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古 抬头见舜——致敬经典《大舜》

舜耕路、舜井街、舜泉、舜玉,熟悉济南的朋友都知道,“舜”字在济南随处可见,可谓是

“抬头见舜”

(舜井)


大舜文化是中华道德文化的始祖,也是孔孟儒家文化的源头,济南作为大舜曾经耕稼的故乡,是大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舜与娥皇女英耕田像)


2015年,一部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等单位共同策划创作电视剧《大舜》在山东卫视播出。


电视剧《大舜》以“三王”之一的虞舜传奇曲折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尧、舜、禹历经磨难、治理水患、成就伟业的故事。


《大舜》自播出以来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是国内第一部反映中国五帝时代的历史正剧,不但填补了业界空白,更是第一部描写中华民族文明起源的意义深远的大型剧作。今天跟随主持人李乐,一起探寻电视剧《大舜》拍摄背后的故事。


大舜

上古英雄 大舜生平

虞舜,"道德始祖、"百孝之首",善于耕作、渔猎、制陶。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只要是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


大舜因其至孝的名声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被华夏首领唐尧看中,将娥皇和女英两个女儿许配于他。大舜不负圣命,初展才华,将华夏、东夷流血争夺的妫汭之地,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建都。


当时天下洪水泛滥,身为摄政王的大舜杀了治水不力带头谋反的鲧,然后启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终于降服了水患,发展了经济。大舜在政治上以德治国,修订立法,建立五刑,使民族融和,天下和谐。

大舜

批阅三载 易稿十二次

在一部电视剧中,要讲清楚尧舜禹三代帝王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样宏大的历史题材要求编剧必须有深厚的史学素养。为此,制片方从全国范围内开始考察,最终找到了张晓虎。

(张晓虎 左一)


制片人张营与发行人赵志刚回忆往昔,颇有感慨。《大舜》剧本创作历经四载,易稿十二次,编剧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这段远古历史。

大舜

电影级的史诗大剧

在编剧创作的同时,制片方也在寻找合适的导演,直到和吴子牛导演接洽后,双方一拍即合。

(导演 吴子牛)


但吴子牛导演提出了一个近乎苛刻的要求,也给拍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究竟是什么要求?

大舜

力求逼真再现远古时代

为了逼真再现远古时代的情景,制片方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了在四川攀枝花的格萨拉进行拍摄。那里海拔高达3800多米,湛蓝的天空,美丽的天坑地貌,郁郁葱葱的林海如远古时代般干净纯洁。


但高原地区天气变化无常,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食物和水都极其匮乏,这样的环境对剧组的每一个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当时拍摄条件艰苦,大舜的扮演者宗峰岩就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又心酸又好笑的经历,差点把我们的主持人李乐笑翻在地。正是因为拍摄过程中主创人员克服了这些酸甜苦辣,也成就了这部经典电视剧。


虽然在格萨拉拍摄时困难很多,但是正是这种困难也让剧组的每一个人对《大舜》这部戏充满了感情。饰演女英的瑛子直言,《大舜》让她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瑛子饰演女英)


《大舜》用电视镜头讲述上古历史,传承大舜文化,正所谓“古人不古,抬头见舜”。采访完《大舜》的主创之后,主持人李乐对大舜文化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大舜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精神品格和忠厚、仁爱、诚信、和谐的传统美德。

《大舜》是鲁剧制作人拍给全世界华人看的电视剧,他们用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为观众梳理出一个华夏文明艰难进展的脉络,打造了一部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寻根之作。


《鲁剧面对面》不仅仅局限于探寻继承鲁剧的优良传统,更要进一步探讨国剧和国产电影的匠心精神,守正创新、培根铸魂。打开拍摄背后不为人知的尘封细节,敬请关注山东影视《鲁剧面对面》。

首播:周日晚21:10

重播:每晚17:55《第一家》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