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凉山四个脱贫县风采篇——盐源



这里,源远流长历经沧桑,

曾是古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因盐铁之利而几度兴盛辉煌;

这里,风光旖旎资源富集,

被誉为川西高原的耀眼明珠,

泸沽湖诠释着香格里拉传说;

这里,沐浴党的光辉,投入时代征程,

实现“跑步奔小康”的完美蜕变。


苹果成为当地的致富果


盐源,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凉山州西南部,幅员8412平方公里,有彝、汉、蒙、藏等14种常住民族,总人口39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泸沽湖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母系氏族人文风情举世闻名。但由于山水阻隔、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干旱缺水等因素制约,盐源发展严重滞后。1994年,国定贫困县的帽子,结结实实的落在了盐源县头上。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千里凉山,吹响脱贫号角、擂响攻坚战鼓,盐源,也因此开启决战贫困、跑步小康的伟大征程。

美丽的泸沽湖

脱贫攻坚四年以来,盐源县新发展苹果、花椒、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达120万亩,贫困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6亩以上,收入得到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红花椒产业

烤烟产业

烤烟产业

核桃节

近年来,盐源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体系,实现脱贫攻坚县、乡、村、户都有人抓、有人帮、有人扶,选派227名驻村第一书记,组建227支工作队进驻贫困村和有20户以上贫困户的非贫困村;统筹用好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省综合帮扶力量,为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形成了强大力量。

6927名党员、干部,650余名综合帮扶队员。他们来自广东佛山、来自泸州、达州等全省各地、来自凉山德昌,来自全县各行各业……自从踏上脱贫攻坚征程,成千上万勇敢的心和梦想汇聚成一个共同而坚定的目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帮扶路上的干部


四年来,盐源县共开展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培训30次,培训15184人次,促进贫困群众务工增收,“造血”能力不断提高。实施生态公益性岗位就业脱贫3153人。


农民夜校


脱贫攻坚以来,盐源县实施彝家新寨建设安全住房7796套;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273户。

全县30个乡镇“乡三有”全面达标,122个贫困村“村七有”全部建设完成,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基本全面达标。全县累计实现122个贫困村退出,14997户6888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6%。


盐源大坝子上的一栋栋新房

彝家新寨

彝家新寨

乡村党群服务中心

彝家新生活

彝家新生活


四年来,盐源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50亿元。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071公里,是过去60余年的3倍。


乡村公路

乡村公路

乡村公路

上千平方公里的高原坝子

孩子在金黄的稻田中间奔跑


成片的庄稼地


调整了种植结构

清洁能源

大力支持发展养殖业

十五年免费教育惠及凉山学子


四年来,盐源县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变:盐中二校区等一大批学校改扩建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城南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区域医疗中心即将建成,教育卫生基础条件显著改善;2018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质量通过国家认定,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省级卫生县城,教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图/李万秀 视频/盐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