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青”欢

若说中国瓷器,

脑海中第一浮现便是青花瓷。

笔笔简洁,

却有种由内而外的华贵,

色调单纯,

却有种无可描绘得绚丽。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器的出现,

是中国瓷器史上从白瓷向彩瓷

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是釉下彩最成功的代表,

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国瓷”。

青花瓷经历了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和明清青花。

青花瓷,

始创于唐代。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

无论是一件器皿,

或是作一首歌,

都是意境深远的人生写意和山水泼墨,

浓淡相宜。

古色古香的瓷放在手边,

即使不触,

也已觉色香盈袖。

原始青花瓷始创于唐代,

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瓷真正的大发展是在元帝国时期。

所有的陶瓷体系都是各领风骚,

但是元青花的出现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

元青花的出现,

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

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七百年来无法撼动。

元代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标志着其制作工艺发展日臻成熟,

业界人士将之简称为“元青花”。

其瓷白中泛青、

其花青翠欲滴,

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

元青花独特的艺术价值、日益上涨的经济价值和流传甚少的现状,使其成为古陶瓷界万人瞩目的巨星。在元青花中,有10件出土于九处明代墓葬中,它们都是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产品,是难得的标准器。

明清时期,

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

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

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青花,走过唐宋的诗风词韵,携来元明的底蕴高雅,随着一曲悠扬的古调,在瓶底上落笔的款款深情中,用青花的颜色,在素色的胚胎上刻写着历史中缠绵的故事。这燃烧了千年的窑火中,终究不变的还是青花瓷素雅清秀的美。

青花瓷|时期

唐青花

唐青花处于滥觞期,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外,其余均为花草纹。

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可推断出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青花

唐青花经初创期后并未迅速发展,而是走向衰败。目前,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残片,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

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较淡,发色较黑,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

浙江省本身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使用的应该本地钴料。

元青花

成熟的元代青花瓷胎采用“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变形率减少。

器物的胎体多数较厚重,造型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

使用青料为国产和进口两种,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呈色青蓝偏灰黑;进口料为低锰高铁型,呈色青翠浓艳,有铁锈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国产料和进口料并用的情况。

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镇墓器等,除玉壶春底足荡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无釉,见火石红。

元青花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明清青花

明清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

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

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

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年间曾一度中兴,却无法再现盛势。

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青花瓷|工艺

流传世间的青花瓷,

它柔美如点墨滴于纸上,

如梨花纷飞飘洒;

它精妙如光辉倾于天下,

雅典潇洒;

它高傲却沉醉于自我繁华间,

催人泪下。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

运用天然含氧化钴的钴料,

在白泥状的陶瓷坯体上进行绘画装饰,

再罩以透明釉,

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

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

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显得幽倩美观,

明净素雅。

着色力强,

发色鲜艳,

永不褪色,

明净素雅,

拥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明看起来如此之简单,

却又流露出一种淳朴活泼的韵味

白釉青花一火成,

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

无极有来太极生。

——清代龚轼

宁静素雅是你的本质,

你的外表永远是那么单调,

但是你却是那么优雅婉约,

静静的在那个角落,

但是却不可忽略。

上图这个罐子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大小略大于一个篮球。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并保持这一纪录长达五六年无人撼动。2.3亿,按当时的市价相当于两吨黄金。

元青花瓷的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

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的这个蓝也蓝得很有特点,

而青料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

国产原料呈色青蓝偏灰黑,

进口青料传入中国,

瓷器出窑后青翠浓艳,

这种进口青料叫苏麻离青。

青花瓷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极为考究。通过揉泥、做坯 、印坯、利坯 、荡里釉、画坯、施外釉、挖底足 、写底款、施底釉 、装釉足、满窑、烧窑、开窑等十几道工序。不起眼的土和石制成泥胚,泥胚又经过一道道工序脱胎换骨。每一件瓷器都出自一帮手艺人经年累计的技艺,都经历一笔一划的精心绘制,即使是相似的内容,每一只却都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人间四月笼烟雨,

江南清明多惆怅,

是谁在燃烧了千年的窑火边静静地等待了千年?

这一切都沉沦在历史的海洋中,

神秘而令人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