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 使者





陽春三月春風暖,杏李桃花次第開。家鄉太行山區往年一到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就會熱鬧起來,車水馬龍人流如潮,踏青的遊人結伴出行,在蜿蜒的溝谷中尋覓桃李的芬芳,留下一陣陣笑語歡聲。

庚子大疫讓今年的山鄉變得清冷。村村以人為寨,胸前的黨徽與飄揚在路邊崗位上的黨旗,阻止了城裡人出行的腳步。儘管這些天肆虐武漢的新冠病毒在逆行的白衣天使面前節節敗退,防疫重點已逐漸轉向外防輸入,但全球疫情愈演愈烈讓人心有餘悸,村頭路口依然拉著紅色警戒線,把淳樸的鄉風民俗隔離成內外兩個世界。

日前,退休教師毋法洪、財政局幹部毋存保叔侄二人,約我去他們的家鄉考察,我欣然應允,宅家整整一個多月,憋屈已久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被口罩長期封住的鼻嘴,早就渴望去空曠的大山裡補充氧氣。

毋老師的老家在博愛縣寨豁鄉胡仟莊。這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山村位於東山頂公路右側足下,南望王莊河,西近小黃河,北有張三街,東有朱嶺,粗心的遊客坐在車上很難發現山路腳下還有個村莊。村口值守的大嫂見本村人回家沒有阻攔,只是告知村中路窄,已進去了幾輛車,勸我們把小車停在路上。

拐個彎走近村口,才發現村前村後的杏樹報來春訊,滿樹花朵剛剛綻放。大概是山上氣溫低,開花比山下晚了幾天。我雖然多次遊覽山區,但觀賞山野杏花的機會不多,如今站在繁花似錦的樹下,貪婪地猛吸一口醉人的清香,猶如經歷一次心靈的洗滌,頓覺通竅酣暢。唐人韋應物詩云:去年澗水今亦流,去年杏花今又拆。山人歸來問是誰,還是去年行春客。只可惜這裡沒水,去年我也沒來。

盛開的杏花讓人心情振奮。經歷了風雪嚴寒之後,人們的心緒還沒有完全走出冬天的困擾,繃緊的肌膚還有些許緊張的顫抖,在春風化雨的渴望中看到山野鮮花,就像看到了綿延大山歲月往復春秋代序的步履,讓人不由地意念萌動血脈噴張,擁抱春暖花開生命輪迴的美好。北方流行的《數九歌》雲: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說明古人早就認定杏花是報春的使者。杏花比梨花、桃花早開一個節氣,儘管她不如梨花白,也沒有桃花紅,但總是最早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讓勤快的山裡人信心滿滿開始新一輪耕作,期待又一次沉甸甸的收穫。

村北一棵大杏樹下,淺粉色的花團密密匝匝繞滿枝頭,玉花纏枝伸向藍天,猶如一串串變色的冰糖葫蘆,在燦爛的陽光下婀娜多姿隨風搖曳。村前村後的桃樹、梨樹已經育蕾,不日即可綻放,把偏僻的古村秀成一座古樸的花園。村南頭毋老師家的老院,是一座古色古香極為精緻的小石樓,站在樓前,突然發現大門頭的木匾橫額上有“一樹百穫”四個遒勁大字,我恍然大悟,山裡人為何總喜歡在房前屋後栽種杏樹!在張三街,在南田園,在南坡,甚至在西山峰頂高高的郭頂村,前輩們栽種的林果最多的是柿子樹,其次就是杏樹了。栽下一棵樹就能百年收穫不止,先賢聖人的夙願與囑託何止是種樹?恐怕更深的寓意是耕讀傳家,讓子孫後代成才成龍,大振家聲。

杏樹是歷代古人的精神信仰與道德寄託。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夫子就在杏樹下設壇講學,因此後人才將學校譽為“杏壇”,視教師職業為神聖,遵道深德厚者為“儒”;從扁鵲、華佗到孫思邈、李時珍,都在行醫居所栽種杏樹,堅稱杏樹吐出的清香能清肺安神預防“癆病”,他們以妙手回春之術終身踐行救死扶傷神聖使命,被後人譽為神醫、醫聖、藥王、藥聖,以至於直到現在人們還稱醫院為“杏林”。正是有這些文化因素,太行山區才會隨處可見高大的杏樹,鬱郁蔥蘢的春華秋實,向世人揭示其存在的偉大意義。

胡仟莊山前坡後已經春草萌動,地上呈現一片片鵝黃,金色的蒲公英花、紫紅色的野地黃花也競相盛開。在毋老師和毋存寶兄弟帶領下,一行人又驅車赴朱嶺村,經過東大掌山嶺才驚詫發現,山溝裡到處都是野杏樹,一片片粉白色杏花與一縷縷金黃色連翹花遍地盛開,在陽光下相映成趣,鮮豔奪目,把大山妝點的五彩斑斕,引來一群群蜜蜂飛舞狂採。一陣山風吹來,有片片花瓣隨風飄落,如雨如詩,悠悠揚揚,美的讓人不能自禁。此情此景入神如畫,真羨慕當年唐伯虎走進林下,持一壺老酒醉臥花叢,感受天地之靈氣,體驗花下之春光。可惜山路崎嶇不好隨意停車,美好夙願這天未能成真。

回城途中,開車的毋主任在茶棚對面路邊停車,讓我遠距離欣賞了茶棚村長達一里的杏林花景:遠方的杏花如雲如霧,在一抹夕陽映襯下斑斑駁駁連成一道花廊,淺粉深翡相間,如同夢幻世界。那道山抱樹、樹抱村的綿延山谷,真像名家筆下雄偉的河山長卷,錯落有致的山村被藝術大師嵌入畫中,任意截取一點,都是一幅成熟的藝術美品!好一處唐人張籍的詩景: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更見峰西幽客說,雲中猶有兩三家。

桃李不言,靜待花開;山河無恙,共盼春來!提前開放的杏花正是報春的使者,她用繽紛落英向國人闡釋,疫情過後仍然是一個明媚的春天!


路上


老小王莊


尋春客


胡仟莊


毋家老院




杏花報春











遠望盤底村



連翹花開


紫堇

茶棚村杏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