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創新實踐之企業家精神(一)

創新是企業家特有的工具。憑藉創新,他們將變化看作開創另一個企業或服務的機遇。創新可以作為一門科學,供人學習和實踐。企業家必須有目的的尋找創新的來源,尋找預示成功創新機會的變化和徵兆。他們還應該瞭解成功創新的原理,並加以應用。

系統化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法國經濟學家薩伊早1800年前後曾經這樣說過:“企業家將資源從生產力和產出較低的領域轉移到生產力和產出較高的領域。”但是薩伊的定義並沒有告訴我們這個“企業家”是誰,而且由於薩伊杜撰這個詞的事件已經距今200多年了,因此“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這兩個詞的定義完全令人混淆不清。

並不是每一個新辦小企業都是一種企業家精神,或者代表著企業家精神。

一對美國夫婦在美國市郊開了一家熟食店或墨西哥餐館,他們的確是冒了一點風險。不過,他們是企業家嗎?他們所做的事情,只不過是以前被重複了多次的老套而已。他們把賭注押在該地區外出就餐的人口會日漸增多這一點上,但是他們即沒有查u你在高處一種新的滿足,也沒有創造出新的消費訴求。從這一點看,即使他們創辦的是新企業,他們也算不上企業家。


然而,麥當勞所表現出來的卻是企業家精神。確切的說,麥當勞並沒有表明任何新東西,任何一家不錯的美國餐廳都生產它所供應的最終產品。但是,憑藉著應用管理概念和技巧(即研究顧客所注重的“價值”),它們將“產品”標準化,設計製作流程和工具,並基於工作分析設定標準,根據標準培訓人員,麥當勞不僅大幅度提高了資源產出,而且開創了新市場和新顧客群。這就是企業家精神。

無可否認,所有創新小企業都有許多共同點。但是,若要成為企業家企業,那麼除了具備小和新的特點意外,還必須具備其他特性。事實上,在所有的新創企業中,企業家企業只佔少數。它們創造出了新穎而與眾不同的東西,它們改變了價值觀。

並非只有新成立的小型企業才能稱為企業家。事實上,許多大型(而且往往歷史悠久的)企業也在實踐企業家精神。例如,通用電氣公司事全球最大的企業之一,有100多年的歷史,長久以來,它一直善於從零開始建立一家家企業家企業,並將它們發展成具有相當規模的企業。而且,通用電器公司並沒有將這種企業家精神僅僅侷限於製造業中。它財政上的左右手——通用電氣信貸公司(G. E. Credit Corporation)曾經掀起一場很大的變革,改變了美國的金融體系,而且,這場革命如今正迅速擴展到英國和西歐。20世紀60年代,當通用電氣信貸公司發現商業票據可以用於金融業時,便繞過了金融界的馬其諾防線,打破了傳統銀行對商業信貸的壟斷。

此外,企業家精神並不僅僅侷限於經濟型機構當中。

關於企業家精神的發展史,沒有比現代大學(尤其是美國現代大學)的創建和發展史更好的教材了。眾所周知,現代大學是德國外交官、公務員威廉·馮·洪堡的發明。1809年,洪堡構思並創辦了柏林大學。當時他的目標非常明確,一是讓德國人取代法國人,獲得學術和科學的領導地位;二是吸收法國大革命所散發出來的活力,並用來對抗法國人自己,特別是拿破崙。60年以後,1870年左右,當德國大學的聲望如日中天時,洪堡將大學視為革命領導者的想法越過了大西洋,為美國人所採納。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時,殖民時期所創辦的舊式學院因老朽腐朽而瀕臨瓦解。1870年,美國學院的學生人數還不足1830年的一半,而這段時間的人口幾乎增加了3倍。但在接下來的30年裡,一大批傑出的美國大學校長創建了全新的美國大學—即特別新穎又特別美國化的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些大學為美國贏得了學術和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導地位,就如同一個世紀以前,洪堡所成立的柏林大學為德國贏得了學術和研究領域的世界領導地位一樣。

同樣,並不是每一個非商業性服務機構都具有企業家精神,還差的相當遠呢。現在,這些少數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機構同樣保留了傳統服務性機構的所有特徵、所有問題以及所有識別性標誌。使這些服務機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是一些與眾不同而又特定的因素。

看力系統化的企業級情深最初嘗試的目的,並非著眼於所有權。早起的銀行家都已經變成了企業所有者,如羅斯柴爾德家族。他們每次修鐵路時,動用的都是自己的資金。企業家型的銀行家則與之截然不同,他們從來不想成為所有者。這些銀行家為籌建的企業融資,並通過向公眾出售企業的股票來賺錢。然後,他們又為自己下一個投機行為向公眾籌措資金。

雖然企業家需要資本去從事所有經濟(和大多數非經濟)活動,但他們並不是資本家,也不是投資家。他們的確要承擔風險,但是,這是任何從事經濟活動的人都要面臨的事情。經濟活動的本質在於以現在的資源,實現對未來的期望,這就意味著不確定性的風險。企業家也不是僱主,但他可以是,也往往是僱員,或者一個單打獨鬥的人。

因此,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機構而言,企業家精神都是一種獨特的特性,但它並不是人格特徵。30年來,我見過許許多多個性不同的人,他們在各種企業家挑戰中都表現非常出色。誠然追求確定性的人往往不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其實,這些人即使在其他許多領域中,也不會有什麼上佳表現。例如政要從員、部隊指揮官或者是遠洋輪船船長,大凡在這些位置上的人,制定決策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決策的實質都是不確定性。

任何有勇氣買你對對策的人,都能通過學習成為一名企業家,並表現出企業家精神。因此,企業家精神是一種行動,而不是人格特徵。它的基礎在於觀念和理論,而非直覺。

每一種實踐都是以理論為基礎的,即使實踐者本人從未意識到這一點。企業家精神是以經濟和社會理論為依據的,該理論視變化為常規。它認為,在社會中,特別是在經濟中,最主要的任務是做與眾不同的事,而非將已經做過的事情做得更好。這就是薩伊在200多年以前,在創造“企業家”一詞時,所要表達的基本意思。它本來是用來作為一種不滿的宣言和聲明:企業家顛覆現狀,推陳出新。正如熊彼特所闡明的:企業家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創造性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