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吹“臺灣防疫經驗”被臺名嘴戳穿: 只防大陸不防外國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記者 範凌志]儘管大陸疫情防控工作收穫令世界矚目的效果,但部分西方媒體仍不甘於承認這一點,試圖從“體制”角度找出一些“反例”。16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一篇題為“恐懼中國造就臺灣抗疫成功故事”的文章,對臺灣的“防疫經驗”極盡溢美之辭,同時將大陸的防控工作貶低為“嚴苛、脅迫性”舉措。18日,臺灣政治評論員王炳忠和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均表示蔡英文當局在疫情防控中極盡政治操弄,在針對除大陸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入境管控滯後的情況下,臺灣風險仍在。而臺灣健康專家潘宗懷則認為,大陸的疫情防控工作“堪稱奇蹟”。

外媒“吹爆”臺灣經驗

《外交政策》文章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個“國家”似乎能夠控制情勢,“儘管它距離中國只有110英里,而且從1月21日就出現第一個病例。”文章的最終意圖是對中國大陸的防疫工作品頭論足,稱臺灣防疫策略“結合了早期主動部署、信息透明化,並且運用大數據分析及網絡平臺等科技”,這些“透明做法”促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公眾參與程度,與中國使用嚴苛、脅迫性和審查等舉措來應對新冠疫情造成強烈對比”。

與之遙相呼應的是,島內一些媒體自始至終不忘“夾帶私貨”,親綠媒體《自由時報》網站幾乎每張疫情照片的左上方都寫著大大的“武漢肺炎”,文章裡更是如此。在外媒“讚譽”之聲中,蔡英文當局18日還拋出所謂的“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媒體報道,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稱,美國“已為臺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臺灣也將每週提供10萬個口罩給美國。蔡英文稱讚這是“臺美合作再升級”。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報道,當日臺灣新增確診病例23例,確診病例破百。不過,從1月21日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被確診開始算,臺灣病例暫未出現暴增,這其中有哪些原因?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臺灣知名健康專家潘懷宗認為前期的“防堵”還是有效的,他用了八個字來回答:“老天幫忙,自己努力。”他解釋道,“老天幫忙”是指一開始的時候病例不是那麼多,也有能力把感染者診斷出來,“自己努力”則是指臺灣民眾個人防護意識和隔離意識比較強。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注意到,他對評價蔡英文當局的話題非常謹慎,此前,由於在電視節目中提出“新冠肺炎病毒不排除源自美國”的猜想,潘懷宗在臺灣社交媒體上遭到“圍攻”。

在被問到這個話題時,他表示,自己在節目開始前曾看到一份科技論文,恰巧日本媒體也在談論“病毒源自美國”的猜想,就在節目中提出了這個角度:“科學本來就是需要不同角度的假設,比如當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大家都認為是錯的,討論科學不要有預設立場,從不同角度提出一些不同的證據,不管同意不同意,就要開放討論,但是不能說某個猜想一定是錯的。”

臺灣存在的疫情風險:只防大陸不防外國

潘懷宗所說的“防堵”開始於2月初,當時臺灣針對十四天內曾經入境或是居住中國大陸的人士採取入境限制和簽證的管制措施。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8日宣佈,自19日零時起提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4國(包括轉機)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三級”;臺灣人應避免到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自這些地區入境者需進行14天居家檢疫。截至18日,臺灣方面已宣佈(含未來生效)列入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的國家和地區達到 98 個。

不過,對於蔡英文當局的“防堵”效果和思路,有臺灣民眾卻持不同看法,在大陸創業多年,目前滯留在臺灣暫未返回北京的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鄭博宇認為,臺灣前期形勢相對平穩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民眾的危機意識本身就很強,“我過年的時候回臺灣,航班上的臺灣人全都戴口罩,因為多年前其實我們都經歷過SARS,所以民眾的風險意識特別強,而不是說蔡英文當局有什麼特殊的方法。”鄭博宇認為,蔡英文當局自吹自擂的成分很高,是把民眾的風險意識歸功到自己的身上。

臺灣政治評論員王炳忠18日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表示,“其實大陸的自由行早就已經暫停了,來自大陸的遊客本來就比較少”,他認為,真正的風險在於“臺灣只防大陸,外國沒防”:“現在世界各地疫情都已經起來,美國已被質疑延誤疫情很久,因為它根本不驗,所以你也不知道有多少病例,但是臺灣一直到今天才宣佈進一步措施,已經錯過第一時間了,所以,我們看到發現今天飆升的二十幾例,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其他國家。”

“其實臺灣第一波擋住疫情的原因是‘運氣好’,因為當時蔡英文當局繼續延續著她打選舉的基調炒作所謂的‘抗中保臺’,倒不是因為專業考量,更多是政治考量。”鄭博宇說,當疫情主戰場從大陸變成了全世界,蔡英文當局的短板就露出來了,“我擔心剛剛宣佈的入境管控來得晚了。”

《華爾街日報》18日的一篇報道提到,臺灣有可能面臨第二波新冠疫情衝擊。潘懷宗認為,這種可能性確實是存在的,他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臺灣目前對入境人士並沒有像大陸一樣採取集中隔離措施,還是讓他們自己回家隔離,所以能夠做到什麼程度,還要觀察:“目前對於入境人士還是由村裡長,以及一些住戶互相幫忙監督,我們只能說希望大家能夠遵守規定,另外,入境人士的家人能不能做到完全不跟他接觸?是不是能夠單獨給他一個房間做隔離?畢竟新冠肺炎病毒很狡猾,如果感染著沒有症狀,他自己也不知道,這是比較讓人擔心的。”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目前臺灣各縣市紛紛推出“防疫旅館”,作為民眾自費居家檢疫處所。但是,潘懷宗透露,防疫旅館的數量不夠,“聽說電話都被打爆了,所以還是需要做好分流的工作。”

“後續是一個蠻重要的觀察期,我只能說,希望能夠安然度過。”潘懷宗並不願對未來的疫情趨勢做更多的預判。

“大陸的防疫工作堪稱奇蹟。”

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發表題目為《自爽,請先關門》的評論文章,提到臺灣“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一直沉醉於“防疫成功”的讚美聲中,而忘了疫情在世界各國正全面爆發擴散,文章稱,在各方提出嚴厲批評及建議後,“中央疫情中心”這兩天才陸續宣佈提升對某些國家的旅遊警示,但這些手段已經遲了好幾天。鄭博宇擔心,蔡英文當局盲目的自信和對防控工作的誇大宣傳,會對在在境外的人士產生強烈誤導,反而導致他們更積極的想回臺灣,加大境外輸入的風險。

“蔡英文當局在疫情防控中做了什麼?做意識形態炒作。”王炳忠說,蔡英文長期以來花了很多所謂的“外交機密預算”買通很多外國媒體去吹噓臺灣,不排除很多防疫工作的吹捧就是公關的結果。對此,鄭博宇也持相同看法:“蔡英文當局很喜歡砸錢給一些寫手,或者跟一些外媒眉來眼去。”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查閱《外交政策》文章作者Hilton Yip的資料發現,他是一名在臺灣的記者,無論香港還是臺灣議題,其發表的文章充滿意識形態的偏見。

對於臺灣宣佈每個星期捐贈美國10萬片口罩,並美其名曰“分享防疫措施”,王炳忠的評價是“很噁心、很假”:“今天防疫經驗一定是大陸最多,美國現在都什麼樣了?其實根本沒有辦法確切掌握每天多少確診病例。這個舉措說明,之前蔡英文當局藉口口罩不足,硬是不捐給大陸就是騙人的,其實這就是拿一個名目來討好美國,太多政治性操作!”

“大陸的防疫工作堪稱奇蹟。”潘懷宗表示,來自各省成千上萬的醫務工作者調動得這麼好,全世界也只有大陸才有這個能力了。在被問到一旦臺灣遇到承受能力不足的問題是否需要大陸的幫助,他表示“不論怎麼樣,大家都是手足親情,希望還是能夠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