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会近亲繁殖,它们认不出母亲,兄弟姐妹?

我们知道,近亲交配会面临隐性遗传疾病的危险,所以在自然界中,生物会避免近亲繁殖。然而人类为了获得某个特征的品种宠物,会让它们进行回交。难道动物之间认不出自己的亲缘关系吗?

动物的繁殖

事实上,在野外环境下,如果是群居生物,在该生物长大到一定年纪时,必须要离开家生活,然而有些生物是雄性离开家,比如:狮子;有些生物是雌性离开家,比如:古猿。


其实无论是雄性离开种群,还是雌性离开,都是为了保证不要近亲交配,最出名的例子是斑鬣狗。在斑鬣狗家族中,雌性拥有很高的权威,它们的地位凌驾于所有的雄性之上,甚至连捕食都不需要雄性,雄性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地讨好自己的女王。

在斑鬣狗家族中,地位排列第二的是幼崽,无论是雌性斑鬣狗还是雄性斑鬣狗,地位都凌驾于种群中的成年雄性斑鬣狗之上,这些幼崽们由于母亲的缘故,享受着“小王子”“小公主”般的生活。

然而,当幼崽长到一定年纪时,雄性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族,尽管在自己家族中它可以继续当小王子,但它的姐妹们都不会选择与它繁衍后代,因此它必须离开自己的家族,在别的斑鬣狗家族中充当地位最底层的“奴隶”。


由此可见,生物能够认出自己的母亲和姐妹,甚至还会主动避免和它们繁衍后代。

但是,科学家还发现,当某个地区的生物数量减少时,该地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近亲繁殖,比如:白化大猩猩就是黑猩猩近亲繁殖的结果。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宠物之间会存在回交的现象了。


宠物的回交


宠物界利用回交培养新品种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斯芬克斯猫,这是一位养猫人在1966年发现自家一窝猫中出现了毛发稀疏的猫仔,她立即意识到这可以作为一种新品种培养,于是她将这只猫和它的母亲进行回交,产生了自然基因突变的无毛猫。

我们知道,自然基因突变是没有方向的,而且有些基因属于隐性基因,有些属于显性基因,如果该生物的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那么该生物体内的基因型可能是(Dd),再次杂交之后,可能会产生的性状不一的后代,这显然不适合大规模商业繁殖。

比如:如果无毛基因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那么该生物在繁殖后代时,极可能会得到有毛猫,也可能会得到无毛猫。


为了提高生物繁殖时的稳定性,一般育种师会将生物通过回交的方式稳固该基因,通过回交之后,生物会获得较为稳定的性状。

这种技术在植物上应用的较多,但随着宠物市场的火爆,目前该技术也被应用到培育新品种的宠物以及赛级动物,比如:鸽子。

宠物能够认出自己的母亲吗?

比较残忍的是,宠物一般能够认出自己的母亲,但是它们没有道德观,它们只是从生理上会避免近亲繁殖,而不是会像人类一样产生负罪感。


事实上,回交如果利用得当,能够在动物界发挥保护作用。比如:平塔岛象龟只剩下最后一只个体乔治时,饲养员就想通过其他亚种的象龟与乔治繁殖后代,然后再让该后代与乔治回交,就这样回交几代之后,就会得到基因无限接近的平塔岛象龟,可以保护该品种不被灭绝。

但是,由于乔治与其他亚种的象龟产生了生殖隔离,该计划才没有成功执行。

然而,人类为了商业利益,不顾宠物的天性,强行让没有灭绝危机的宠物们近亲繁殖,只为得到品种纯良的后代,因此导致许多宠物都患有基因疾病。

比如:柯基的肠胃功能不好,折耳猫天生多种遗传病,且不能繁殖后代;波斯猫患有多囊肾基因缺陷。

这些疾病终身困扰着它们,但由于它们的商业价值,因此还是有许多人继续回交技术。

总结

回交是育种业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之前多用于植物,但现在会应用到动物身上。回交技术虽然可以提纯显性基因,但是却容易让宠物患上基因疾病,所以宠物的育种史,也是宠物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