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央行7天利率降息20BP,房貸利率也有望下調

2020年3月30日,央行今日開展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實現淨投放500億元。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0%,此前為2.40%。

央行降息了20BP!

這意味著接下來,MLF也會降息20BP左右。

如果說之前全球央行密集降息潮之下,中國央行保持了定力,一直沒有降息。那麼現在,中國央行終於決定放大招,而且一口氣直接降20BP。

這說明經濟決策部門對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判斷髮生了重大變化。

儘管中國的疫情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全球疫情目前仍然看不到結束的跡象。無論從週期理論中關於需求核心、製造核心以及資源核心國的角度還是從全球產業鏈結構的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產業鏈的中間環節,因此短期來看COVID-19感染的峰值中國領先於歐洲和美國,疊加全球產業鏈的結構(中國所處在的中心環節),因此對於經濟的衝擊和恢復的傳播鏈條也是一個逐漸擴散的過程。

本次疫情是對全球生產製造體系的一次反思,也是對不同國家經濟韌性的測試,供給產業鏈全球分佈的影響值得思考,而前期長波下行下興起的逆全球化以及民粹潮會進一步擴大。後期來看,對於民粹思潮會進一步演化成孤立主義,也會加快全球產業鏈區域化迴流和重塑過程。

因此作為前期全球供應鏈中間環節的中國後期恢復需要的投入可能會遠超預期,但這也是後期刺激政策所帶來的復甦的主要切入點(不過中國逐漸轉向需求和生產雙導向的國家,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所以,全球化的今天,疫情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事情,而是全球的事情。一條簡單的產業鏈,可能是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共同完成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這條產業鏈就面臨斷裂的危險。

之前央行的定力主要是考慮國內疫情的穩定,但是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經濟可能出現超預期的共振下行,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和出口大國,降息已經成為必選項。

而且,這次降息不應該僅僅以貨幣政策的角度考慮,也應該從財政政策的角度考慮。從目前全球政策的組合拳來看,財政刺激成為各國的首選。

但是財政刺激帶來的結果是國債的大規模發行和赤字的提高,這意味著如果不降息,那麼國家財政體系會面臨巨大的壓力。降低無風險利率、降低國債發行的利息成本,是決策層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從整體的利率體系來看,中國的貨幣市場已經形成7天公開市場操作和一年期MLF利率兩大主要利率,這是央行重點培育的利率。

7天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調20BP,那麼一年期MLF利率下調20BP也可能會跟上,這意味著我們的貸款基準利率—LPR,也有可能會降低20BP。

這對於目前困難的中小企業,是一個好事。

因為很多中小企業,現在的現金流惡化情況非常明顯,需要銀行貸款來續命。此時降低LPR利率,能夠減輕中小企業的財務成本,度過寒冬。

當然,目前的房貸利率也已經和LPR掛鉤,這意味著房貸的成本也在降低。

現在財政刺激的主要手段,仍然集中在基建上,但是我們認為,放鬆房地產相關的政策,也勢在必行了。

現在重要的是激活經濟,重要的是活下來。

降息的過程,可能只是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