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由来-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说说天津的诞生

大家好,我是儒玊。今儿咱说一下坐落在

北大关附近的天子津渡遗址公园

天津话讲解音频,感兴趣可以点开听听~~

天子津渡遗址公园

天子津渡

这里原来是明江池。但是经过多位专家通过《长芦盐法志》考证得出,明成祖就是在此处渡河靖难,成就一番帝王伟业,当然也成就了天津市。

例如:从清代雍正时修订的《长芦盐法志》内页插图上,可看到北浮桥(今金华桥)以东,曾有两座朱棣所造的牌坊,分别命名为“龙飞”、“渡跸”。而“龙飞”、“渡跸”都是皇帝的专用词汇

,寓意着“龙飞九天”以及“天子的车马从此渡河”

此外,1960年曾在北大关附近发现了一块明代石碑,上面篆刻着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这也说明,朱棣渡河处就在附近。

这个呢,就是1404年天津筑城后的城池图。作为中国唯一有确切建成年份的城市,所以最开始的城池图才可能得以保留。关于这个,我过几天会用沙盘和清代津门保甲图专门做一期(敬请期待)。

天津建卫城池图

其实这个步道也是有一个含义的。步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副雕刻版画。有些个版画已经被人用鞋底子盘出包浆了。但咱们主要看内容,每一幅版画就是一座城池。从南到北,都是大运河沿线的著名城池,苏杭,扬州,等等。正所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大运河串起了封建时代的经济命脉,也让天津得以兴旺。所谓漕运也是天津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源。

再向前走,可以看到朱棣的战袍雕像。朱先生牵着马,腰中配着宝刀。雕塑下边是中国传统的海水江涯纹饰。也提示着朱棣在河边渡河的样子。可能也只有天津还在纪念着这位“得位不正”的伟大帝王了。22年的永乐王朝使大明对外降服四夷,对内又远迈汉唐。

朱棣雕像

再往前边是一个大石头,石头上书四个大字—【天子津渡】。这四个字是从乾隆皇帝的墨宝真迹中选字拼组而成的。背面则镌刻着铭文:“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由此渡河。克南京、取皇位,改元永乐。翌年赐名天津,始设卫筑城。”景观石四周还铺设了30块“饱经风霜”的条石,它们都是拆迁清代巷道—竹竿巷时保留下来的。您得空过来可以好好看看~

在往后走呢,还有一个半圆形的影背墙。墙上也是有好几副石版画,版画上雕刻着明成祖的功绩以及天津的发展之路。

遗址公园我已经带您看了一遍啦。这个遗址公园所在的地点自古就是天津非常繁荣的地方。从钞关到公园,从喧嚣到静谧,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天津独有的精神和气质。

感谢您的宝贵时间。

我是儒玊,给您说说天津事,带您逛逛天津城

音频与视频同步发布,各位看官感兴趣可移步主页。点击“了解更多”,即为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