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恩比德,過程總該有個頭吧?

小球時代的中鋒位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球場上越來越要求空間和節奏,這意味著大個子們進攻端除了傳統的中鋒技能外,最好要有射程能拉開空間,同時在防守端不僅僅要保護禁區,更要能及時退防,適應快節奏、多回合的比賽。中鋒位的球員往往身材高大,手感普遍一般,由於射程有限,只能在籃筐附近晃悠,而他們的速度一般都不會多快,為了避免在反擊中被速度快的球員錯位懲罰,這就導致他們通常在每個回合都幾乎要跑動整個球場的距離了。

現在有投射能力的大個子往往都很好就業,畢竟投射是空間的基本因素,有了空位懲罰能力,才有可能會改變對手的防守陣型。因此,像約基奇、波爾津吉斯、小加索爾等等這些可以在進攻回合站弧頂的球員就是球隊的香餑餑了,更短的回防距離可以彌補速度差距,如果再搭配一些策應和防守能力,那球員價值就遠遠超過普通藍領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時代,一幫強力中鋒似乎只能淪為吃餅俠,而一些“軟”中鋒卻打得如魚得水,但如果有一位中鋒能“軟硬兼得”,那頂薪和頂配地位就都是沒跑的了。

當今時代,聯盟在五號位上的門面有兩位,一位是約基奇,另一位就是恩比德了。喬爾·恩比德2014年在首輪第3順位被76人選中,成為“相信過程”中最令人期待的那一個,這位來自喀麥隆的籃球天才,只靠看錄像就修來了一身夢幻舞步,基礎天賦爆炸,投籃手感柔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然而這位確實有點“我全都要”的意思了。一個優秀的中鋒和一個合格的控衛就可以打出一支球隊50%的基礎戰術,恩比德又如此天縱奇才,照理說76人的進攻應該是絲毫不用擔心的了。

17-18賽季時,恩比德和雷迪克的牛角位擋拆配合玩得風生水起,季後賽靠著費城雙帝和一群射手團球隊也打出了不錯的成績,與現在相比,那時76人的空間相當充裕,一定程度上不那麼顯西蒙斯不投籃的問題。在擁有恩比德和西蒙斯兩位球隊基石級別的新秀球員後,費城仍然用狀元籤拿下了第三位“過程”富爾茨,這讓76人的未來有了更大的遐想空間,恩比德+西蒙斯+富爾茨,即使還處在“相信過程”階段,費城的球員資質也足以讓整個聯盟仰視了,當時的論調是,未來基本就是76人的了。

然而事實際遇卻顯得太骨感了點,新科狀元富爾茨狀態糟糕,最終被交易到了魔術。雙帝時代的76人首次挺進季後賽,被全民皆兵的平民綠軍淘汰;第二年有了巴特勒加盟,結果被倫納德一球送回家,恩比德賽後落淚。結果論而言,那支76人和當年冠軍打到第七場,勝負只在毫釐之間,只有兩隻球隊能衝出分區,更多的球隊會經歷淘汰,但76人每次的淘汰似乎總讓人覺得太可惜,太不值,與“過程”相比,進入季後賽也算是一種“結果”,但我們相信這絕不是費城苦心經營的終點。布朗教練在用人、應變上一直飽受詬病,空間黑洞一般的西蒙斯在季後賽更是明擺著被所有人針對,球隊整體而言,76人確實需要進步更多。

在現在的時代,快船的哈雷爾尚能在禁區翻江倒海,恩比德更應該是無敵的禁區統治者才是。他有驚人的體格和運動能力,我們經常看到恩比德正面防下字母哥,在體型、力量、移動上都不那麼吃虧,這本身就是一種頂尖能力了;他有一手絲滑的面框技術,歐洲步、後撤步手到擒來,被他晃倒的中鋒不在少數了;他的低位很穩定,靠著出色的近框手感和夢幻步伐,他在禁區幾乎是無解的存在;他可以參與甚至策動擋拆,他可以順下也可以外拆投籃,和他打擋拆會非常容易。在中鋒位,恩比德擁有者和約基奇相似的球隊影響力,圍繞他們建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恩比德的一切都完美符合任何球隊的需要,除了當前的費城76人。76人真是天克恩比德,如果把恩比德的威脅排個序,那應該是禁區,擋拆,中距離,三分。而看看76人的空間分佈,西蒙斯不必說,沒有任何投籃威脅,經常被放空2米;哈里斯持球中距離打法,要求他當定點射手有些浪費,不過他的效率一直不高;霍福德有一手三分,但他最大的價值是在腰位處理球;理查德森稍有些空間餘裕——一來二去,三分線內是萬萬沒有恩比德的位置了,於是我們經常看到恩比德在三分線外拉開空間,進攻時間還有幾秒的時候,大帝撅著屁股從三分線開始背打……

這讓人聯想到全明星的第四節,字母哥隊靠恩比德瘋狂carry咬住分差,也許在那種極致防守的空間下,所有人都被壓得要窒息了,只有大帝能看看替補席上端坐的西蒙斯,默默想一句“我已經習慣了。”年輕無極限的恩比德,也已經26歲了,年齡不算大,但考慮到球隊這樣的戰術處理和思路,彷彿讓人看不到“過程”的盡頭,新秀時期相信過程,巔峰了怎麼說也到了兌現過程的時候了吧。

恩比德和76人,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