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退役军人抗“疫”故事(四):“90后”退役军人“交出了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同样活跃着一支“青春的力量”——“90后”退役军人。

他们,“为奉献者奉献,与逆行者同行”。

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面对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一个个朝气蓬勃的90后退役军人挺身而出,勇敢地冲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那一刻,他们逆行的身影格外威武、格外美。

经此一疫,我们又见了他们成长……

祁连山下的“萤火虫”

大年初二,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祁连山下的阿克塞县金山社区全面打响,这场无声的“战役”并没有让刚刚卸下戎装的90后小伙刘重阳放松警惕。去年9月,退伍返乡后的刘重阳到了金山社区工作。自接到社区防控疫情的指令后,他从未休息过一天。

金山社区是阿克塞县区域分布最大,居住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本来就有限,又加上部分人员隔离在家,更显得捉襟见肘。金山社区各小区为敞开式小区,没有统一出入口,人员随意出入。刘重阳和同事们连夜巡查定点,在辖区多处拉起铁丝网围栏,对人员和车辆实施管控;漫天黄沙,温度骤降,遇到恶劣天气,各劝导点值守帐篷的温暖很低,刘重阳接到命令,在寒风中为13个劝导点送去了煤和炉子。

为摸清辖区内三类人员底数,刘重阳主动担当,超负荷的作,在摸排自己网格内楼栋外,还主动包揽了在家隔离同事所负责的楼栋。只要隔离人员一声召唤,刘重阳便化身“快递员”,买生活必备物资、送防护用品上门……忙的不亦乐乎。

25岁的张愈年,是一名华东交通大学大四的学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以退伍军人、新时代大学生和共产党员的三重身份,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金冶里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24小时执勤驻守于疫情监测点。“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勇敢站出来。现在正值寒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作这样一件特殊的事情,对于我来讲具有特殊的意义。”

“作为退役军人,有一分光便要发一分热,就像萤火虫一般,在黑暗里发光。”千千万万个刘重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是一个兵,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使命担当。

陇上男儿更自强

在素有“陇上江南”之誉的陇南市,有一个被称为"秦皇故里"的小县城——礼县。这里的人们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勤劳淳朴、乐善好施是当地年轻人身上共同的特性。在礼县马河乡周蔺村,一群热血沸腾的90后青年也为此走上了疫情防控的前沿。他们有的是村干部,有的是士官学员,有的是现役军人。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卫士”。

村监委会主任周强强率领的应急保障队,前往盐官镇为村民采购生活用品,保障群众的物资供应。从1月26日开始,他便一直奔波于疫情防控的各个点。“虽不能在前线与病魔作斗争,但做好基层防控工作,在村民最需要的地方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样责任重大。”

蔺浩浩在肺炎疫情最吃劲的时刻,主动向村党支部请战,承担起了疫情监测点的工作24小时轮流值班,对来往车辆详细登记、造册、消毒,多次去盐官集市采购生活物资。作为一名火箭军定向培养的士官学员,在军校严格管理和训练下,养成了迎难而上的冲锋精神。

蔺宽余,现服役于西藏某合成旅。休假期间主动加入本村疫情防控工作,在监测点向村民详细讲述防疫相关知识,纾解村民对疫情的恐慌心理,对不符合通行车辆进行耐心劝退。尽管监测点条件差,他从不叫苦叫累。

蔺奇曾在新疆某部队服役。在疫情防控中,坚守岗位值班值守。“防控疫情也像打仗,作为退役军人,就应该冲在前头。”

初心不改,军魂犹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初心不改,军魂犹在。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无穷。无数个周强强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战地红花别样红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退役军人逆行的身影不止男子汉,还有英姿飒爽的“铿锵玫瑰”。

马江屏,中共党员,2008年退出现役。现为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四休养所社会工作师。自疫情发生以来,她对局属单位人员疫情排查登记造册1000余人次,建立排查登记表册50余份,建立重点人员防控台账20余份。作为党务工作者,她及时组织成立党员先锋岗32个,党员突击队13个,组织300余名干部职工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参加公益捐助1000元,采购消毒液200余斤、医用防护手套300余幅捐赠给6个社区防控点。她说,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力量,必将汇聚巨大力量。

任国珍,陇西县一名90后退役女兵,在部队4次获得“优秀士官”称号。面对疫情,她像当初在部队一样,哪里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一会开车运送物资,一会定点排查车辆,一会随访隔离人员,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还要整理信息,饿了就啃个饼子、泡个方便面,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她是年龄最小的,却是大家公认最能吃苦的。她说:“我当过兵,苦点累点没关系,男同志能干的工作,我们女同志照样干!”

陇西退伍女兵刘自霞,是就读于广西桂林山水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2019年退伍,服役期间获得“优秀义务兵”称号。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她报名参加村上的志愿者队伍,村里安排她在疫情卡点值勤,她每天在元阁村劝返点值班,宣传疫情防护知识,村上有不少老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不了解,也不重视,刘自霞就挨家挨户去宣传,教他们如何防护,劝大家尽量不出门。良好的家风和部队的艰苦磨炼,让这个乖乖女成为了一名心怀家国,有责任和担当的退伍女兵。“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只是做了些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岷县秦许乡白家湾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上,有一抹橄榄绿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退役女兵、女党员白军霞。今年23岁的她,2019年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部队退役,现就读于安徽农业大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白军霞第一时间向村党支部提出申请,希望自己能作为一名志愿者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和所有党员一起战“疫”。白军霞总是冲在最前面,她严格遵循“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与其他党员干部一道,对全村186户进行村民逐户走访排查,排摸返乡人员。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面对复杂疫情,作为退伍女兵,马江屏、任国珍、刘自霞依然像当初在部队一样,勇挑重担,逆风起航、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奔赴疫情最前线。在这个最“寒冷”的春天,她们无疑是疫情防控线上的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她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她们是冬日里最温暖的光,消融了刺骨的寒冷。

这是一群可爱可敬的“90后”!他们虽尚显稚嫩,但经此疫,他们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