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票房之冠,捧出狄龍周潤發2位影帝

作者|電影十三姨

吳宇森導演的生平,頗有些傳奇色彩。

1948年出生於廣東,建國後不久隨家人一同到香港定居。

父親染上了癆病,一家人居無定所,辛酸至極。

甚至長期生活在黑幫橫行的環境中。

這讓吳宇森在小小年紀,便對暴力有了一種深入骨髓的直觀感受。

因此在他心底常有兩種力量來回撕扯,暴力和信仰。

這一點,也成了他今後作導演時拍電影的母題。

1971年,吳宇森加入邵氏,成為大導演張徹的副導。

一方面,從師父那裡學習暴力陽剛的風格,拍出了《豪俠》。

另一方面,協助許冠文拍喜劇,其粵語戲曲片《帝女花》就曾倍受好評。

用他的話說,我愛娛樂觀眾,令他們開懷大笑,也喜歡錶達暴力,不少人看到人家捱打,情感會得到宣洩。

但到了80年代初,隨著香港新浪潮的興起,徐克、許鞍華等一批新導演開始在圈內嶄露頭角。

已到不惑之年的吳宇森,雖然從中學時代就萌發了拍電影的心願,卻始終沒能有機會真正施展才華。

儘管貴為大導演張徹的徒弟和副手,可在嘉禾他只能拍一些連自己都討厭的惡俗喜劇“聊以度日”。

中途還被調配到臺灣,做些無關緊要的工作。

滯留3年一無作為的他,回到香港後當即加入了徐克的電影工作室。

在《英雄本色》還只有幾頁大綱的情況下,吳宇森的創作欲被徹底激發了。

要知道,拍攝一部抒發江湖情懷的優秀電影可是他的夙願。

而現在,終於有機會一吐為快,豈能不全力以赴?

於是,吳宇森把所有精神都投入其中。

至於徐克為什麼力挺吳宇森,其實是有緣故的。

起初,簽約嘉禾的吳宇森偷偷替

新藝城拍了《滑稽時代》。

最終以500萬的票房,讓這家新成立的公司紅火開張。

新藝城的三位當家人,麥嘉、石天、黃百鳴無不仰慕其才華。

他們誠懇邀請他加盟,只是吳宇森沒答應,但他把徐克介紹了過去。

徐克憑藉一部《鬼馬智多星》走紅,在新藝城站住了腳。

此刻,他想翻拍1967年龍剛版的《英雄本色》,自然就想到了當初舉薦他的吳宇森。

後來,吳宇森曾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話,道盡了一個男人負重前行時的真實心聲。

他說:在我最失意、失落,曾經一度被人認為已經落伍;也在我最要肯定自己、最需要朋友的時候,徐克大力支持我重拍龍剛導演的六十年代名作《英雄本色》。

而在拍攝期間,許多時我都能從周潤發、狄龍、張國榮和徐克之間,看到我自己,同時也更加了解別人,也終於,我能夠在影片中找回了我的尊嚴。

雖然如此,我可不自視為英雄,我只不過重視友情,曉得凡事感激。

正如吳宇森所言,《英雄本色》著重講述的是兄弟情。

也可以說,《英雄本色》是吳宇森、狄龍、周潤發,三個失意男人的“發憤之作”。

鬱郁不得志的導演吳宇森,邵氏的過氣功夫明星狄龍,有著票房毒藥之稱的周潤發。

再加上一個剛在歌壇走紅的偶像歌手張國榮。

(在電影界,他可是正兒八經地新人一枚)

他們用誠意和實力,在最需要證明自己的時候創作了一部經典。

與原作不同的是,影片不再是對釋放囚徒(謝賢 飾)境遇的描述,而是重點聚焦黑道中人宋子豪、小馬哥的兄弟情。

吳宇森採取了劍走偏鋒的手段,極度煽情地渲染了兩人生死與共的豪情義氣。

這種主觀性、浪漫化的處理,其實屬於再造英雄神話的操作。

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

吳宇森借小馬哥之口,抒發了他當時的心境。

然而,正是極端的感情投射,讓作品呈現出了飽滿的情緒。

觀眾一邊在槍林彈雨中血脈賁張,一邊又為真摯的兄弟情誼潸然淚下。

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感情淡漠的當下,《英雄本色》所爆發出的力量就越強。

宋子豪說,我不做大哥很多年。

雖然是戲裡的臺詞,但和當時狄龍本人的現實境遇頗為相似。

70年代末,邵氏影業將經營重心轉向電視業。

作為曾經的“功夫巨星”,武俠電影宗師張徹的弟子,狄龍的排片量一直在減少直到無片可拍。

現在同門兄弟吳宇森要拍戲,“大哥”狄龍正好可藉此重振雄風。

觀眾在影片中,也完全能夠感受到宋子豪那種忍辱負重的心情。

小馬哥說,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

這句激勵人心的臺詞鼓舞了無數人。

而彼時的周潤發還不紅。

相反,被認為是票房毒藥,以至眾人對他的態度是敬而遠之。

雖然剛過30歲的周潤發在電視上也掙得了一點名氣,可只要上大銀幕就不行了,票房總上不去。

他急需要用一部作品證明自己的實力。

《英雄本色》開始的時候,周潤發是來客串的並非主演。

甚至連報酬也是日結,後來小馬哥的戲份越加越多,他才變成了主角。

小馬哥原本的人選是鄭浩南。

但鄭浩南有更好的選擇,他在《刀馬旦》中擔任男主。

而如果演《英雄本色》的話,只能是配角。

張國榮在這部戲裡本來是主角,拍攝時由於周潤發的角色太出彩,所以他反倒慢慢變成了配角。

後來徐克為了“補償”,為他量身定做了《倩女幽魂》中的寧採臣一角。

《英雄本色》裡的周潤發,怎麼形容他的酷都不為過。

特別是叼著一根火柴開槍的鏡頭,被現實中的無數人爭相模仿。

不一定是火柴,還可以是牙籤、狗尾巴草什麼的。

連小馬哥斜著披衣服,走路囂張跋扈的樣子都要學。

其實,這些動作拍攝時並非刻意設置。

按吳宇森的要求開槍時不能眨眼,以此顯示角色冷靜、瀟灑的氣質。

可實際操作中,人難免會因為槍的響聲而動,拍了很多條都不滿意。

後來,周潤發靈機一動想到了妙招。

他開槍時咬上火柴棍,這樣嘴部用力導致臉的狀態是繃緊的,注意力的轉移眼睛就不眨了。

萬萬沒想到,這些不經意的地方卻成了影片的亮點。

《英雄本色》在1986年一經上映,就擊敗了很多全明星陣容的大製作影片。

票房高達3465萬港元,成為年度冠軍,也創造了香港電影史無前例的記錄。

捧紅了失意的狄龍、周潤發,兩人分別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的影帝。

導演吳宇森得了最佳導演獎,也獲得東家新藝城高層的信任。

香港電影因此颳起了一股“英雄片”的風潮,進而取代武俠功夫片成為動作類型片的主流。

在香港影評人評選出的香港百部佳片榜單中,《英雄本色》始終排名第一,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英雄本色》在韓國很受歡迎,影響很大,上映時間長達1年半。

之後韓國拍的動作片,比如《嫌疑人》等,其中就能看出受到吳宇森風格的影響。

2010年,韓國買下版權並將其翻拍,改名叫《無籍者》。

2013年,電視劇《繼承者們》的主角樸炯植,還模仿了周潤發叼著煙開槍的動作,向《英雄本色》致敬,背景音樂用是的原片的插曲《當年情》。

《英雄本色》的影響更是漂洋過海到了好萊塢。

昆汀對吳宇森推崇有加,在處女作《落水狗》等中都有借鑑。

這樣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市場急切地呼籲拍續集。

吳宇森認為覺得還沒有構思好,所以,不情願馬上拍續集。

正是在這個時候,徐克和吳宇森之間,出現了坊間傳聞的“裂痕”。

儘管不贊同,但還是得拍。

1987年,《英雄本色II》在沒有完整劇本,僅有一個大綱的情況下開拍。

他們兵分兩路,吳宇森、周潤發、石天一組去美國。

徐克、張國榮、狄龍在香港拍,之後在香港匯合拍大結局。

匆匆上馬的續集,劇情明顯弱了很多,但是槍戰場面比前作更為熱血沸騰。

總體上講是“失敗”的。

在美國拍攝的成本就高了不少,可是票房比第一部少了1000港元。

獲獎方面只有張國榮一人提名了影帝。

而第一部就產生了周潤發、狄龍兩個影帝,吳宇森也拿了金馬金像兩次最佳導演獎。

到了1989年,由於電影理念方面的分歧,吳宇森離開徐克電影工作室。

這一年拍攝《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時,由徐克一人執導。

他和他的劇組去了自己的出生地越南。

這一次,梅豔芳來了。

當時她為了拍《胭脂扣》找到新藝城“借用”張國榮,作為交換條件,答應給新藝城拍一部電影。

也就是本片《英雄本色》第三部,而且還演唱了主題曲。

作為系列電影,顯然,第一部成就最高,後面兩部票房和口碑越來越差。

《英雄本色》是徹徹底底的吳宇森式暴力美學+兄弟情義。

《英雄本色2》可以說是吳宇森和徐克兩種風格的混搭。

《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完全變成了徐克式的“新武俠”,江湖兒女英雄傳奇。

三部曲也見證了吳宇森和徐克之間充滿波折的兄弟情。

當然,也能看出兩個人在電影追求上的差異。

相比而言,吳宇森是更為單純的導演,徐克則是能綜合考慮藝術和市場的電影人。

不是嗎?

關於《英雄本色》的更多精彩幕後故事,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

比如採用關鍵詞關聯搜索,《英雄本色》 吳宇森 徐克 張國榮 周潤發 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