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與設計

尼采《罪惡的彼岸》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與魔鬼戰鬥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變成魔鬼,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如果有人問我:“當你凝視星空的時候,星空是否也在凝視你呢”,通常我會回答:是的,如果你真的在凝視它!



前兩天,蓋茨基金會發布2020年度公開信,正如蓋茨所說,我們會“一如既往地支持那些倡導者、研究人員、政府領袖,還有那些奮鬥在一線的工作者們,他們的努力讓更多地方的人過上健康且富有成效的生活成為可能。”過去二十年裡,蓋茨基金會一直重點關注改善全球健康和提升美國的公共教育體系,因為健康和教育是實現一個更健康、更美好、更平等的世界的關鍵。比爾蓋茨的夫人梅琳達也在信中提到:最初開展全球健康領域的工作時,我們震驚地發現,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早就因為廣泛使用疫苗而得以預防的許多疾病,仍然在導致低收入國家的大量兒童死亡。這令我們深刻意識到,貧窮與疾病息息相關。而在這二十年間,蓋茨基金會共捐贈了538億美元,其中關於“全球健康”的項目佔比達29%,接近三分之一。所以如果說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生存,那麼健康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兩者皆為這個人類世界最重要的命題,也是問題!


小米10發佈會


昨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特別的發佈會,在下午14點準時召開,只是這一次,臺下沒有了掌聲四起的觀眾,雷軍稱:小米10是小米十年集大成之作。受疫情的影響,本來被寄予厚望的小米10發佈會,這個被期待了十年的夢幻之作,這個有望讓小米打入高端旗艦機陣營的希望之作,這一次只能在線上打響國產旗艦機的第一槍。發佈會前,小米不在開會了,勇敢的破圈,推出3999元至5999元的價格,一億像素也終於修成正果。小米的產品,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特別是智能家居產品,掃地機器人、AI音響,空氣淨化器等,價格實惠是一方面,這得益於小米的生態鏈,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會對設計的重視,在小米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估值10億美金的公司智米科技的掌舵人就是一名設計師!


智米科技掌舵人蘇峻


2019年小米MIUI11—UI獲紅點獎


說到設計,目前,在咱們中國很多人眼裡,還只是一張橫幅,一張廣告海報,一個產品的外形這種簡單的認知,以及包括“中國沒有設計,中國沒有好設計師”等這樣的陳詞濫調。但其實你想想,從古至今,我們缺過“設計”麼,我們不是一直都是踏著前人的路,一點一點的更新,迭代的走過來的麼!正如日本國際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所說:“人是一種要去改變環境、去設計並製造新環境的動物。所有的物品之中,都凝縮著前人的海量智慧。只有理解這一點,才能讓設計變得更為理性。而發現這些,正是設計的根本。”


所以啊,“設計”是比人類的出現更早的東西,當地球有了人開始,我們人類將“設計”放置於我們的腦海中,精神裡,以及落地到日常生活,為什麼呢?為了解決問題!所以從廣義的解決問題的維度去理解設計,如果你一直致力於解決問題,不管你是誰,你的職業是什麼,那麼你一定是一名優秀的設計師。

《設計為更好的世界》

本書講述了有關設計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


所以,教育改變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健康讓我們切身體會世界,那設計,就是不斷不斷的幫助我們改善這個世界。所以,當我們的思想被禁錮,當我們身體被疾病折磨,當我們經歷一切未知的災難,只要人類還在向前,我們都會不斷總結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


哈,預防真是個好詞,每次聽到都會讓人倍感安心,今天啊,在眼前這個疫情之下,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因災難而生”的設計。比如一體式救護車,當發生災難傷者無法立即轉移時,這款救護車可以將原本摺疊的後車空間擴大,變成一個個獨立的救護房間,成為簡易版醫院。再比如便攜式馬桶,臨時跨河橋,地鐵逃生把手等,下文中給大家插入了這些設計作品,包含每個作品的具體操作,有興趣和朋友可以拉至下文查看!


最後我想說,當我們談論教育、健康、設計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我的答案是,解決問題,解決一切問題!


好啦~今天的《未之頭條》就到這裡,有任何建議記得給我們留言哦~我們下週見!



“因災難而生” 的設計


世界和平標誌設計


原世界和平標誌


2015年11月13日晚上,在巴黎發生了慘絕人寰的恐怖襲擊,整個世界都陷入無盡的悲傷和對恐怖主義的憤怒之中。


這時,法國的設計師Jean Jullien為巴黎災難設計了一個新的和平 LOGO,他希望通過這個圖標可以讓逝去的生命逝者得到慰藉,也能激勵人們關注巴黎一起對抗恐怖主義。


法國的設計師Jean Jullien 設計新和平 LOGO



概念救護車設計


當發生災難傷者無法立即轉移時,這款救護車可以將原本摺疊的後車空間擴大,變成一個個獨立的救護房間,成為簡易版醫院。




急救包

設計:nendo設計工作室


這是nendo工作室設計的一款急救包,它可以在地震或其他災難到臨時為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需求,並佔據最小的避難空間。



這一個直徑5公分的防水、可漂浮的管形裝備中包括一隻哨子、一臺收音機、一件雨衣、一盞急救燈、一袋飲用水和一隻塑料盒。



第一節為收音機,同時也是一臺手搖充電設備,可以通過USB口給手機、急救燈充電。收音機的存在是為了在災難發生時,可以隨時收聽到外界的消息。



第二節則內藏一件雨衣。



第三節是一款可充電的燈,同時也可以利用第一節的手搖充電收音機進行充電。



第四節內部放有密封飲用水,同時管子也可以用作杯子。



第五節是一個塑料盒可用於儲存藥品或其他使用者急需的物品。



外包裝有銀色、白色和黑色三種顏色,內置的管子也有3種不同的顏色供人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在急救包的蓋子處設計放置了了一個哨子,在災難發生時,想要被別人發現你的位置,就靠它了。



儘管這款急救包設計的非常緊湊,但功能實在是很豐富,同時因為它緊湊的設計,使得它更方便攜帶。




便攜式馬桶

設計:nendo設計工作室


這是nendo工作室的一款便攜式馬桶設計。它一共分為6件物品:鋁管和馬桶座,帳篷的尼龍布,口袋紙巾,垃圾袋和凝結劑。外包裝是一個方便攜帶的薄套件,非常節省空間。



鋁管既可用作帳篷的支撐杆,也可用作支撐馬桶座的支腿,帳篷的尼龍織物也可用作雨披。袋子本身是防水的,並且有一個帶角撐的底部,所以它可以用作桶來攜帶16升水以滿足日常需要(可以沖洗馬桶的量大約2倍)。馬桶座圈的內部也設計成容納小部件的容器。




臨時跨河橋

設計師:simeon ortmüller


這款設計名為“ACCESS(通路)”——緊急情況專用臨時跨河橋。“ACCESS(通路)”臨時跨河橋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因其特殊機械裝置可以適用於多種不同地質環境,這款臨時橋在缺乏基礎設施的農村地區也同樣適用, 有了這款跨河橋,跨越河流的時間大大縮短,從而為緊急狀況節省下極其寶貴的關鍵時間。



它由輕量結構組成,其簡化框架則由彎曲鋁管制作而成,這樣的設計使得橋樑更易組裝。使用時需在兩側河岸分別將系統組件深深固定在地面上,從而保證跨河橋樑的安全與穩定。



橫跨河道的兩根繩索保證了裝置的靜態穩定性。裝置配備的噴氣式漂浮結構可被其它組件中的壓縮空氣充滿,從而展開,利用搭配的繩索固定到相應位置,這種搭建方式能夠創造出一架抗水流衝擊的跨河橋,同時也使得運送受害者的效率大大提升。





急救毯


一款急救產品,它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非常的簡單易操作。關於急救的知識非常清楚的印刷在毯子上方。








地鐵逃生把手

設計:ZJ-DDG Studio


這是一款專為地鐵設計的逃生把手,該設計將一個普通的環形手柄轉換成多功能工具,在遇到像撞車這樣嚴重的事故時,可以用來幫助乘客逃離地鐵。


它有一個快速釋放系統,可以在事故中自動展開,也可以被乘客觸發。一盞強大的集成燈就像一個手電筒,可以在黑暗的隧道中使用,也可以在等待救援時看到車的周圍。在緊急情況下,乘客被困,它也可以用來安全打碎窗戶以逃生。




Life Clock

設計:SWNA設計工作室


這款產品從外形看是一個時鐘,但它內部卻包含一個裝有各種工具的急救包,可用來應對自然災害。時鐘可以從側面打開,它包括一個火炬,一個鋁製的加熱毯,一個壓力包,一個哨子,一張詳細介紹個人醫療信息的卡片和一本應對災難的指南。




救生擔架-Just One


Just One 整體很簡單,它結合了擔架與輪椅之間的交叉點,可以實現只用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把傷者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擔架的平衡設計更像是躺椅,患者可以固定在適當位置。像手拉的人力車一樣,醫療助理從前面拉起擔架,後面有輪子,免去了第二個人力。這樣患者就可以被安全帶固定在上面,只需一名助手即可輕鬆運送到醫療區。同時,Just One拉伸兩端都帶有把手,也可以用作傳統的擔架。




救生臂章


海上落水救生臂章,當不幸落水後,可以拉出臂章中的浮力板。相較於傳統的救生圈來講,非常節省空間,可隨身攜帶,以防無法預知的危險發生。




Mazu

設計:Just One


Mazu是世界上最便宜的漂浮設備。它只是一個'Y'形夾具,可以擰入三個PET瓶。這就是字面意思!Mazu還附帶一根電纜。




自救手環


獲得紅點獎的溺水自救手環據統計我國每年兒童發生溺水身亡的就有8萬之多,如果加上成年人的事故數據更是數不勝數。為了使游泳者能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獲得生還的機會,來自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的盤湘龍老師和其設計團隊成員吳學醒、朱培正、朱玲慧設計了這個非常不錯的水中自救產品,希望能夠通過人性化的創意產品挽救更多的生命,並且這款出色的Self Rescue Bracelet在2011年獲得了德國紅點設計概念獎。




滅火裝置


這是一款滅火裝置、改變了原有滅火器的呆板形象,方便手拿、增加了檢測信號等功能。




災難面前的藝術。


2011年日本大地震後,日本漫畫家們創作了眾多各種描繪震災題材的漫畫,其中社會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漫畫藝術家井上雄彥的《Smile》系列。


在震災發生的數小時後、井上便使用iPad將他本在Twitter上連載的記錄日常隨手塗鴉的《Smile》系列,從第34幅《祈禱》(祈る)開始,接連創作出了數十幅速寫漫畫,《Smile》系列至今仍在網絡廣泛傳播,鼓舞了眾多深受地震創傷的日本災民。


《Smile》漫畫系列之《Smile287》


在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中,藝術家鹽田千春帶來了由密密麻麻的紅線串聯起的5萬把舊鑰匙和兩艘小木船組成的作品《手中的鑰匙》。


對鹽田千春而言,在經歷了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和海嘯後,他希望以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也非常熟悉的鑰匙以及象徵著生命與血脈的紅線來強調人們如何與當下共存,珍惜當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