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次結婚,辦手續簡單,做出這個決定卻很難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悄悄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這就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出品,央視網視頻中心與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聯合制作的《人生第一次》。



節目採用蹲守拍攝的方式,聚焦出生、求學、上班、告別、婚禮等12個人生斷面,勾勒出中國人鮮活的生活圖景。


上週播出的《結婚》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我們中國人講的是成家立業。成家代表著一個人的徹底的成熟和自立。

結婚成家,讓生命變得更完整。

在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婚姻的意義也逐漸發生了改變。



《人生第一次——結婚篇》的導演們辛苦拍攝了很久,製作週期長達145天,最後成片只有30分鐘。

他們在上海最冷的那幾天上街群訪,詢問大家對愛情和婚姻的看法。

問到愛情像什麼,有人說,愛情像鬼,都聽到過沒見過

有人說像酒。有人說像巧克力,有苦有甜。



同時蹲守在浦東民政局,採訪了上百對新人。


他們的感想是結婚的手續並不麻煩,跟辦一張銀行卡差不多,但是做出這個決定,並不容易。



一對新人中的新娘子說,愛情一般是陪著一個男孩成長,最後成全了別的女孩。但是我們今天結婚了,我覺得我收穫了自己種的大白菜。



小林和佳夢是節目組採訪到的一對特殊的新人。


小林是新加坡華裔,佳夢是上海姑娘。


雖然是跨國婚姻,但兩人想要領一箇中國結婚證。



因為兩個人在民政局宣誓的時候,佳夢帶著小林像孩子學話一樣的宣讀著誓詞,引起了節目組的注意。



在採訪他們的時候,佳夢說大概20年前,她參加了母親好友孩子的中式婚禮,那時,她就暗自許願,以後也要這樣辦婚禮。

雖然小林內心認為婚禮只要自己和佳夢,很開心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但是她一直在努力,想要完成佳夢的中式婚禮的夢想。

為了小兩口將來的幸福生活,丈母孃恨不得把所有的看家本領都教給女婿。岳父也在傳授著人生經驗。




雖然語言不通,文化也有差異,但是小林在努力的融入中式婚禮的種種活動中。



最終,佳夢和小林的婚禮效果很驚豔。


一對對婚禮的儀式感用心的新人,婚後的日子也會用心的過好。



另外一對新人是經歷了8年的愛情長跑的孫瑋和徐鵬。

兩人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崑山。

最終,孫瑋把在崑山的教師工作辭了,放棄一切來上海一同和徐鵬發展。



在籌備婚禮的片段中,我們發現孫瑋是一個很強勢的人,對於很多不喜歡的細節都不肯妥協。



但是徐鵬一直都在包容,沒有爭吵,更多的是默默地接受。



孫瑋的父親一直在提醒她。告訴她婚姻中重要的問題。

通過父親的提醒孫瑋也認識到自己的性格問題。

孫瑋最終承認,都是徐鵬的認可,讓自己覺得自己一直很好。



婚姻是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過程。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意識到對方的付出,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



看到婚禮上,孫瑋和徐鵬的笑容,讓人特別動容。



一個是性格強勢但願意為了愛人來到上海重新開始打拼的新娘,一個是一直默默包容的新郎。



願他們永遠記得婚禮這天的幸福,能夠在以後的日子中風雨同擔,甘苦與共。



婚禮這一集沒有特別複雜的情節,也沒有刻意的拔高,只是講述了年輕人們籌備婚禮的細節,

但是卻讓人靜靜的感動,靜靜地落淚。


愛情轟轟烈烈,生活卻是平淡的。

一切信誓旦旦的誓言都會變成朝朝暮暮的陪伴。



願每一對真心相愛的人都能在風雨中抓住對方的手。

一起走過長長的歲月,一直到你我都白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