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橫拍打法在國乒崛起發展的歷史軌跡暨現狀

橫拍的崛起與直拍的沒落,是此消彼長,相互搏弈的結果;與乒壇大勢發展相一致,橫拍打法由弱至強,直拍打法由強至弱,其間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直拍日益式微,橫拍越發雄起,幾經周折,幾經沉浮,直橫龍爭虎鬥,直拍巳潰不成軍;橫拍大有一統江山的氣概,勢不可擋,一發不過收拾。

鹿死誰手,局勢十分明朗:女乒幾乎清一色橫拍;男乒也僅國乒還有數人,真正進入世界排名前十的,僅許昕獨苗一枝。如此鮮明對照,幾十年前,誰能想到是這個不堪的結果?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在體育界同樣暢行無阻,是不可抗拒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乒直拍當道,群星璀璨;橫拍稀有,寥若晨星。為抗歐式橫扳打法,成應華、許增才由模仿者,初次在國內乒壇嶄露頭角。

1959年,容國團首奪世錦賽冠軍。接著莊則棟、李富榮、徐寅生、張變林、周蘭蓀五虎將,打法各異,把直拍打法推上了頂峰。莊、李更是包攬三屆世錦賽冠亞軍,直拍打法一時天下無敵。七十年代歐洲橫板雄起,對國乒直拍發起挑戰。其中本格森、克蘭帕爾等橫板對直拍威脅最大,乘國乒在文革時期未參賽之機,趁機發展。為對抗歐式橫板,國乒有意培養了一些模仿者,並在國內賽事中戰績不錯。但到國際上去打不是人家對手。好在中國直拍當時實力強大,除本格森奪過世錦賽等冠軍外,大多冠軍落入國乒郗恩庭、郭躍華、江嘉良的手中,此時的國乒橫拍還處在起步階段,直拍對歐式橫拍還佔有一定優勢,但與六十年代碾壓式的態勢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陳新華、蔡振華、滕義等好手扛起橫拍大旗,並奪得世界盃及世錦賽雙打冠軍。但離世錦賽單打冠軍還有一步之遙。

到七八十年代,歐洲的橫板打法更趨強大,弧圈球興起,正反手攻守更趨均衡,特別是瑞典的瓦爾德內爾、佩爾遜、卡爾松及法國的蓋亭等,將橫板的打法展示得淋漓盡致,老瓦的”騙”球詭魅無比,佩爾森的反手抽彈勢大力沉,蓋亭更是被喻為蠻不講理的打法,什麼球都敢起板,似程咬金的三板斧,上來就是一陣猛打,這幾位都豪奪過世錦賽桂冠。但當時國乒直拍還有幾個好手,不論團體個人,前期佔優,後期慢慢的有點吃力,直到0:5敗於瑞典。國乒直拍的軟助:反手攻守太差。直拍發展進入瓶頸,而橫拍抬頭;只是國乒還未出現最頂尖的世界級的,能抗衡歐洲橫板的超級選手,即使如蔡振華、陳新華、滕義等,都還欠點火候。

馬文革、王濤、孔令輝、丁松等橫板好手崛起,且各懷絕技;國乒第一次靠橫板奪取世錦賽團體和單打冠軍,但此時的國乒的直橫力量基本上還是平衡的,橫拍稍佔優勢。

九十年代,首先抗衡歐洲橫板的是馬文革。馬文革橫板兩面攻與歐洲選手有的一拼,但與老瓦、佩爾遜比還不是對手。王濤的橫板特點是吸收了直拍的近臺快攻,站臺近,反手快撕,角度大,速度快,使對手往往措手不及。王濤在國內巳是絕對主力,奪得全國錦標賽冠軍。打直拍頗有優勢,劉國樑此時巳打不過王濤,見一次被滅一次。而劉國樑的特點是能打歐洲橫板,尤其是對國乒怕的老瓦,劉國樑能戰勝他。團體賽中,王濤、馬文革都敗給老瓦,但在單打中,老瓦卻被劉國樑淘汰,否則孔令輝遇老瓦,當年確打不過他,好在是劉國樑,熟悉他的球路,雖1:2局面落後,還能扳回來3:2反敗為勝而奪冠。這也是我國橫拍選手首奪世錦賽桂冠,也算是一個標誌吧!從此國乒橫拍與直拍平分天下,接著又纏鬥了二十幾年。

二王一馬橫空出世,直橫大戰十年,難分伯仲,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三大賽中各逞風騷。

王勵勤、馬琳、王皓在三大賽中,王勵勤奪世錦賽冠軍最多,先後三次,追平莊則棟,但不連貫稍欠;馬琳豪奪北京奧運桂冠,還四奪世界盃,被稱為世界盃先生。王皓收穫世錦賽金牌,奧運三連亞,雖被調侃”千年老二”,但其實呢,18個世界冠軍,怎能是老二?

此時的直拍橫板勢均力敵,各有優勢,各有缺陷。比如王勵勤吧,於世錦賽打得風生水起,是馬琳的剋星,尤其是最後一次奪冠簡直不可思議:0:3局數落後,第四局1:7落後,連施之皓都謂之只有上帝能救他了,認為敗局巳定。此時鬼使神差,王、馬都魔仗了,王勵勤觸底反彈,一騎絕塵而奪冠。就是這樣神手,在世界盃賽上九次折戟,一冠難求,你說怪不怪?奧運之路也不順暢,都是夭折,遺憾收場。王皓奧運三連亞,創造了歷史,每次都有奪冠的實力,每次都失敗,難道是命運使然?馬琳更倒黴,三次闖進世錦賽決賽,三次敗北,離勝利只差一點卻把握不住。這三人都有大滿貫的實力和機遇,都白白”浪費”了,悔恨終身哪!總之,看起來三人加上其他好手爭鬥十年,實則直橫大戰,勝負交措,橫板選手眾多,直拍就馬琳、王皓擋道,優勢巳明顯傾向橫拍了。

馬龍、張繼科雙子星並駕齊驅。張繼科435天速成大滿貫,馬龍也錦賽三連貫,成績斐然,傲視國乒。

兩人都是橫拍翹楚,除許昕直拍能與之抗衡外,對其他直拍具碾壓式式的優勢。先是張繼科,在劉國樑親自培養下,張繼科”霸王擰”煞是厲害,對王皓不啻是殺手鐧,三次都是勝他,打法可能相剋,也多少帶點運氣吧,如遇馬龍、馬琳等未必這麼順利,但這只是推測,算不得的。馬龍慢一些,但正因如此,基本功打得紮實,運動壽命比張繼科長多了,成績也好於張繼科,不但大滿貫,還是全滿貫、金滿貫,可稱國乒第一人了。

目前國乒直橫態勢巳十分鮮明瞭。女乒此從曹燕華直拍奪冠之後,幾乎是橫板選手的天下,焦智敏、何智麗、陳靜、鄧亞萍、喬紅、王楠、李菊、張怡寧、郭躍、李曉霞、丁寧、劉詩雯等等,清一色橫拍選手,楊影、李楠等少數直拍選手也巳成歷史了。現役女乒國手,找不到直拍了。這叫人怎麼說呢?

男乒的形勢同樣嚴峻,不過比女乒好一些。起碼有個許昕,還在那裡扛著直拍大旗,世界排名前二,雄風猶在,混雙成績傲人,當仁不讓,單打也有優勢,目前表現比馬龍還好。但是,歲數30了,還能打多久?東京奧運還能不能上,還是大問號。他之後,直拍接班人有誰?趙子豪還是薛飛?而這兩人實力差之甚遠,與橫板比,很難擠進主力層。到國際上去打更是敗績太多,趙子豪好一點,最近公開賽還能進決賽。總之,整個國乒已是橫板的天下,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優勝劣汰,對直橫對壘同樣適用。直拍的弱點太明顯:左手攻守缺陷難於解決。非天才人物如劉國樑、馬琳、王皓、許昕等,這些問題都解決不好。即使他們對壘橫板也不佔優,最多勢均力敵罷了。加上進乒校提高的,絕大多數選手是橫拍,直拍選手寥寥無幾。直拍更是難堅持,高手更少見了。這種橫板強大直拍弱小的局面,劉國樑主席更是心知肚明。如何破解,還是任其發展,誰也不知道。只有且打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