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你那個漸漸“暴躁”起來的老媽

疫情期間,各種阻斷病毒傳播的措施相繼出臺,待在家裡已經成為我們防止病毒的主要方法,一家人待在一起後總會出現一些不大不小的矛盾,而作為子女的年輕人由於和老人們的觀念和想法有很大的不同,經常成為那個被嫌棄的對象。

恰逢過年,在外漂泊一年的年輕人早早準備好了行李踏上了回家的路, 剛回家的我們會受到貴賓級的待遇,各種好吃好喝的伺候著,父母在心裡存了許久的不捨和關心在這一時間爆發出來,大家有說有笑的說著一年來發生的事,面對過完年就會離開自己的兒女,父母在這時總會給予兒女最大寬容與理解。

但隨著疫情的爆發,許多公司和學校都開始延期,加上又只能呆在家裡不能出去,年輕人和父母的待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各種平時出門在外的習慣被放大,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有許多是有違父母的觀念的,父母的耐心慢慢被磨光,於是你開始被嫌棄了。

剛開始時都是從小一些小事開始的,可能是躺在沙發上葛優躺的姿勢被嫌棄,看著手機大笑被指責一驚一乍,亦或是邊吃飯邊玩手機被制止,這只是初級階段。

中級階段,你所做的所有事好像都不對了,吃飯多吃了一碗會被說養了頭豬,少吃了一點就責怪零食吃多了 ,起床晚了就是晚上手機玩多了,好不容易起床早一點就吵到了她,在家躺著就是坐沒坐相,坐著玩手機又會被要求把頭抬好,站著就是當了路。躲在房間裡不出現在父母面前好像是規避的唯一方法。

高級階段,這個階段躲在房間裡都沒用了,他們會不停嘮叨。在中級階段的基礎上,攻擊從簡單的日常上升到了精神層面,這時你的工作,感情和成就等這些都會成為貶低的對象,其中他們最喜歡的就是把這些和其他人拿來作比較,沒對象的單身汪會被從催婚發展到被指責還不出去找對象或者直接對我們的長相進行評價,工作收入會被拿來和隔壁的孩子作比較,你錢多會被說休息不夠,輕鬆的工作則會被嫌棄不夠上進,反正別人的工作就是比你的好,成就往往是和車房掛鉤的,沒車沒房會被說,有車有房的他們則會搬出更好的車房來做比較,所謂人比人氣死人。

其實老人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過得好,有出息,他們這些看似無理的指責和貶低無非是想讓發展得更好一些。老一輩的思想和我們本就存在代溝,碰到這種事除了無奈之外,我們更多的應該更多地去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