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總覺得子貢不如顏回?

朱八戒CC


顏回是孔子最最得意的門人,他身處陋巷,一般人都會愁不勝愁,而他卻是非常樂觀,一心為學,所以孔子連聲地稱讚他:顏回真好啊!顏回真好啊!這給許多《論語》的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孔子很少這樣地去稱讚別人。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顏回對孔子的忠誠和敬畏。《論語》中記述到孔子曾被困在匡之後,顏回又見到了老師。孔子說:我以為你一已經不在人世。顏回竟然回答老師說:“子在,回何敢死?!”所以,在顏回去世時,孔夫子大哭一場。跟從的人員對孔子說:“你哭得太利害了!”這時候,孔子說“哭得悲痛嗎?!我不為這樣的人痛哭,而為誰悲痛?!”孔子在顏回死時,還長嘆“噫!天喪予!天喪予!”師生之情如此深切,也可算是萬古表率了!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孔子曾經說:“顏回對我的幫助不大,他總是依照我說的做”。所以孔子是提倡教學相長,並不希望學生唯唯諾諾,言聽計從。

關於子貢,他是最最善於向孔子發問的學生。而且他提出的問題都很有質量。比如,他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孔子說:這就是恕道,“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他從老師口中掏出了,我們民族千古遵循的道德準繩!孔子將子貢視為知己,他對子貢說:“你以為我是勤奮多學,才有了今日的學識嗎?!其實不然!因為我的倫理道德觀是一以貫之的”。這樣的師生關係是否是非常親密的呢?!當然是了!最為罕見的是,孔子有一次說“我不想說話了!”這使子貢大為驚訝,他接著說:“你如果不說話,我們這些學生如何記述和傳承你的理念呢?!”這一切都表明孔子並沒有嫌棄子貢的地方。倒是子貢非常謙遜。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誰更強一點?”子貢說:“我怎敢和顏回相比!?顏回聽懂一個道理,可以推想到十個。而我知道一個,只能聯想到兩個。”孔子接著說:“你不如他。可我和你都不如他”。這裡有一個關鍵地方:孔子自己也說,他和子貢也同樣不如顏回。很多讀者忽略了這一點,誤認為孔子對子貢有看法,實在是誤解了!


信敏498


孔子最喜愛的弟子就是顏回了,孔子曾經說:“賢哉,回也!”。又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那麼為什麼是這樣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孔子的其他弟子,先談談子路,子路此人性情直率,有口變言。每當孔子眾弟子在一起探討問題,子路總是第一個回答,當然,回答的結果往往總是不讓人滿意,常常得到“夫子哂之”的結果。子貢則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因此被孔子稱為“胡璉”,然而太過於鋒芒畢露,很多問題問得使孔子喘不過氣,從中同樣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難以達到較為溫和的境界。

而顏回的表現往往會讓大家產生他很愚鈍的錯覺,但是一段時間的相處後,大家才發現這個書呆子其實很聰明,連孔子都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讀遍論語,可以看到,顏回一共只問了兩個問題,一是問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二是問為邦,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顏回問的這兩個問題恰到好處,直接就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正好能讓孔子系統說出他對問題的看法,從學術角度而言,這是很讓老師滿意的。

其次,顏回的德行也是符合孔子的道德觀的。《論語·先進篇》有這樣的記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孔子推崇的“仁”中有“以德服人”之說,而顏回則是其典型。在對待師生的問題上,他認為尊師重道是自然的,而且應該對老師言聽計從,不能有一點異議。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悅。”,而在於對老師教誨的實踐上,孔子則說,“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意思是:聽我說話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顏回一個人吧!從這個方面而言,也能看出孔子對顏回的肯定。




高高在下喲


感謝您的提問!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孔子最最得意的門人,他身處陋巷,一般人都會愁不勝愁,而他卻是非常樂觀,一心為學,所以孔子連聲地稱讚他:顏回真好啊!顏回真好啊!

這給許多《論語》的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孔子很少這樣地去稱讚別人。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顏回對孔子的忠誠和敬畏。

《論語》中記述到孔子曾被困在匡之後,顏回又見到了老師。孔子說:我以為你一已經不在人世。顏回竟然回答老師說:“子在,回何敢死?

2: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仁”,達到“仁”的途徑就是“誠”。

這都是從心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顏回悟性高,能悟透孔子的“仁”,而且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將“仁”貫穿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

顏回的覺悟確實也很高,從他安貧樂道住陋巷和“顏回偷食”這兩件事情上,都可以得到佐證。

正因為如此,孔子才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3:孔子對他這兩個弟子,當然也很讚賞,但他對子貢,卻讚的較少,基本也就是辯才了得,我不如也;達人也,可以從政;商業天才,能夠發財;出息了,可以學《詩》,那幾句而已。

他最不吝讚美的,到底還是顏回。

顏回有宰相之才,你們都奇怪他為什麼那麼窮,還不出來做官,這話我也問了,你們猜他怎麼說?

4:我們來看看孔子的其他弟子,先談談子路,子路此人性情直率,有口變言。

每當孔子眾弟子在一起探討問題,子路總是第一個回答,當然,回答的結果往往總是不讓人滿意,常常得到“夫子哂之”的結果。

子貢則非常聰明,善於思考,因此被孔子稱為“胡璉”,然而太過於鋒芒畢露,很多問題問得使孔子喘不過氣,從中同樣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難以達到較為溫和的境界。

5:而子貢,作為孔子的著名弟子自有其過人之處,史書、論語裡對其記載頗豐,以言語稱之。

其縱橫捭闔,利口巧辭,善於雄辯,過於蘇秦張儀;經邦治國,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退而貨殖,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億則屢中,富致千金。

為孔子弟子中首富。被稱為儒商鼻祖 ,子貢一出使,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影響之大,後世蘇張難匹。

這樣一位人物,卻僅僅是孔子口中的瑚璉之器而已。究其原因,子貢勝心重,流連紅塵俗事,慕虛華。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享與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感謝您的閱讀與觀看!





時光穿影


顏回、子貢,都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們也都對老師敬佩得不得了。

顏回說,我老師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深不可測。

子貢說,誰都知道天很高,但誰也說不出天多高,我老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就像日月,誰也詆譭不了。

孔子對他這兩個弟子,當然也很讚賞,但他對子貢,卻讚的較少,基本也就是辯才了得,我不如也;達人也,可以從政;商業天才,能夠發財;出息了,可以學《詩》,那幾句而已。

他最不吝讚美的,到底還是顏回。

顏回有宰相之才,你們都奇怪他為什麼那麼窮,還不出來做官,這話我也問了,你們猜他怎麼說?

他說,我城外有五十畝地,喝粥夠了,城內有十畝地,穿絲麻夠了,我在家彈琴,跟先生學習道理就已經非常快樂,還去做什麼官?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吃粗菜,喝涼水,枕著胳膊睡一覺,就有很大的樂趣,這話我說的,顏回像我!美哉,回也!

有機會就實現理想,沒機會也能安然,這事只有他和我能夠做到啊,善哉,回也。

孔子有一次與子貢談起顏回,還曾有這樣一番對話。

孔子問子貢,你覺得你和顏回,誰更強?

子貢說,我怎敢跟顏回比?他聽到一,就能推知十,我聽到一,只能推知二,這怎麼比?

孔子聽了立馬一臉高興,端木賜啊,你有自知之明,這非常好,你真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你和我都不如他。

顏回的樂觀、謙虛、好學,最像孔子,道德學問最符合孔子要求,他也可說是最懂孔子的人,他們師徒的關係還像父子,所以後人就把顏回稱為小孔子、復聖,就連祭孔時,一般也只讓顏回配享了


花開水不流


《論語》第五章孔子和子貢有一段對話.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可以看出,孔子認為子貢不如顏回。

儘管顏回機智,能言善辨,且能經商,孔子老年階段的生活,幾乎是子貢照護的。但孔子對早死的顏回,還是情者獨鍾,可能是他們的精神方面,屬於心性相通的一種吧。孔子說:不義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認為:見得要思義。顏回則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們師生二人,都能做到″君子固窮",心求仁義,視不義錢財如糞土。用今天的話說:三觀相同。而子貢在追逐物質財富方面,用功較多。所以孔子就會覺得子貢不如顏回。


匯侃


孔子並非總認為子貢不如顏回。

子絕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不憑空推測,不主觀臆斷,不固執己見,不唯我為是。當然絕不會強說子貢不如顏回。

《論語.公治長篇第五》: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這裡孔子肯定的是子貢的謙恭,既然子貢自認不如,孔子當然肯定,但孔子並無貶低子貢,而是自降身份,鼓勵子貢: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這是身教:為人就要謙虛。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知行合一,實乃出自孔子。

文獻、德行、盡心做事、重承諾。成為有用之才。因材施教,各有所長,子路、冉有、子貢各有所長。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可見孔門四科,德行排第一,才華其次。孔子重德育,重修身。有才華,必也有德行。只是子貢之流難以三月不違“仁”(孔子對顏回評價)。而孔子罵宰我:“朽木不可雕也。”宰我也還位列言語優等生。這個宰我甚至誘騙老師跳到井裡救人。確實古靈精怪!而子貢也可以語《詩》,文采當然不錯。只是長於外交,文學遜於子游、子夏。

讀《論語》可知孔子真性情中人,並非古板、僵化之人,當然沒有理由認為哪個學生不如哪個學生,比較標準不同,結論不同。顏回做生意何敢同子貢比呢?勇武何如子路?文學何如子游子夏?各有所長,各展其才。這才是最偉大的老師。


小數點9464


這個問題起源於孔子與子貢之間的一次師徒對話,原文如下: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其實,在孔子看來,豈止子貢不如顏回,其他所有的弟子都不如顏回。孔子有弟子三千,最得意的弟子就是顏回;七十二賢人中,第一賢人就是顏回。孔子曾高度評價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為什麼孔子最中意顏回呢?這就與孔子的思想直接相關聯了。

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仁”,達到“仁”的途徑就是“誠”。這都是從心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顏回悟性高,能悟透孔子的“仁”,而且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將“仁”貫穿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顏回的覺悟確實也很高,從他安貧樂道住陋巷和“顏回偷食”這兩件事情上,都可以得到佐證。正因為如此,孔子才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二千年後的王陽明則說得更明白:“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可見,子貢與顏回就不在一個層次上,能比嗎?





雲潤春天


孔子:三千弟子,沒有一個能比顏回,顏回是孔丘的開門弟子,可惜的是短壽他的所學知識沒有貢獻給人類社會。

。在水滸中有一首開篇詩:甘露早發子牙盡,彭祖顏回命不齊。(甘露初秦十二歲為丞相子牙八十歲遇文王),(顏回十八即逝,彭祖一忽睏千年,他睡得還未入忽,耳邊聽得夫人在生產,一忽睡醒,兒子在開喪,兒子也活了803歲)。無聊說說笑!


老龔166916589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孔子曾言,君子有三畏,其中之一為"畏天命"。

題主所舉子曰一則,其實暗暗指向天命問題。死生由命,富貴在天。顏子能安貧樂道,執中不倚,自得其樂,與孔子"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一念暗合,所以雖身居陋巷,執道甚篤,得孔門家法,德行第一,萬世共仰。

而子貢,作為孔子的著名弟子自有其過人之處,史書、論語裡對其記載頗豐,以言語稱之。其縱橫捭闔,利口巧辭,善於雄辯,過於蘇秦張儀;經邦治國,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退而貨殖,經商於曹、魯兩國之間,億則屢中,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被稱為儒商鼻祖 ,子貢一出使,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影響之大,後世蘇張難匹。這樣一位人物,卻僅僅是孔子口中的瑚璉之器而已。究其原因,子貢勝心重,流連紅塵俗事,慕虛華。正如子貢評價孔子所說,"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子貢之賢,有似丘陵,後人可逾。孔顏入道之深,學者前瞻後顧,不知所蹤,故入門有深淺,境界有高下。

而此問中,言近道則屢空,不受命則屢中,是題主思想中預設的偽因果關係。近道不一定屢空,不受命不一定屢中,他們不構成因果關係。空與中,皆有天命在,而君子貴在自修,修身以俟命,無將迎,無內外,中道而立,不能者止。

顏回,子貢,同為聖門高弟,然修道境界大異,不可同日而語。孔子舉二徒相比,無非愛才心深,略表遺憾和不足。孔子有言:“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就是真正修行人對富貴的態度。子貢的中,有天命在;顏回之空,亦是天命。





緣禦寒


因為顏回是踐行孔子思想堅定者,且有所發揮。以仁心一以慣之,忠恕之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