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卫生防疫站两名抗疫战士一线入党


【抗疫先锋专刊】(三十五)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2020年3月23日上午11时,在三河市卫生健康局四楼会议室,三河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杨英和宣传科马铭阳两名抗疫战士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这是三河市卫生防疫站党支部接收的首批一火线入党人员。宣誓完毕后,她们立即回到各自岗位上继续投入抗疫工作中。

自新冠疫情战役打响以来,三河市卫生防疫一线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两位就是一线战疫中的优秀代表。


杨英同志:以专业著称的防疫楷模


我市自1月24日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杨英同志几乎没在晚上10点前下过班。白天忙于开会、部署、协调工作、深入一线开展流调、下沉一线指导企业复工等不计其数的工作都在等着她,整天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下班后,她也顾不休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仍伏案紧急制定各项技术方案、防控预案、消毒制度、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流程、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两个月来,她带领流调人员先后频繁深入一线开展流调工作20余次,在那段危急的艰难时刻,废寝忘食成了家常便饭,日以继夜已为常态,可是,同事们没有听到她言语上报怨一声,也没有看见她行动上迟离一次,同事们都很迟疑她这个小身板里到底蕴藏着多少能量,每一个防控环节都离不开她夜以继日的付出,每一个防控环节都闪动着她沉着应对的智慧。可是原本个子就娇小的她看上去很明显瘦了一大圈,但是在三河市疾控中心这个庞大的疫情防控阵地,分布着若干个防控堡垒,每一个堡垒的坚不可摧都离不开她的心血和汗水,同志们每每遇到突发情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因为只要有她在,同志们就很有信心也很有底气面对和处置各种难题,她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大家照亮前进的方向,她就像温暖生命的一缕阳光,为疾控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但是同事们还是充满心疼的提醒她:“杨姐,你都累瘦了,注意点身体吧,以后的工作你就只负责吩咐,具体工作由我们去做!”,可她却无怨也无悔的说“我没事,我们多辛苦一点,人民就会更安全一些,所以再怎么累也值得!”同志们被她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感染着、感动着、感召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一旦有了榜样,就有了追求和动力,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是最好的说服。瞬间的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在每位同志心中油然而升,顿时觉得种种困难都变得很渺小,各种问题随之迎刃而解,这些超能量都是杨英同志赋予的,她成了同志们最直接、最直观的言行楷模,是当之无愧的疫情防控带头人!但是在疫情面前,谦逊严谨的她深知自己是一名疾控工作者,防控疫情,她责无旁贷,她誓言要向优秀党员同志那样,坚定信仰,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党和人民需要时刻挺身而出。

马铭阳同志:普通防疫人的最高追求


2020年1月27日,马铭阳同志带着领导的信任与期望迅速赶往三河市残联医学观察隔离区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马铭阳主动承担起整理物资,运送床、被褥、生活用品等隔离人员必须品上楼,并收集隔离人员基本信息和体温,对隔离病人开展心理疏导。同时由于疫情严峻,单位可调动的人员少,防护物资紧张,他一个人主动担起了全部的消杀工作,这样就可以每天节省出一套防护服。每天7点半开始作,配比消毒液,穿防护服,背着20公斤的消杀箱,从一层到七层逐层消毒、58间房、步梯、走廊、厨房、宿舍、不敢遗落每一个角落,由于工作面积大,中间还要重新配两桶消毒液,为了能让隔离人员更安心的隔离,凡是手能触及,肉眼所能见到的设施都要消毒,门把手,扶手杆,电梯,每天这样的工作都要持续3个多小时,消杀面积最少的时候也在6000平米,最多的时候就是整个隔离区。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脸上被口罩勒出的深深痕迹,消毒水和酒精的气味仍在刺激着口鼻,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皮肤,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一干就是两个月。工作还在继续,他说,他会一直坚守,直到打赢这场战疫!

在疫情防控最艰险的日子,他郑重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也成了他最高的追求。

这就是三河市卫生防疫站的两名榜样人物。在榜样的感召下,防疫站的每名干部职工,心系大局、无私奉献,哪里需要去哪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对使命的担当。(聂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