各種活動進行監督、檢查和調節,以糾正偏差,保證預定目標的實現。

管理職能是指管理的職責和功能,是管理主體對管理客體施加影響的方式和具體表現,是設計管理者職務和管理機構功能的依據。

(3)管理的性質

①管理是人類特殊的社會實踐

管理的基本對象是人參與的社會活動。在一切需要協作才能達成目標的場合,均存在兩種類型的實踐活動:

a.人們親自動手,施作用於客體,產生直接效果的活動,這類活動通常被稱為“作業”;

b.人們並不直接去改變終極對象,而是通過計劃、組織、激勵、控制等方式對作業者施加影響,對改造客觀世界產生間接的效果,這類活動就是管理。

②管理是智力密集型的生產性勞動

a.管理是智力密集型的勞動。管理者常面對高度複雜、千變萬化的系統對象,需要通過與其他人合作或競爭實現既定的目標;

b.管理具有生產性,表現在管理可以使系統的產出投入比顯著增大。

③管理是管理主體與管理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對矛盾

管理既是生產力,又具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性質。管理活動既反映了管理主體即管理者的主觀意志,同時又要受到管理對象、管理環境的制約,是一個相互作用的不斷反饋互動的過程。管理是在管理主體和管理對象的矛盾運動中不斷髮展起來的。

(4)管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①管理是一門科學

管理具有普遍適用的規律,如標準化、流程化、制度化可以提高組織運行效率。管理知識可以學習,在實踐中反覆應用並客觀檢驗其效果。

②管理是一門藝術

管理針對具體對象所處的環境,特別是針對千差萬別的人,需要靈活性和技巧,需要隨機應變。

2.管理的地位與作用

(1)管理涉足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①管理的歷史與人類社會一樣久遠

早在其初級階段即氏族社會,已經有了管理活動,管理有上萬年的實踐。

②管理滲透到現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類社會是由各種各樣的組織,各種各樣的集體活動組成和運轉的。一切集體活動都離不開管理。社會越發展,人們越依賴於組織的分工協作,也就越離不開管理。凡是存在組織的地方,就存在管理。

a.按組織的性質分,有政治管理、經濟管理、軍事管理、文化教育管理、宗教管理、家庭管理等。

b.按組織的層次分,管理可分為:

第一,宏觀管理,是規模比較大、層次比較高的組織的管理;

第二,微觀管理,是規模較小、層次較低的組織的管理。

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的區分是相對的。

(2)管理是組織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①管理是一種生產力

管理作為生產力,表現在通過管理者的預見性及合理的計劃、組織及協調,可以完成分散個人無法完成的生產作業,可以以較少的資源耗費,獲取較多的物質財富。

②管理是一個組織生存發展的重要條件

如若沒有科學的管理,現代企業和社會的分工協作就難以實現,比例和節奏更無法保證,社會生產必然陷入一片混亂。

③管理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力量,是實現現代化的關鍵因素

社會進步和現代化包括關係密切的兩個方面:

a.物質文明的進步,即經濟基礎的現代化;

b.精神文明的進步,即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