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滨州

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辖四县二区一市[1],总面积9453平方千米。2018年总人口392.25万。[2]

滨州历史文化悠久,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渤海区党委机关驻地,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师杜授田出生或成长在这里。滨州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具有依河傍海的优势,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3]

2019年,滨州市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457.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4]

2019年8月,被评为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5]2020年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城市。

位置境域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北通大海、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西南与济南市交界、西与德州市接壤、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6°41′~38°16′,东经117°15′~118°37′,东西最大跨径120千米,南北最大跨径175千米,总面积9453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5年底,滨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30种(含亚矿种),占山东省已发现矿产(150种)的20%。其中能源矿产4种,分别为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金属矿产7种,分别为铁、铜(伴生钼、金、银、锌、铅);非金属矿产16种,分别为磷、硫铁矿、石膏、重晶石、铸型用砂(石英砂)、建筑用砂、贝壳砂、高岭土、耐火黏土、麦饭石、砖瓦用黏土、建筑用玄武岩、饰面用玄武岩、建筑用花岗岩、岩盐、天然卤水;水气矿产3种,分别为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8种,占山东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81种的22%。[17]


滨州

海洋资源

滨州市地处渤海湾南岸,沿海有无棣、沾化两县,海岸系黄河冲积而成,岸线曲折,东西蜿蜒238.9千米,有多条河流在此入海。滨州海岸属典型的泥沙质海岸,无天然良港,但海域内潮间带均为淤泥沉积而成,跨度大,滩涂宽广,平均跨度10千米,有滩涂面积9.37万公顷,负15米浅海面积20万公顷。近海海域内有浮游植物66种,包括硅藻59种,甲藻3种,金藻2种,裸、绿藻各1种;浮游动物42种,包括原生动物1种,腔肠动物6种,节肢动物33种,毛颚、被囊动物各1种;底栖动物84种,包括腔肠动物2种,腕足类2种,多毛类4种,软体动物26种,甲壳动物25种,棘皮动物3种,鱼类22种。潮间带动物有52种,隶属9个动物门,其中软体动物17种,甲壳类16种,多毛类12种,其他动物7种。近海海域游泳生物主要包括鱼类85种,虾类15种,蟹类14种,软体动物3种,大型水母类2种。[17]


水韵滨州

水资源

滨州市境内水资源总量由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内河客水和黄河客水四部分组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67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10.16亿立方米(地表水5.55亿立方米,地下水6.53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9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客水资源量20.52亿立方米(其中引黄水资源量8.57亿立方米,过境河流水资源量11.9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65立方米。滨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毫米,折合水量为54.91亿立方米。2015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03.6毫米,较上年偏多49.7%,较历年偏多4.90%,属平水年。2015年,全市总供水量15.41亿立方米,其中当地地表水2.29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10.7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包含浅层水、深层承压水、微咸水)1.93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0.44亿立方米。2015年总用水量15.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10.78亿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2.0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98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0.1亿立方米,城镇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1.0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42亿立方米。分别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13.4%、6.4%、0.7%、6.7%、2.7%。[17]


滨州市景

生物资源

据1997年生物资源调查,滨州市近海水域浮游植物16科116种,浮游动物45科79种,底栖动物115科222种;近海潮间带植物10科24种,动物101科207种;近海鱼类53科112种。淡水浮游植物41科291种,浮游动物47科144种,底栖动物41科75种;淡水鱼类17科102种。陆地节肢动物151科850种,土壤动物17科37种,高等植物111科608种,鸟类47科272种。


滨州摩诃山

1998年4月至1999年10月,滨州市查得属于国家和省重点调查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4种中的41种,其中鸟类36种,兽类2种,两栖类2种,爬行类1种;非重点调查的鸟类138种,兽类22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9种,共计174种鸟,24种兽,7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

据《2013年滨州市海洋环境公报》数据,滨州市境内近岸海域浮游植物50种,隶属硅藻和甲藻两个门类,以硅藻为主,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浮游动物26种,以夜光虫为主;底栖生物 24 种,以不倒翁虫和沙蚕密度最大。

依据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理事会通过的濒危物种新标准,经1997年调查核实,滨州市内濒危物种有单叶蔓荆、草麻黄;易危植物有野生甘草、杠柳、野大豆、杞柳;低危物种有繁穗苋。市内濒危动物有狗獾、豹猫;易危动物有黄鼬、艾鼬、艾虎;低危物种有赤狐。

风景名胜

中国孙子兵法城



各大景区图片

位于惠民县城北侧,面积达7200亩,是一个环古城墙、护城河、省道庆淄路、乐胡路三角形的广阔平坦区域,共二十几个景点。

孙子故园

坐落于渤海惠民县城内,是为纪念古代伟大军事家、“兵学鼻祖”孙武而兴建的一处园林式仿古建筑群,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孙子故园由山东省人民政府拨款及当地人民群众捐助兴建,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第一期工程于1992年4月竣工并对外开放,主要建筑有孙子书院、孙子塑像、文化广场、乐安湖等。

魏氏庄园

魏氏庄园

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惠民县城东南30千米、220国道南侧魏集镇的魏集村。距济南约110千米。是我国北方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魏氏庄园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地,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景点。将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垣与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魏氏庄园占地40余亩,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园、池塘、祠堂、广场五个部分组成。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

是经林业部批准,于1992年9月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境内,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县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白云山系,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一年四季分明。公园总面积48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56公顷。风景区占地7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近90%,共有五条旅游线路,总长6000余米。整个景区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地形复杂多变,沟谷曲折狭长,山、石、瀑、泉、云雾等景观众多,被誉为“鲁中生态明珠”。景区以休闲度假、养生健身为主题,主要景观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涧、九潭溪、水帘洞、鹤鸣谷、鹤翔岭、百鸟园、野葡萄沟、槐花谷、长生院等。

雕窝峪

位于山东省邹平县县城西南5千米处。景区北有济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区30千米,距济南市区不足50千米。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系隋末(公元611年)王薄起义遗址。雕窝峪峪长3华里,奇险秀丽。景区三面环山、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主要景点有石门、石城墙、点将台、王薄军粮处、潜龙涧、莲花峰、迎春岭、笔尖石等。景区还建有碧霞祠、玉皇阁,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举办为期一周的大型庙会。

唐李庵

系滨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邹平县城西5千米会仙山东麓。邹平县城有公交直达。景区南有济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区30千米,距济南市区不足50千米。著名佛教寺庙,兴建于隋唐,素有齐鲁“小灵岩”之称。唐李庵风景区占地1338亩,集风景观光、佛教拜祀、文化探寻等功能于一体,历史悠久、小巧玲珑、曲径通幽、文脉昌盛。寺庙主体建筑有大殿及东西配殿,庙南建有兴林塔,其中东西配殿梁柱上有明代四爪飞龙彩绘,国内罕见。寺院东植有文冠果树一株,树龄已逾千年;寺院南侧有350年树龄“法师手植桧”及500多年树龄的“女菩萨丁香树”。寺院两侧建有梁漱溟纪念馆及乡贤名人书画展厅,保存有珍贵的文字及图片等历史资料。

范公祠

位于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孝妇河南岸。景区北有济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区15千米。是滨州市著名的祠堂文化风景区。范公祠建于范仲淹去世后13年,即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是为了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而建。范公祠按宋时风格建有二进院落,以寻根、凭吊、祭祀、怀古为主导功能。主要景点有“怀中抱子”千年古槐、历代碑刻、图片展厅、清代永安古桥、古村落等。

范公祠

醴泉寺

位于山东省邹平县西南长白山区。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寺内一泉,唐中宗赐名“醴泉”,原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旧时有“先有醴泉,后有济南”之说,醴泉寺由此得名。风景区总面积50万平方米。醴泉寺群山环抱,环境优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寺,也曾是范仲淹的求学故地。寺内主体建筑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范公祠等。其中,大雄宝殿与范公祠如尻相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儒结合的建筑风格。景区存有珍贵的释伽牟尼千年石像及大唐开元年间的志公碑。主要景点有醴泉、范仲淹读书院、桃花峪等。

碣石山

系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位于滨州市无棣县城北。碣石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千米。夏商称碣石,春秋称无棣山,魏晋称盐山,唐宋称马谷山,元明称大山。此山形成于73万年前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属岩浆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圆锥状火山穹丘,是山东省内少有的第四纪火山中最为年轻的一座,也是华北平原惟一露头的火山。位于黄河故道入海口,又被称为黄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对于揭示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的环境演变过程,追溯近代人类活动踪迹及火山岩科研教学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大禹、秦始皇、汉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遗迹和诗文。刘长卿、陆游以及明太宰杨巍等当地文人墨客游鉴此山,写诗作赋,也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碣石山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火山遗迹科普、碣石山观光、千童岛民俗风情、曹公岛主题公园、饮马湖休闲娱乐五个功能片区。自2005年来,碣石山恢复了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观有碣石山门、观海阁、禹王亭、曹操横槊赋诗群雕像、碧霞祠、福地洞天、虚怀谷、石林、石瀑、龙马洞、达摩洞、海眼等。观海阁位于山顶最高点,由按“魏蜀吴”三国命名的“曹魏、东吴、西蜀”三亭组合而成,东可眺大海,南可望唐塔(海丰塔),尽观枣乡胜景。碧霞祠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复建,主要由正殿、配殿、山门、钟鼓楼等建筑组成,其建筑风格为中轴对称结构。碣石山喷发物多为火山灰、火山弹、火山渣、火山砾岩及火山熔岩,岩性为暗褐色霞石苦橄岩,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渤海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觉寺

原是位于古无棣县城东南的一处佛教寺院。明杨魏《海丰县重修宝塔记》记载:“大觉寺,在县城东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壮丽可观。”寺内“浮屠”即海丰塔。

渤海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无棣县城北60千米处,渤海西南岸,西至漳卫新河,东至套儿河,北至浅海-3米等深线,本区地势低平,发育了山东省最宽广的滨海湿地带。无棣为古九河入海之域,黄河的迁徙,海岸线的变迁,潮汐的运动,贝壳的堆积,时永日久,积累成堤。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两列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

麻大湖景区

位于博兴县城南3千米处,处在鲁中泰沂山脉山前冲积平原和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交迭地带,是又乌河、朱龙河、孝妇河等7条河流汇聚而成的内陆淡水湖泊。全湖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3.5千米,面积20平方千米,现有水面积1.5万亩,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东西方向,西窄东宽,湖盆浅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间。

秦皇河湿地公园

于山东省滨州经济开发区东部,北起黄河5路,南至长江11路,全长7.8千米,设计宽度226米,规划绿地面积85.9公顷,水体面积27.7公顷,总规划面积为113.6公顷,分为河畔居城、郊野公园、沙洲湿地三大景观区。其中,沙洲湿地景区位于长江八路至长江十一路段,主要通过湿地的净化功能,将公园上游黄河水再次沉沙净化。依托该区域现状自然地形、保留原生树种,形成大量的生态岛景观。

南海风景区

位于滨州经济开发区南部大安定村,又名安定水库。南海秉承“生态化”建设的理念,采用草皮护坡、植被护坝,水库生态环境与周边和谐统一。水库周边栽植了香花槐、火炬树、千头椿、垂柳、国槐等多种景观树种,形成了良好的景致。周边风景秀美,景点密布:南海北围坝形成了密集的香花槐林带,“五·一”前后,花如红云,流芳溢彩,美丽动人;位于南海东岸中部、十八路西侧,是一块2.8米高、3.5米长、原名为“小泰山”的正宗泰山石,上书“南海”二字,石色纯正雅致,外观古朴稳重,镇压一方水土;坐落于南海中高达14.76米的观音立像,已经成为拜佛祈福、焚香许愿的佛家胜地;南海南北部各有一座湖心岛,岛上草本丛生、人迹难至,成为水鸟栖息的天堂,群岛在南海上空翩翩翻飞、鸣声响彻,成为滨州一景;渤海十八路贯穿南海景区,由北而南是分别以“天圆地方”、“黄河明珠”、“一言九鼎”为主题的路口中心环岛。

三河湖风景区

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境内徒骇河下游。因其与土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2003年八月,滨州市市委书记孙德汉在观光后欣然提笔名曰:“三河湖”。“三河湖”距滨大高速3千米,省道永莘路贯湖而过,距滨州市区25千米。三河湖风景怡人,泛舟湖上,有“河流渺渺清无际”、“一派清流接海滨”之美誉。

城市荣誉

国家园林城市[35]

国家卫生城市[36]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37]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38]

全国综治优秀市[39]

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85位[40]

2020年山东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城市。[6]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9”排名第144[41]

“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