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归冀,“北粤”亮丽——京津冀区划整合清议

[小编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三大国家战略之一,其战略地位、战略意义自不待言。这一区域行政区划上的三国演义局面,近几年来在协同发展战略推动下,有了很大改观与提升。然而,在中国特色国情之下,三国演义的深层次问题,仍需要一定的行政区划手段来破解。本篇直指热点难点,简要提出,以益思考。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效果对比图


1、天津回归河北

天津脱离河北省直辖,造成了区域中心城市与所依托的基本区域的分离,在“行政区经济”的体制国情之下,严重制约了天津市与河北省的发展,实际上 形成“双输”局面:天津成为不太强的二线城市,河北则事实上成为内陆地区。津冀心结在津保铁路上一叶知秋,一览无余(参见《津保铁路背后的明争暗斗》),可能不是协同二字可以完全化解的。

如果天津回归河北担当省会,河北雄风可以想见。合则为北方广州、北方广东,分则为二流都市三流省,何去何从,不言自明。设想以渤海新区机构改设为新的天津市机构,河北省、天津市机构合并为新的河北省机构,原河北省、天津市机构干部分别向石家庄市、新天津市分流。

建议在疏解首都功能中,将北京铁路局改为天津铁路局。北京作为首都,又为铁总驻地,不会因此对其全国铁路枢纽地位和功能产生任何影响,却可以借此强化天津的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尽快建设时速200公里的津保大快速铁路(可灵丘连通京原铁路),将第二、第三(经临哈铁路)欧亚大陆桥直接拉到天津港。

于议长1980年代中期即有一篇抽屉文稿曰《天津归冀》,于今观点未改。但这一调整具有较大的成本,有司很难下定决心。姑妄言之,聊备一说。



2、北三县入京

孤悬京津之间成为“飞地”的廊坊市北三县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1)此前,于议长认为,这不过1000又250km²方域、80万人口(当时)的规模,最好是设一个如济源、仙桃那样的省辖市,统筹该区域,直辖乡、镇、街道。

(2)在北京市政府今朝移驻通州的情况下,建议北三县划归北京市,设燕郊1区或三河、香河2区。

(3)上述两种方案下,都需要面对撤销大厂回族自治县(176 km²、13万人)的问题。其实,不能说设自治县是落实贯彻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设成自治州、民族乡就不是。海南建省时撤自治州改设若干个自治县,已经有过实践。



3、撤销廊坊市

廊坊市之最前身为天津专区,即著名的刘青山、张子善主政之地。随着天津直辖,成为京津间的一块尴尬异形之地。北三县划出后,该市市域可分别三属,其中大部分划归天津市辖,增厚其西翼腹地。



4、增设涿州市

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下辖24个区、县、市,全市常住总人口1169.05万人。即使扣除雄安3县,对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而又毗邻首都的地区,作为一个省辖市规模仍然过大。建议以北6县市增设涿州市,并划入固安县。涿州市设范阳、高碑店2区,驻地可在2区选择,推荐驻高碑店区。——1958年,涿县、新城县合并设置涿县,在适中之地新建县城,即今高碑店市区。后两县重新分治,此地成为新城县县城。此地也是联络保定北六县的适中之所,比现涿州市区距北京略远,更便于发展为京保之间的中心城市,隆起京保走廊。


5、关于雄安新区

鉴于雄安新区尚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本院不予讨论,暂时假定其未来是一个如深圳那样不带县的特区。

另外,本篇仅讨论省辖市的区划设置,对其反响最强烈的小县问题暂不置议,留待来日。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