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834中國近現代史考研全套資料

[全套]2021年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834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考研全套資料




1.名校考研真題

[電子書+打印版]全國名校中國史考研真題彙編(含部分答案)

2.相關教材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電子書+打印版]李侃《中國近代史》(第4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打印版]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上冊)》(第3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電子書+打印版]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下冊)》(第3版)筆記和課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3.相關教材配套題庫

[電子書+打印版]李侃《中國近代史》(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打印版]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上冊)》(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電子書+打印版]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下冊)》(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後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專項練習

[電子書+打印版]2021年中國近現代史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考研真題詳解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題

第1章 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一、單項選擇題

1規定取消公行制度,外商可與華商直接交易的條約是(  )。[2015年統考真題]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望廈條約》

D.《天津條約》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南京條約》中第五條內容:廢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貿易制度,准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2下列著作中,介紹美國民主制度及總統華盛頓並予以讚揚的是(  )。[2014年統考真題]

A.《海國圖志》

B.《康輶紀行》

C.《瀛環志略》

D.《朔方備秘》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瀛寰志略》是在19世紀中葉由清朝的徐繼畲所編纂。該書成書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全書共10卷,約14.5萬字,內含插圖42張。該書與魏源的《海國圖志》同為中國較早的世界地理志。徐繼畲在《瀛寰志略》中稱讚華盛頓的一段話為:“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華盛頓紀念碑上有一方碑文所用的正是這段文字。

二、名詞解釋

1海國圖志[2015年北京大學研]

答:海國圖志是鴉片戰爭後魏源所編寫的一部地理著作。《海國圖志》是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較為詳盡、系統地介紹世界歷史、地理、文化的著作,給封閉了近百年的國人帶來全新的近代世界觀念。在書中魏源不僅介紹了西方的自然科學技術,還包括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在此基礎之上,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對洋務派、維新派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都產生了影響。

2“協定關稅”[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研]

答:協定關稅是指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通過協商相互給予對方以優惠待遇的關稅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對方的脅迫,非自願地給予對方以優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對方給予對等的優惠,就是片面的協定關稅,這構成一國對另一國的特權。出現在近代中國的協定關稅,就屬於後一種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的協定關稅,是從1842年中英簽訂的《南京條約》開始的。

3海關稅務司[2015年廈門大學研]

答:海關稅務司是近代中國喪失海關行政權以後外國主持中國海關行政的首腦的名稱。名為中國海關監督僱傭之人,實際上是中國海關的主宰。1854年,英國、法國和美國三國駐上海領事館聯合與蘇松太道吳健彰談判,決定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協助清政府徵集關稅。1859年,英國稅務司李泰國被清朝兩江總督何桂清任命為總稅務司,成為了中國海關的最高領導。1861年,這個職位得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確認。1863年赫德繼任,至1908年回國,掌握中國海關大權四十餘年。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014年首都師範大學研]

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形態。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轉折點;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獨立的國家,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佔主導,而實際上在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奴役和控制,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因素都在不斷壯大。

三、論述題

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2014年首都師範大學研]

答:1840年6月,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後,各國資本主義列強紛紛加入侵略中國的行列,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最終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香港給英國;賠償英國20萬兩白銀;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中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的稅率無權自行確定,必須與英國共同議定。1843年,中英又相繼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通過這兩個條約,英國又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關稅權、片面最惠國待遇、領海權;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兩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獨立的中國開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國轉化。

(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加深。

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不平等條約,中國神聖的領土大片被割佔,領土主權遭到空前的蹂躪。資本主義侵略者攫取了增開通商口岸和內河航行權以及壓低關稅等特權,侵略勢力擴展到北方沿海和內地;由於外國軍艦“有權”駛入長江和通商口岸,中國的主權被西方列強進一步破壞和踐踏了,使中國社會經濟加速半殖民地化;傳教士深入內地“自由傳教”,加深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戰後,鴉片貿易合法化,煙毒危害更深;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中外反動勢力進一步勾結,在中國建立起半殖民地的統治秩序,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加速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的進程。為了適應半殖民地化形勢的要求,清政府增設了新的統治機構:一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是總稅務司,這兩個機構的建立,正是清朝統治機構開始半殖民地化的標誌。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加深。

(3)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大大加深。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1895年4月,中日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日本輪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並可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日本人可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設立工廠,其產品免徵各項雜稅,只按進口貨納稅,並可在內地設棧寄放;條約還規定日本軍隊暫時佔領威海衛,賠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條約批准互換後,日本才撤退軍隊。《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一個賣國條約,它的簽訂使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使中國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使得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大大加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化。

(4)甲午中日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爭先恐後地以中國為宰割對象,在中國掀起了劃分勢力範圍的狂潮,俄、英、德、法、日紛紛攫取在中國的各種特權。

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搶奪礦山,成為向中國輸出資本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同時,列強對華的商品輸出仍在繼續增長。外國資本和商品的大量湧入,嚴重地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帝國主義列強通過設廠投資、侵奪鐵路、礦山等資本輸出的方式,逐漸控制和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和經濟命脈,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加重了民族危機,也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他們強烈地要求設廠自救,主張自辦鐵路廠礦以“抵制洋商洋廠”。帝國主義大量向中國輸出資本,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考生首選官網,請收藏才聰學習網,可獲取更多相關考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