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使命召喚:戰區》4000元以下怎麼選顯卡?14款A

前言

開始正題之前,先來聊聊這款遊戲本身,實際上《使命召喚:戰區》就是《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一種吃雞遊戲模式,動視暴雪完全把前者獨立出來,並免費開放運營,意圖很明顯,不是單純想分“吃雞”這塊大蛋糕,而是想要搶佔一定的玩家市場,顯然目前對他們來說是短暫成功了,可是想長期保持熱度,除了內容不間斷更新,前提還是外掛管制的力度是首位。

其實硬核已經有好一陣子沒寫過AMD和NVIDIA顯卡遊戲大亂斗的文章了,趁著這幾天《使命召喚:戰區》這款新晉的吃雞遊戲在全球火爆,是時候讓手中的存貨上擂臺對決了,後面如無意外的話,接下來的《毀滅戰士:永恆》和《騎馬與砍殺2》都會作對比測試。

3月17晚,twitch的觀看人數《使命召喚:戰區》是最多的,而《絕地求生》甚至比《GTA5》少

這款遊戲玩家一致評價優化和畫質好(存在個別閃退問題大多是因為軟件或者驅動衝突),特點是不怎麼吃CPU資源,一般高頻的四核(八線程)規格,搭配合理的顯卡就能滿足,而著色器預加載是《使命召喚:高級戰爭》(COD11)就有的遊戲技術,會榨乾內存和顯存的資源來提高性能,顯卡方面,本次主題依然是4000元以下的顯卡對決,畢竟更符合主流用戶的定位,4000元以上目前這個格局也是沒什麼好說的。

而國內某平臺它們倆反映的熱度則是反過來,但《使命召喚:戰區》已超越《穿越火線》

測試顯卡和配置

配置方面,選用主板是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CPU是AMD Ryzen 7 3700X使用PBO機制自動Boost,內存是芝奇16GB DDR4-3600(17-18-18-39)開X.M.P雙通道。

固態硬盤有浦科特M8SeG 256GB、十銓T-FORCE 500GB兩款,搭載Windows 10 1909最新系統和主板BIOS、最新AMD驅動Adrenalin 2020 Edition 20.2.2和NVIDIA驅動442.59 WHQL(AMD方面沒有特別優化,而NVIDIA作為動視暴雪合作伙伴第一時間就更新驅動優化)

參測的AMD顯卡有RX 580 2048SP、RX 580 8G、RX 590、RX 5500XT、RX 5600XT、RX 5700以及RX 5700XT共7款,而NVIDIA顯卡有GTX 1050 Ti 4G、GTX 1650 SUPER、GTX 1660、GTX 1660 SUPER、RTX 2060、RTX 2060 SUPER以及RTX 2070 SUPER也是7款,總共14款顯卡,AMD方面偏新舊架構交替,每一種型號幾乎都有雙方可對標的產品。按照以往慣例,列出這些顯卡具體型號、頻率和最新FireStrike跑分,以便大家不同的AIB和AIC品牌作性能參考。

七彩虹iGAME GTX 1050 Ti 烈焰戰神 4GB,核心Boost頻率1797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7732。

藍寶石RX 580 2048SP 白金版OC 4GB,核心頻率1306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3779。

映眾GTX 1650 SUPER黑金至尊版 4GB,核心Boost頻率175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1925。

華碩ROG STRIX RX 580 O8G GAMING,核心頻率1360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5058。

映眾GTX 1660 冰龍超級版 6GB,核心Boost頻率184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3990。

迪蘭DEVIL惡魔 RX 590 8GB,核心頻率1576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6678。

華擎RX 5500XT Challenger D挑戰者 8GB,核心Boost頻率184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4296。

映眾GTX 1660 SUPER 6GB冰龍超級版,核心Boost頻率1830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5676。

映眾RTX 2060 6GB冰龍超級版 6GB,核心Boost頻率172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18952。

華擎RX 5600XT Phantom Gaming D2 6GB,核心Boos頻率1750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20882。

AMD Radeon RX 5700純正血統公版,Boost頻率172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24211。

微星RTX 2060 SUPER VENTUS XS C OC 8GB,核心Boos頻率166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22425。

XFX RX 5700XT黑狼版 8GB,核心Boost頻率190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25914。

映眾RTX 2070 SUPER冰龍超級版 8GB,核心Boost頻率1815Mhz,最新3DMark Fire Strike顯卡分數24692。

至於畫質設置,經過前兩篇測試的驗證,基本已經摸透思路,這次依然分為1080P和2K分辨率,默認DX12 API,視野均拉滿120(對幀數較小的影響),第一種畫質設置就是向右拉滿特效,關閉DirectX光線追蹤,抗鋸齒統一是Flimic SMAA T2X,關閉垂直同步等幀數限制的選項。第二種則是優化畫質設置,在顯卡性能餘量還足的情況下,只把陰影和打光區域的選項往左拉到最低,其餘選項不變。

測試路線是大逃殺地圖右下角的一個加油站為起點,一直跑動到鐵路基地中間區域結束,這一條路線是在匹配真實玩家時候,唯一較為安全(周圍紅點還是很多的)且接近實際幀數情況的統一測試方法,《使命召喚:戰區》畫質設置可調性很低,基本就是先動陰影和抗鋸齒部分,再者就是其他選項,最後才是分辨率和視野(自己喜好為前提)。

1080P和1440P最高畫質的幀率

先來看看開滿畫質的1080P分辨率,實際上RX 580 2048SP就是RX 570的超頻版,但是在這款遊戲裡面可以幾乎比肩去年11月份推出的GTX 1650 Super,只是1%Low幀數稍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流暢60幀遊玩的程度,而GTX 1050 Ti狀況就稍微慘淡了一些,單人模式你能為了高畫質湊合玩玩,但是對於150人的大逃殺模式,唯一方案還是降低畫質了,這款顯卡持有用戶比較多(特別是筆記本),下面給出優化畫質方案。

接著往上看,AMD兩款CGN架構RX 500系列的表現可算是老當益壯,完全夾在GTX 1660和GTX 1660 Super之間,而新晉的RX 5500XT還需要加把勁,後期才有望性能和功耗表現都超過RX 590,可以把RTX 2060 6GB看作是1080P最高畫質分水嶺,因為它和上一級的跨度是這些顯卡中最大的,分水嶺以上的具體情況還是偏AMD優勢多一點,RX 5700XT的表現甚至略超過RTX 2070 Super。

另外需要強調一點,以上截圖是1080P最高畫質,即便是8GB顯存容量的RX 5700XT也會將近吃滿(著色器機制充分利用資源),其次是內存也會吃得不少,非常推薦16GB內存因為吃不滿,8GB內存在你顯卡不吃力的情況下,不會造成整體平均幀數很低,只是在某些場景渲染會有問題或者幀數會變低。

2K分辨率下,RX 580 2048SP和GTX 1650 SUPER的幀數依然不賴,屬於湊合能玩那種情況,可見這款遊戲的優化水平。而CGN架構的RX 590(同時由此看出RX 5500XT還需要深度優化)居然有點追平GTX 1660 SUPER的意思,2000元以上的RX 5000系列表現都還不錯(除了RX 5700 1% Low幀數略微不太穩定),基本可以領先於對手NVIDIA一些,這方面和1080P分辨率沒什麼區別,這可是AMD沒有特意優化遊戲的驅動下測試得出來結果。

1080P和1440P優化畫質的幀率

除了最高畫質以外,優化畫質的幀率對比其實也很重要,這款遊戲優先可以優先動刀陰影和打光區域,簡單不損畫質,幀數又能得到不錯的提升。

1080P分辨率僅僅簡單優化畫質之後,即便對於原本性能坎坷的GTX 1050 Ti提升也會很大,性能大漲50%以上,這就很能說明遊戲引擎的品質高低,而RX 580 2048SP和GTX 1650 SUPER也有20%左右的性能提升,保證遊戲體驗可以完全可以越過60幀達到完美。這時候配合高刷新率的顯示器使用,觀感流暢度會好不少,你僅僅需要一款RX 590或者GTX 1660 顯卡,而不是要越兩級的RTX 2060。

針對GTX 1050 Ti用戶(包括移動端和相似性能的顯卡),個人推薦1080P除了抗鋸齒開啟SMAA 1X(不開鋸齒會很嚴重),其他可以完全往左邊調低,視野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而定,這樣平均幀數能保證在60幀以上,1% Low幀數也能不低於50幀,遊戲體驗是肯定有的,別看硬核是用Ryzen 7 3700X來測試,其實高頻一點的四核CPU差距並不是太大的。

在提升至2K分辨率的同時,優化畫質之後,似乎部分顯卡的差距又變得不一樣,RX 590本應是和GTX 1660同級發揮水平,結果是躍升一級和GTX 1660 SUPER談笑風生。值得一提的是,RX 580 2048SP仍然是這些顯卡之中的性價比之王,因為在此條件下它的平均幀數保持可以達到60幀以上,甚至還首次超越了GTX 1650 SUPER。至於其他顯卡仍然是保持原本的水平差距,追求高幀率RX 5700以上是不錯的性價比選擇。

總結

這款遊戲優化有一點點偏向AMD,這是硬核一開始沒想到的,畢竟動視暴雪是NVIDIA的合作伙伴,舊一點的CGN架構顯卡性能也是完全不落後,唯一缺點就是功耗偏高了,而新一代的RDNA架構性能和功耗方面表現都比較好。總得來說,以RX 5600XT為分水嶺,以上級別對比同級N卡都有一些幀數優勢,特別是RX 5700XT的表現實在亮眼,很符合AMD親民化的形象。

而RX 5600XT以下級別則是勢均力敵,固然這款遊戲N卡還獨佔DirectX光線追蹤,且對性能要求較低,畫面體驗感稍強一些,還有目前在4000元以上就是N卡的天下了,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更需要AMD RDNA 2代架構來應對。當然,無論你最終選擇什麼卡,歸根結底還是遊戲本身優化要好,才會用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