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徽杭古道,踏着徽商出山坚定的足迹,感受美景感悟人生



穿穿越徽杭古道是去年“五一”节假期孩子们的安排。他们与同事相约从上海出发,到安徽宣城市绩溪县走一次始建于唐代的徽杭古道。这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徽商通往杭州的商道,仅次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全国第三条知名古道。

在矿山工作生活了三、四十年的我,和他们这些久居繁华喧嚣大都市的年轻人相比,对于爬山并没有新奇之感。

在孩子们的撺掇下,我带上登山杖随他们一同到了绩溪伏岭镇。在他们购买门票的时候,我在立有“江南第一关”的巨幅牌子游客服务中心旁边,观看了徽杭古道的简单介绍。得知南宋王朝建都临安时,在京为官的胡润出资在原来古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明朝嘉靖年间抗倭英雄胡宗宪又凿山拓宽了这条古道。而且古道的基础上修建而成。还劈开堑口形成一道地势险要的关隘,取名为“江南第一关”。

后来,这条古道走出了不少名人,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学者胡适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大山,成就一番事业的徽州人。

还没有开始登山,倒是有不少人围上来出售竹竿,看来这趟旅行并不轻松。有过登山因腿疼靠人搀扶返回经历的我,心里着实打着小鼓。

不管怎么说,驱车数百公里远道而来,还是踏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正值春夏交替时节,满山翠绿,暖风和煦。不一会儿便看到被誉为江南第一关的关口。踏着一千多级台阶,来到关前,几块条石架在天然岩石上,构筑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道天险。迎面刻有“江南第一关”几个大字,背面为“徽杭锁钥 ”四个楷书大字。

置身于江南的大山深处,脚踏着古代先贤的足迹,呼吸着草木新绿的清香,观赏着沿途的巨岩怪石,在夕阳西下近黄昏的时候,来到了香雪海这处唯一提供住宿的地方。

幸亏及早预定好了住处,当我们到达时,已经客满。我看到有不少人在屋顶上支起帐篷休息,有人继续前行,也有人折返回去。

在大山深处,能有这样条件的住处感觉挺好。饭菜味道不错,行走了大半天,食欲大增。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继续前行。

接下来的路程相对平缓一些,很快便到了蓝天凹。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景区。

一道高耸入云的山梁横在面前,在山梁中间自然形成了一处凹形豁口,再往前又是陡坡下行。

大多游人在这里停留休息,观景拍照。登高远望,山峦起伏,云雾缭绕,山间美景尽收眼底。

遥想当年徽商出山,一定也会在这里休息停歇。让微微的山风洗尽饱经风霜的一路风尘,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由于有我们年逾60岁老人的拖累,还带着4岁多的小家伙。从蓝天凹选择另外一条小道折返回来。

归途中碰巧走进天子墓村,我正在纳闷,没有听说过这里有过天子啊。

当地的一位村民告诉我,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天子。历经二千多年的诸侯静卧在这大山深处,鲜为人知,倒也远离尘世上的喧嚣与纷争。

天黑之前,我们租车离开了天子墓村,回到了绩溪伏岭镇的停车场。

起初担心体力不支腿脚疼痛的事情,并没有出现。看着二个小家伙一路上拖着一根比他们身高还要长出一截的竹杆,兴致勃勃,边走边玩,十分开心。而且几乎没有让大人抱过他们,硬是走完了全程。

我们也非常开心,道路漫长,行走艰难,而沿途的美景会陪伴着你身心愉悦的一步一步走下去。

古往今来,神奇秀美的徽杭古道是经商、从政、求学者的崇尚之地。自古就有经古道“吸取天地精华灵气”而成龙成凤之说。

我们未曾想过要“成”什么,体验古人艰辛打拼改变命运的一小段历程,感悟人生路上的艰难与不易,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记忆,也就算是不虚此行。


我,林间泉韵。爱好文学,喜欢摄影。游走于山川水泽,漫步在庭堂院落。钟情古文化,融入新时代;拥抱大自然,记录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