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亮点!市直机关下沉高新区干部的抗疫“答卷”

有亮点!市直机关下沉高新区干部的抗疫“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党员干部勇气和智慧的一次大考,只有“附加卷”,没有“送分题”。

自下沉高新区支援社区疫情防控以来,各工作队党员干部面对责任有担当,面对压力有韧劲,面对问题有招法,在完成日常防控任务的同时,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复杂问题,织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卷面要工整

拾遗补缺堵塞隐患漏洞

初春的大庆,寒风依旧凛冽,在室外站上十几分钟,寒气就会浸透全身,口罩不一会就变成“冰罩”,眼镜也会一次次地布满水珠。然而疲惫并没有迟缓队员们走遍小区查找问题的脚步,寒流也没能减弱他们思考对策的“头脑风暴”。

联想科技城小区紧邻步行街,住宅、公寓、商服混杂交错,人员构成复杂,地形狭长,出入口多,管理难度很大,金光耀第一时间协调物业公司,及时封闭了外围商服通往小区的7个出入口,加固了保护居民的防线。

金鹰国际、尚都大厦商住混用,人员数量多,租户比例高,有居家隔离期人员12户、医学隔离1户,杨晓菲和张春梅抓住主要矛盾,在物业的配合下理顺人员关系,核实登记企业数量,劝退不具备开工许可的个体私营企业,帮助居民安心“宅家”、远离病毒。

乾和社区工作队主动协调物业公司,将京东物流公司隔离出居民小区,减少了人员聚集隐患。

最近几天,随着服务业和小区出入管理的有序放开,一些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所放松,天贺小区周边就有很多外来居民想去小区内理发,上岗不到三天的王盛斌为了劝返他们,经常摘下帽子现身说法,“您看我头发都这么长了,还有这么多白头发,守着理发馆都没去弄,为了大家的安全,咱得把市里的要求执行好。”

第二次轮替上岗的李淑兰,看到很多在家“憋坏了”的居民多次外出,心里很是担忧,马上就向协调组提出加强宣传引导的建议,让广大市民树立起“有序放开不等于零风险”的观念。

解题要快捷

精益求精创新工作方法

做好防控工作,不仅需要毅力和勇气,更需要创新与探索。为了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队员们立足实际、发挥专长,想出了很多新思路、好方法。

景程社区工作队协助小区建立了4个“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群众”隔离防控小组,2个“社区—物业—工作队”门禁防控小组,对重点防控区域开通2条固定排查专线和4条移动排查专线,有效提升了排查效率。

康城社区工作队研究设计了人车分流方案,经过充分实地踏查,科学确定出入口位置,有效提升了小区进出核查登记效率。

张永勇发挥北大硕士的“学霸”优势,先后向物业和居委会提出了优化登记流程、防止人员聚集等建议,提高了小区封闭管理效果。

为了有效解决居民翻墙进出小区的问题,刁强在小区门口处放上扩音喇叭进行播报宣传,还想出了“黑名单”的办法,有两次以上翻越围栏记录的,联系公安机关严肃处理。

何勖给每一户居民的快递都贴上宣传资料《疫情面前您至少要知道的66件事》,让快递包裹变成迅速入户的“宣传员”。

答案要正确

雪中送炭协调解决困难

疫情防控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政府难、社区难、物业难、百姓也难。面对防护物资短缺、工作条件差、居民生活不便等困难,下沉队员们想千方、设百计,多方协调、各尽所能,为一线、为居民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把基层与百姓是否认可、执行政策服务居民是否到位,作为衡量“答卷”是否正确的标准。

有人积极为一线输送“弹药”,景程、康城、天贺三个工作队协调防护服6套、口罩100个,送给物业、居委会工作人员;侯本新多方筹措,为社区工作人员筹集口罩50个;协调组林森早上看到有队员在群里反映口罩短缺,顾不上吃饭,第一时间把家人备用的5个N95口罩、5个医用口罩送到了队员手中。

有人努力帮助一线改善工作条件,段长存为解决公寓楼电梯间狭小、人员容易集聚的问题,找来了帐篷,在楼外开展人员核查,降低感染风险;杨鹏发现万象城小区的测温点是用塑料泡沫简易搭建的,空气不流通还时常导致人员聚集,立即上报所在社区和协调组,提出在单元门口设立临时板房的建议;市科协购买四部对讲机,用于滨洲社区下沉工作队通讯,解决了低温下手机电量损耗过快的问题。

有人用心为居民解决小区封闭带来的种种难题,栾玉兵遇到一户居民家中老人离世,他立即慰问逝者家人,安抚楼内居民,并及时协调居委会、医院稳妥处理,赢得居民一致赞誉;朱岩发现太阳城小区快递数量非常大,居民存在取件怕感染、不取干着急的矛盾心理,提出了“无接触派送”的建议并帮助小区保安与快递员熟悉流程;梁志、李双江主动协调社区,为没有智能机、操作有困难的老年人生成特殊电子通行证;李德婷、王超把小区周边的送药、送货电话整理出来,为住户提供了很大便利。

疫情防控的大考仍在继续,实施精准防控、服务百姓需求、助力复工复产等考题还摆在每一名队员的面前,他们将继续刻苦钻研、认真探索,努力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