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小洲村逛沙面街过陈家祠访黄埔旧址——我跟“度娘”游“羊城”

穿行小洲村

单位安排去广州集中学习,时间20来天。但日程排得实在太紧,即便晚上,也多有团建活动。在我们的强烈呼吁下,终于还是盼来了半天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天天跟大家一起,于是就动了独自一人出去逛逛的念头,想一个人安安静静不慌不忙去“寻古探幽”。“羊城”的现代时尚名不虚传,但那份“千篇一律”的热闹和繁华却并不是我在宝贵的业余时间最想去体味之处。赶紧问“度娘”,几经犹豫之下,我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符合我当下年龄,可以自由率性独处和品味的绝佳去处——小洲村!

就这样整整的一个下午,我背着一部小相机,开始了一个人的“穿行”。

十月的广州,依然是三十度的高温,可这丝毫没影响我穿行的兴致!

小洲村,隶属广州海珠区,据说始建于元末明初,岁月流逝,痕迹依旧。走进小洲村,恍若走进一座民俗博物馆。

兀一靠近,随处可见的百年榕树浓阴蔽日,瞬间觉得给这养在深闺的村落定下了古朴的调子。住民们在这“一树成林”的榕树下纳凉、嘻玩,好不惬意!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哪有一点古村落的影子!

但不,你只需穿过一个杂乱的“市场”,贴近她呼吸,这才发现,眼前的小洲村原来是如此诗意的模样!

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溪流穿村而过。

斑驳的老旧砖墙因为前卫的涂鸦,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

随处可见个性十足的“文青”招牌

简陋的民居虽留下岁月的印痕,却每每被绿荫遮盖,鲜花环绕,错落有致,岭南水乡的韵味绵延悠长......

仄仄的街巷阡陌纵横,冷不丁会跳越出线条明快的现代楼房,却一点也没有违和的感觉。店招和装饰都匠心独运,时时牵跘你的目光和脚步,你的内心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

就这样,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在村落穿行。累了,坐下来品尝当地特色小吃……

原住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陌生人的擦肩而过,怡然享受那份阳光、闲适、自得其趣 。

河道环绕,巷巷相连,古木参天,花团簇拥,就这样沿着时光的甬道一路穿行而来。

“指(只)为你”!

顺访陈家祠

虽然一个下午的时间本就局促,但阴差阳错,穿行小洲村之前,我还是顺道花了两小时逛进了陈氏书院。

陈氏书院,更多的当地人把它称作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史料记载是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群。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筹建,光绪二十年(1894)落成,据说是由广东72县所有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

整个建筑装饰大量采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铜铁铸和绘画等当地传统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夺天工,精巧绝伦!

徜徉其间,细细看来,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广泛的题材,生动的造型,传神的形象深深折服!

映入眼帘的每一处都浸润着古人先贤的奇巧智慧和高超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难怪后人将其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果然!

体味沙面街

沙面,适合一个人静静漫步。

其位于荔湾区。占地不大。但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的街面上却矗立着150余幢各式异域建筑,置身其间,浓郁的欧陆风情扑面而来,那份宁静、浪漫、独特情调值得你流连,细细品味......

这里曾是著名的租界,源于完好的保护,早已成为“羊城”名闻遐迩的名片。

跟着“度娘”在街上边走边看,边看边拍,生怕自己的镜头给如我一般惬意的人们带来不安。

但,想想,不经意间,我自己或许也成了别人镜头中的一员,心里隐隐的愧疚便释然了许多......

参访黄埔军校旧址

去黄埔军校旧址参观,是在广州集中培训期间的“规定动作”。这自然是我们欣然接受的。

从中学时期的历史教材中就了解到,这所由孙中山先生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堪称中国现代军事家的摇篮。

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的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徐向前、林彪,还有未被授衔的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左权......国民党军队中的李济深、杜聿明、胡宗南、邓演达、宋希濂、陈诚......都曾在这所学校任职或学习。大浪淘沙,虽然因信仰的不同,他们后来各自有了不同的选择,但无可否认,他们个个都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不少中外军事史研究学者将其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可谓实至名归!

门匾“陆军军官学校”,为国民党元老谭延闿题写。

作为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始终是来黄浦旧址参观学习的主力军。

也不乏自动前来的各地游客。远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舰船的英姿清晰可见。

校门内外标语和对联众多,这是最让我过目不忘的一幅: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此门”,横批“革命者来”......

校本部旧址呈日字型两层砖木结构造型,是一座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筑。三路四进,回廊相通......据载其前身实为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清末陆军小学。1938年,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踪影全无。现在看到的实际上是1998年11月12日,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广州市政府斥资2000余万元,历98天,重新建成的。

旧址中当年的总理室、校长室、各部办公室、学生课堂、宿舍、自习室、饭堂......几乎是原貌重现,瞬间将我的记忆拉回到昔日的峥嵘岁月......

据说,蒋校长曾在此与陈赓谈心,并写下著名评语:“此人外形文弱,但性格稳重,能刻苦耐劳,可以带兵。”

校门外南面山上的孙中山纪念碑,于1930年建成,高2.9米,重约一吨。由中山先生生前好友梅屋庄吉出资,托牧田祥哉具体建造。

用近两小时时间参观完占地1.06万平米的校址。蓦然回望,白墙上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言犹在耳!

仍有人陆续前来。

世界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山先生们当年播下的种子,即便在历史的罅隙中,也熠熠焕发出新绿!

吟咏先辈们丰功伟绩的诗句“平岗之石齿齿兮,黄浦之水淙淙;屹丰碑以万物兮,将以垂记于无穷”......仿佛跨越历史,在耳畔久久回响,如此清晰,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