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8+節目,聊的都是成年人的祕密

現代年輕男女,或多或少會關注一些婚戀話題。

男友跟別的女孩曖昧,我要不要分手?

女友總是靠撒嬌解決問題,我該怎麼辦?

婆婆給老公買內褲,這正常嗎?

......

吃瓜群眾七嘴八舌。

出主意的,勸分的,諷刺的,藉機秀優越的...信息量太大。

在這個思路之下,最會搞綜藝的韓國人又出了個新點子。

把世界各國的人聚到一起,歐洲的,亞洲的,非洲的,南美的...

搞了一個大型實景360度婚戀討論大會。

從戀愛到結婚,從接吻到同居。

大大小小的問題,一條龍服務為你解答——

《77億的愛情》

這個節目,相當於把《非誠勿擾》和《非正式會談》雜糅在一起。

來自世界各國的年輕男女,圍繞某一個婚戀話題,聊倆小時。

尺度非常刺激。

有一期的主題是「出軌」。

哪個國家對伴侶出軌的容忍度最高?

得票最高的是法國。

法國男人中50%出過軌,法國女人的這一比例是40%。

整個國家,幾乎有一半的人都在搞外遇。

一部分法國人認為,「出軌是情侶關係的治療劑」。

因為出軌之後還不心動,就證明你有多麼愛現任。

韓國人遭受了巨大文化衝擊。

就連旁邊的德國人也張開了震驚大口。

法國妹子表示,法國人出軌率高可能跟他們崇尚藝術與自由的天性有關。

不過,此處涉及的法國人「出軌」,香玉覺得更接近於「開放式關係」。

欺騙無論基於各種理由,都是不正當的。

想要自由,可以選擇一種不傷害對方的方式。

「開放式關係」同樣不拘束於一對一的佔有關係,在告知對方、不互相欺騙的前提下,擁有固定伴侶之外的性關係。

這種前衛的交往方式,近年來也被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我愛你,但並不意味著全部的我就必須只屬於你」

既然出軌行為普遍存在,這就從側面證明了,封閉的兩性關係自身存在問題。

去年的大熱劇《致命女人》中也有涉及。

當然,此處只是單純拋出概念供大家思考,香玉不做價值判斷。

還有一期,討論「非婚同居」。

注意,這裡不是說「以結婚為目標的試婚同居」,而是「住在一起但永遠不結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法國妹子繼續語出驚人:

非婚同居不是很正常嗎?

他們國家的人現在已經基本不領證了。

法國經濟學家預測

到2030年結婚制度將消失

90%的人將變成同居

瑞典小夥附和,自己的父母就是在同居期間生下自己和妹妹的。

他們流行的順序是:

同居,生小孩,領證(or 不領證)。

當然,這一觀念在家庭關係更為保守的東亞,仍是極具挑戰性的。

但也正是在這樣觀念的碰撞中,去發現和了解這個世界的不同面貌。

在這檔節目裡,你能獲得非常冷門的知識點。

美國一向被認為性態度開放。

但事實上,那裡至今有19個州保留了通姦罪。

最高判刑可達4年。

芬蘭人喜歡蒸桑拿。

而且是不分男女老少,裸體擠在一件房間裡。

所以,岳父對於未來女婿的第一關檢測,就是帶著他去桑拿房。

看他能堅持多久。

(太狠了)

在韓國,所有男性都要接受包jing手術(就是割包皮)。

美國、日本、沙特、哥倫比亞國家的男性也必須要做。

對比之下,中國保留包皮的成年男性,簡直是東亞的稀有品了……

甚至有美國女性,會把這一項要求寫在婚前協議裡。

從科學角度來講,進行該手術對於男女雙方的生殖健康和性生活和諧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這些話題尺度儘管real大。

但這檔節目的優秀,在於不以撩騷為噱頭,而是真情實感給你很多寶藏實操建議。

分分鐘提升你的戀愛情商。

我隨便舉幾個栗子。

戀愛時該如何接吻?

最忌諱的,是嘴唇乾燥。

芬蘭姑娘第一次談戀愛時,因為對方初吻太糟糕,直接提出了分手。

她形容對方的「嘴唇有點像是乾燥的魚」。

又幹又腥。

現場所有人聽完,立馬開始喝水。

甚至有人抹起了潤唇膏。

「洗衣機之吻」也是萬萬不可的。

所謂的「洗衣機之吻」,是指繞著嘴唇,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

大家有條件的可以找人實操一下,真的很油膩。

那麼,什麼樣的吻,才能令人慾罷不能呢?

劉仁娜(《秘密花園》《來自星星的你》《鬼怪》)對此頗有造詣。

為了演好吻戲,在研究美國電影時發現:

糟糕的吻,是一下子壓癟覆蓋上去;

美妙的吻,是一次只攻略一片嘴唇。

下嘴唇一下,上嘴唇一下

瑞典小夥現場傳授「好東西」:

男生靠近90%,誘惑女生過來完成那10%。

這樣的吻才最有張力。

保持新鮮感,也很重要。

情侶之間相處久了,未免都會不拘小節。

不化妝,不洗臉,不梳頭髮...

有的人,開始當面放屁了。

女孩們普遍對此接受無能。

但是感覺來了,也不能讓對方硬生生憋回去是吧。

劉仁娜分享經驗,她發明了一個「信號系統」。

如果對方想要放屁了,就說一聲「我要去見朋友了」,趕緊跑到另一個房間解決好,再回到戀人身邊。

香玉十分推薦情侶一起觀看這個節目。

吃著炸雞,喝著啤酒,躺在沙發上看的那種。

有助於系統性地開闊戀愛思維。

比如在「如何處理與前任有關的事情」這個主題下,有諸多實務練習題。

女友發現你的手機上還留著前任照片,要怎麼辦?刪還是不刪?

你跟前任一起吃過一家非常好的餐廳,你帶著現任過來,此時對方問起「你怎麼知道這家餐廳好吃的」時,最機智的回答是怎樣的?

前任送給你的禮物,到底是留著繼續用,還是全部扔掉

.....

芬蘭姑娘講述了她一個閨蜜的故事。

一天,閨蜜在家整理房間,發現前任留下的一條內褲。

大品牌,扔了可惜,就洗乾淨收到衣櫥裡。

之後閨蜜的男友留宿,閨蜜就把這條拿來出來給他換洗。

男友很自然地穿上了。

而且因為是好牌子的,反而很開心。

眾人聽完,大驚失色。

也有6人表示理解。

物盡其用,不浪費嘛。

但其中來自哥倫比亞的小夥指出關鍵點——

如果內褲穿久了,中間的形狀不就有點那..樣...嗎?

配合著手勢。

你這是什麼虎狼之詞!

但嘉賓表示很喜歡,請求常駐節目。

看了這麼多國家奇奇怪怪的戀愛思維,自己戀情中的那點小事,是不是就很容易釋懷了呢?

這個節目還探索了很多科技與人類戀愛的關係。

在全球「宅化」的大氛圍下,認識新的人,越來越難。

年輕人開始求助約會軟件。

通過約會軟件找對象,已經成為全球大趨勢。

在英國,因為約會軟件的流行,過去10年間,50%的夜店因此關門。

據相關預測,到2031年,英國50%的情侶將會通過約會app認識。

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會達到70%。

在德國,約會軟件的普及程度,超乎想象。

年齡大的人,使用更多

在中國的文化語境裡,約會軟件=yp工具。

快速,明確,短暫。

在這上面展開的男女關係,也像極了快消品,不可靠、不牢固。

但實際上,決定性的因素還是人。

APP只是改變了人與人相識的方式,後續一段關係的維繫,還是得靠自己去經營。

德國妹子的媽媽如今二婚,新老公就是從約會app上找到的。

如今已經幸福生活了10年。

更令人驚掉下巴的是,她奶奶,也是從相同軟件上找到了新男友。

法國人甚至把約會軟件上升到「民主」的高度。

以往的線下社交,是講究「圈層」的。

所謂,門當戶對。

就算個人魅力再優秀,你連高階層圈子人的面都見不到。

可約會軟件將這個鴻溝拉平了。

每個想戀愛的人,不論階級、年齡和膚色,都擁有平等的展示機會。

撇開理論,現場就有真人案例。

美國小夥現在的女友,就是通過約會軟件認識的。

當然,不支持約會軟件的人也有很多。

網絡讓遠距離的人得以相識,但也製造了更多漏洞和虛偽的可能。

有人打著「戀愛」的幌子,施行詐騙和犯罪。

這需要人們更謹慎地使用。

我最喜歡的,是這個節目從來沒有一套標準答案。

也沒有分出誰輸誰贏的環節。

平等討論,無關對錯。

分享自己的觀點,而不是非得強制灌輸給對方,或讓對方認同。

例如在媽寶男這個主題上,各自的觀點都不同。

芬蘭女孩認為,成年後媽媽還幫忙買內褲的人,就是媽寶男。

會被嘲笑「你媽連你的尿布溼都要管」。

站在她的立場,這是一種自我不獨立的表現。

但哥倫比亞的小夥子認為,媽媽給成年兒子買內褲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若母子關係親密,沒什麼不妥。

如果媽媽出門可以幫忙買牛奶,為什麼不能幫忙買內褲

都是購物的瑣事罷了。

另有一位英國小夥甚至贊成「媽寶男」。

因為他從小被一對日本夫妻收養,是母親事無鉅細的愛,讓他有一種強大的穩定感。

在這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討論。

甚至有「媳婦、老媽掉到河裡先救誰」這種千古難題。

大家圍繞一個主題,或是闡述觀點,或是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在一個和平友好的平臺上,各自展現出不同文化視角下的戀愛圖景。

在碰撞中激發更多的思考,內觀自己習以為常的固定觀念。

不僅要睜眼看世界,更要動腦意識到世界的不同和多元。

你可以不認同對方的觀點,但應當保持尊重和試著理解。

在互相溝通和交流中,心胸和視野也就變得開闊了。

羅素曾說,參差多態乃幸福本源。

要求全世界的人都按照一個標準談戀愛或結婚,是不現實的。

別說全世界。

哪怕是一個社會,一個集體,甚至一個家庭。

讓其中的人按照一個固定標準行為處事,也是有悖人性的。

無需黨同伐異,只需看見另一種可能性。

那麼,溝通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