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体育发展史,百年中华奋进史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体育评论》发刊词里曾经写道:“体育的本质是和平年代的战争。但是这是更加文明和进步,合理而且合法的战争。与带来大量的生命戕害与社会破坏的真正的战争相比,体育竞赛非但不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还能让人们从中受益。” 强大的国力是体育的后盾,体育又为国家争取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所以世界大国强国大部分也是体育大国强国。近现代中国体育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奋发历史的缩影。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处于列强环伺的危险境地。民族危机一直非常严重,这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而当时正是近代体育的萌芽发展期,譬如很多体育组织和职业联赛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和发展的。而这个阶段的中国正在争取国家民主独立的路上,对于体育的关注少之又少,更无法普及全民体育。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国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奥运五环

在1840年-1849年,这段时间国家一直处于战乱之中,体育对于中国人民的一种奢望,这里有一个故事就可以看出一二,1932年美国洛杉矶召开第10届奥运会,羸弱的国民政府不打算派运动员参加,仅打算由全国体育协进会总干事沈嗣良前往观礼。然而,此时已值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使“伪满”获致国际社会承认,以达到其分裂中国的罪恶目的,日本企图从体育方面打开缺口,让“伪满”这个怪胎混进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因此竟电告国际奥委会,拟派两名东北运动员刘长春和于希渭,以“满洲国”名义参赛,并大造宣传声势。5月30日,《泰东日报》再次刊载消息:“满洲国”已决定派刘长春参加“世界运动会”。报上甚至宣称,国际奥委会已经复电承认“满洲国”的建议,并要求速交“满洲国”的国旗与国歌,以备届时应用。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便流传至北平一带。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此时,正在北平的刘长春获知此事后十分震惊,他立即坚决表示拒绝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加奥运会。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国民党政府最终决定,派刘长春、于希渭作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沈嗣良为领队,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参赛经费无处着落。最后由张学良资助8000块银元才成行。7月8日,刘长春等人从上海码头出发,受到上海市民数千人的热情欢送。王正廷到场为他们举行了授旗典礼。而此时,正在大连的于希渭由于始终受日寇严密监视,甚至公开阻拦,终致未能成行。刘长春作为仅有的一名运动员参加了奥运会。由于旅途劳累、体力不支。最终,中国第一次正式派出的唯一一名运动员未能在这届奥运会上进入决赛。但这是中国体育的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其肩负政治使命。1936年再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新中国第一位世界冠军容国团

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非常注重体育发展,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48条规定:“提倡国民体育”。1952年6月20日,毛泽东在中华全国体总成立大会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口号指引着中国人民踏上了投身和开展体育运动的道路。以贺龙为首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为全民体育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奥委会被帝国主义控制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被迫在1958年退出了国际奥委会,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但是中国体育发展并没有裹足不前。

奥运冠军得主许海峰

1952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完成了新中国时期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吴传玉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联欢会上,夺得男子仰泳冠军,成为新中国首位夺得国际赛事金牌的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举重比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成为新中国首位打破世界纪录的球员,而此后他又先后八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男单冠军,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位世界冠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万余名运动员参加这次体育盛事,而此前参加选拔赛的选手达到了5千万人。1961年4月4日,中国第一次承办了大型国际赛事—第26届乒乓球世锦赛在北京举行,这届赛事也标志着乒乓球的中国时代开始。197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7届亚运会,首次参加亚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就取得了33枚金牌,106枚奖牌的好成绩,那届亚运会唯一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正是中国射击选手李亚敏。这段时间的体育已将有了很大发展但距离世界体育大国强国还很远。

中国奖牌统计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