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设幸福河湖掠影之农村河道篇——让乡村碧水长流岸常绿

我市境内河湖密布、水系发达,现有省骨干河道

122条,省管湖泊湖荡11个,县级河道393条,镇级河道4798条,村级河道1.6万余条。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要求,坚持打基础、补短板,重点突破,以改善农村水环境为目标,以疏浚河道、绿满河堤、长效管护为重点,对全市农村河道进行生态治理,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水环境,还原美丽水生态,为建设“四新”盐城提供水环境支撑保障。

2017年底出台《盐城市农村河道生态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计划通过三年努力,疏浚农村河道土方1.40亿方,治理黑臭河道224条

;建设农村河堤生态防护林面积7.69万亩,建成生态示范河道300条。截至2019年底,生态治理共投入资金9.77亿元,有效改善了全市农村水环境。

突出农村河道疏浚。按照农村河道轮浚计划,开展农村河道土方疏浚,对达到轮浚要求的县镇河道进行轮浚,指导县镇对淤积严重的村庄河塘进行集中连片、整镇整村疏浚,对淤积的黑臭河道优先安排疏浚计划。2018年疏浚土方4945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04%;2019年疏浚土方4842万方,占计划的102%

抓实河堤生态防护林带建设。按照“一片林”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加大河道圩堤、边坡的达标建设。根据不同地段和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规划,既达到水土保持的持久性,又兼顾产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强化农村河道管护。各县(市、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农村河道长效管护工作力度,建立适宜的管护模式,工作成效逐步体现。明确各级党政领导担任本辖区河湖的河湖长,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全市共有镇级河长2111名、村级河长6079名。大丰区、盐都区、射阳县、阜宁县建立了河道管护、绿化养护、道路修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管护模式;建湖县实行农村河道管护、垃圾收集、农路养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模式;东台市将农村河道长效管护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亭湖区、滨海县、响水县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镇村负责,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聘用管护队伍或管护人员。2019年共落实管护人员10843人、管护船只4933条

推进生态河道创建。在落实好河道疏浚和管护的同时,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生态河道建设以恢复河道灌排标准、加强河道边坡水土流失治理为抓手,2018年共建成

104条生态河道,占计划的104%。2019年共完成122条生态河道的工程措施和管护提升,占计划的122%

盐城的生态环境正逐渐的在往更加生态化,多样化的方向改变,希望我们的大盐城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丽。。。。。。。。(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