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象棋申遺”之路,申遺6次都無功而返,聯合國:認識漢字嗎

你嚮往的老年生活是怎麼樣的呢?對於多數人而言,出門暢遊或者運動健身,其實在比較年老的時候已經沒那麼適用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身體條件已經跟不上了,所以老人更加願意做一些比較沒那麼勞累的活動。下象棋就是諸多老人喜歡的一種,作為中國最長久的趣味休閒活動之一,象棋素來以趣味性為主,所以你經常能夠看到許多的村口老人,就聚集在大榕樹下一下午,怎麼都不願離開。其實老年人下象棋還是是一件不錯的事情,因為它能幫老人活絡腦袋,對於行將就木的思緒有很好的幫助。

象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

而說到象棋,我們都知道象棋是中國棋文化的主體,中國有著大半個悠久的歷史,不少和象棋都有著掛鉤。在當代,它還是世界智力運動會的主要正賽之一,說是我們中國民族的文化瑰寶一點也不為過。不過如果說這個中華民族的民族瑰寶,卻一直被人申遺你會如何看待呢?

這件事還真不是沒有,來自我們身旁的印度對著象棋申遺了6次,因為象棋的起源,時至如今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數,多數資料中對於象棋資料的撰寫,都是寫上“不詳”的標籤。所以很多國家都在宣稱他們是象棋的發源地。而印度也是如此,印度北部城市根瑙傑曾經發掘過一種原始棋子,當地人稱呼為“恰圖蘭卡”,認為是象棋的原始棋子。所以象棋到底是誰發明的,如今都沒有一個定數,國際上有認可是印度發明的,也有認定是中國發明的。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十分重要,那就“象棋”這個名稱。

印度和國內一學者觀點相似:中國沒象,怎麼會有象棋?

和我們之前國內一位名為方舟子的觀點相似,印度之所以認為象棋是他們發明的,而方舟子之所以認為象棋不是中國發明的,就是因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這個觀點。“象棋”古稱“象戲”,沒有大象這個名稱就站不住腳,所以它可能就是外來舶來品,在中國才發源光大。那麼這個觀點正確嗎?

中國文獻記載中擁有大量大象記載

事實上,中國真的沒有大象嗎?其實也不一定。司馬遷的《五帝本紀》中,舜是五帝之一,而它就有弟弟,名為象,傳聞象的封地內,長鼻獸到處都有,就在黃河沿岸一代,不出意外,說的就是大象。而舜與象的關係還不僅僅如此,《帝王世紀》中,“舜死蒼梧下,群象常為之耕”。由此可見,即便舜這個人有所爭議,但大量學家都認為,在殷商之前,黃河流域早就生活著大量的野生大象。

再後來,曹衝稱象的故事很多人也都聽聞過吧,這個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故事,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學生,如果沒有大象,又何來大象可以稱?又比如《宋史》中的記載,“養象所,掌調御馴象”,你看看,這都被圈養起來了。所以多數人都認為中國古代是有大象的,只不過因為地理氣候的原因,向下遷移了。

而就算中國沒有大象,象棋中的編制問題採取的也是周代的軍編制度,這也是為何棋陣雙方為何有5名小兵的緣故。印度除了挖掘過古代象棋之外,境內擁有大象以外,其實與象棋關係都不大, 也有可能是中國流傳過去的,不是嗎?

聯合國面對申遺請求,回答:你認識漢字嗎?

所以也不難怪英國的學者約瑟在面對印度的申遺請求時,會回答“你認識漢字嗎?”。而印度其實不僅僅在這方面和我們競爭申遺,事實上,藏醫學也在去年被印度申請申遺了,兩國的相近,文化確實有一定共同的地方。但還是希望印度好自為之,不是你的就不要強行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