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樣度過閒暇時間的呢?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望群鳥高飛

孤雲遠去

是李白之閒


人閒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看到細微的桂花

從枝上落下

是王維之閒


垂釣坐盤石

水清心亦閒

是孟浩然之閒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閒看兒童捉柳花

是楊萬里之閒


閒是古人常用的字眼

是無論何時何地

中國人都渴望的生命狀態

軒窗敞啟,聽金蟬曼唱

微風落葉,愛籬菊之清芳

賞秋月之高朗,就很滿足





“閒”在古代寫作“閒”,從門,從月。門中看見月光,是門內之人以門之閉,將自己和外界做了隔絕,從而由身之隔到心之靜,進而有了閒心,而有了閒心,才能與月光遙遙相對。所以,閒是人主動地將自己從現實事功之中拉出來,回到生命最本真、最純潔、最統一的狀態裡。


正如林語堂所說,當人們在社會上的業務壓迫解除,金錢、名譽、慾望的刺激消散時,我們才能認識一個人的真面目。所以,中國人上政治舞臺,荒誕不經。進了社會,稚態可掬。空閒的時候,方是最純良的時候。因此,很多政治上的惡棍,倒是很可愛的人物。許多妄誇的大學校長,在家裡才是道地的好好先生。閒是一個人靈魂的呼吸,是生命之美。



其實,中國自古就是一個閒適的國度(今天好像不是),只是後來我們所認知了解的歷史與思想,幾乎都以儒釋道三家中的經典思想為代表,並以此作為我們思考宇宙、社會和人生的主要模式。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當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閒暇的生活之樂開始浮出地表時,我們會為此耽溺而陶醉的。因為在閒暇中所獲取的種種樂趣與閒情逸致,是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中最美好的光陰。



閒起來時,我們的先輩會煨芋、啖筍、嚼蟹、啜茗、灼酒、看山、聽雨、賞花、觀柳、望麥、踏雪、吹笛、鳴琴、遠泛、遊廟、爬山、拈香、下棋、習靜、練字、讀佛經、置景、造園、養鳥、放鷹、鬥草、看賽船、捏胡桃、講故事。


總之,那些閒暇的樂趣,總是那般富有韻味和敏慧。不像今人,好不容易偷得半日閒,卻是在坐著玩手機和躺著玩手機中度過的。閒不是無所事事,閒是經營人生的智慧方式。它是袁枚的隨園,是陳繼儒的小窗,是李漁的閒情,是沈三白的浮生。




閒,是心之適。宋代慧開禪師的短短四句偈語,便道破了禪機。其詩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如果一個人的心頭,不為碌碌俗事所累,以一片清朗明澈的心境,品味四時更迭,遍觀天地春秋,才能物我兩忘,獲得閒適之境。反之,欲讓心沉靜,請予己以閒適。


都說能經營好空餘時間的人,生活都不會辜負他。難得閒暇,您是怎樣度過閒暇時間的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