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涼被與“空調”古人的夏天比你想的爽多啦

“虛堂一幅接籬巾,竹樹森疏夏令新。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陸游《初夏幽居》)這幾句詩中提到的“竹夫人”,是古人在夏天時為了取其涼意抱著睡覺的物品,一般為圓柱形,用竹篾編成,中間鏤空。“竹夫人”常伴人於枕蓆之間,這個名字不但貼切,還有種曖昧不明的味道。

《紅樓夢》中有首寶釵所作的燈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雖然就該詩是否為曹氏原作有些爭議,但“恩愛夫妻不到冬”一句卻依然令人覺得頗有深意。在《聊齋志異》裡有個故事叫《張鴻漸》,竹夫人也是一件重要道具。故事的主角書生張鴻漸,落難時為狐仙所救並與之相好。張書生一邊貪戀著狐仙的美貌,一邊又念念不忘自己的結髮妻子和兒子,狐仙便扮作他妻子的模樣試了試他的真心,結果書生果然還是更愛老婆些。狐仙於是變回原貌,此時書生再一摸床上的兒子,原來是個竹夫人。

竹夫人

不獨是竹夫人,沒有電扇空調的古人還製造了不少奇特的東西讓夏天更加清涼。明朝的高濂在《遵生八箋》裡就提到了這麼幾件:壬癸席、澄水帛和冰絲茵。壬癸席是“取豬毛刷淨,命工織以為席,滑而且涼”。澄水帛則神奇很多,唐懿宗的同昌公主某日搞了個大聚會,當天暑熱難耐,公主便命人取來澄水帛,用水蘸了掛於堂中,結果“滿坐皆思挾纊”——大家都開始想穿棉衣了!而這明薄可鑑的絲織物能產生奇效的秘密就在於其中含有龍涎香,能消暑毒。冰絲茵也同樣稀罕,高濂提到,唐朝有個老太太拿著舊的茵(褥子、墊子)出售,售價半千錢。結果有個波斯人看見了說:“這是冰蠶絲織成的,夏天鋪上能夠滿座生涼。”然後竟然用千萬錢給買了,足見此人不但是中東大亨,還是個有良心的。

但是比起漢代不用機電自涼爽的清涼殿,以上諸般物件都是小巧思了。傳為六朝人所作的《三輔黃圖》一書中這樣介紹道:“清涼殿,夏居之則清涼也,亦曰延清室。《漢書》曰‘清室則中夏含霜’,即此也。”書裡還描述了館陶公主的面首董偃在此納涼的場景,他“以畫石為床”,設“紫琉璃帳”,面前擺著紫玉盤,同時還有侍者給他扇風。他覺得不夠清涼,又用了玉晶(水晶)做的盤子,裡面放上冰塊擺在自己的膝前。水晶乃武帝賜給董偃的,是千塗國(犍陀羅,今天的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帶)所貢。只不過因為水晶和冰塊都是透明的,侍者以為冰塊直接被放置在床蓆上,怕冰融化把床弄溼了,用手一拂,結果把珍貴的水晶盤和冰塊都弄到地上給打碎了。

唐朝時期的空調房就更為進步了,《唐語林》裡記錄了玄宗在含涼殿見拾遺陳知節的情況,說當時“暑毒方甚”,但是皇上的座位後面有“水激扇車,風獵衣襟”:用水能帶動扇車的扇葉不斷轉動,然後通過扇葉吹涼水而產生冷氣。同時,“四隅積水成簾飛灑”:把水引到牆頭上,把個含涼殿變成了水簾洞,難怪會“座內含凍”。

元·《劉貫道消夏圖》

當然,看了宋朝人如何納涼之後,你會覺得他們是最會過日子的。《武林舊事》的《禁中納涼》一節裡講皇宮中特別重視夏天的納涼環境:種上長松修竹以達到濃廕庇日的效果,又搞上假山飛瀑,飛瀑下方置上十畝大池,裡頭種滿紅白蓮花,最絕的是在庭院裡擺滿茉莉、素馨、建蘭、麝香藤、朱槿、玉桂、紅蕉、闍婆、薝葡等花,用風輪來吹,製造出清芬滿殿的效果。唐朝公主用來防暑降溫的龍涎香也出現在了這裡,不過宋朝更土豪,使用了“香珠百斛”。再加上“蔗漿金碗,珍果玉壺”,簡直讓人“初不知人間有塵暑也”。

所以看到這裡,你還覺得自己作為現代人有空調吹就很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