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碚:短視頻直播將有效恢復疫情造成的阻礙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備受各方關注。

一方面,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有限的存量物資持續被消耗,迫切需要恢復生產和經營、開拓新業務。

在此背景下,3月19日下午,中國經營報社與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研討會,該研討會通過遠程線上的形式,以“助力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為主題,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視角解讀中小企業發展之道。

多位與會嘉賓認為,在疫情期間,短視頻、直播等業態在企業復工復產、產業鏈恢復等方面均發揮了重大作用,而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在經濟活動恢復正常後,短視頻、直播或許還將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以及企業創新。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主要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接觸遇到了巨大的阻礙。

在此情況下,就帶來了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是機遇,即採取何種方式,使得在疫情期間的經濟活動可以突破當下的阻礙,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經濟活動的衝擊。

金碚認為,首先受到衝擊的是人們的消費活動,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受到了阻隔,消費場景恰恰是人與人接觸最多的場景,所以凡是“人與人”相接觸的環節,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第二個衝擊是企業的供應鏈,現代企業生產環環相扣,上下游企業中某個環節出現波動,將會影響整個供應鏈。除此之外,在應對疫情的時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衝擊,就是人們受到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儘管從統計數據上來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並不高,但是它所造成的全局性影響、特別是社會心理的影響是巨大的。

“遇到了衝擊,我們儘可能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予以應對。在人與人無法直接面對面的情況下仍要保持經濟聯繫,特別是中國的疫情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下一步需要修復此前產品和市場之間產生的斷裂,也就是如何將產品信息傳遞到市場中,傳遞給消費者,這個環節我們就可以用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現實中,很多企業正在嘗試這樣做。”金碚表示,對於受到衝擊的產業鏈,如何恢復?不僅僅取決於企業本身,而且要取決於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或者客戶。在這個環節上,目前我們面臨的困難甚至比SARS期間還要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更好更快地進行復工復產?第一種辦法就是把原來被破壞或者被中斷的產業鏈,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技術手段進行銜接。第二種辦法則是產業鏈的重組,產業鏈是全球性的,因為每個產品的生產,不僅僅涉及到自己的企業,也涉及到無數的企業,甚至是國外的企業。那麼這種情況下短視頻或者視頻技術,很顯然可以對恢復與重組產業鏈起到很好的作用。”金碚說,“此外,我覺得短視頻對於恢復或者抵禦疫情所帶來的心理衝擊,對社會心理的衝擊,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金碚認為,在上述環節中,短視頻及相關視頻技術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進一步講,由於在非常時期使用了視頻技術,克服了很多困難,能夠幫助恢復生產、產業鏈以及市場。那麼恢復到正常情況下的經濟,顯然可以用這種手段繼續創新,為經濟進一步的發展,為企業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各個方面助力,特別是給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廣闊的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