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收藏着一处难以忘怀的老街。我要描写的老街坐落在江西省上犹县社溪镇。我要叙述的老街是孩童时代的记忆。
老街的东,南两边有清澈见底,川流不息的童子江绕街而流,一座现代双栱公路桥横跨其中,联通两岸。江边堤坝上垂柳摇曳,岸边草地间牛儿轻鸣,石质码头中村妇浣衣。碧波荡漾的江水里,顽皮的孩童们尽情戏水。老街的北面靠着一座小山,西边是几个在小山岗上分布的驻镇单位。整个老街的布局是依山傍水,动静结合。动的是江水和炊烟,静的是青山和屋宇。
社溪的老街以横街为中心分上街区和下街区二大部分。上街区主要是家禽与鱼类等交易区,下街区为蔬菜,猪肉,竹木器,铁器等交易区。赶集日是逢农历的三,六,九。老街的房屋是南方骑楼式建筑,店铺一间连着一间,大部分为土木结构。临街的那面墙都是木质的,由一块块的木头拼成,早上拆卸开来便是开门经营了,到了晚上,再一扇扇拼回去又成了一道墙。
上街区也叫“坪头山”,位于整个老街的北面。街尽头的两边是镇里的“农机修配厂”和“木器厂”。这个街区主要是居民区,没有商铺。不过也有吸引孩子们的一个地方,那就是一家手工制作鞭炮的家庭小作坊。别看它只是一个小作坊,老街及周边的小伙伴们对它可是情有独钟哦。尤其是每年春节期间,小伙伴们带着自己的压岁钱成群结队的光顾此地,我和弟弟便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七十年代中期,我家住在横街上。那时横街上有2家单位,一是信用社(银行),一是税务所,两个单位各占一边,相对而望。记得每当“五.一”和“十.一”两个节日来临之前,两个单位都会在大门处扎彩门,以示庆祝。那时的彩门是用江边的柳条和后山的松枝为主进行搭扎的。主体搭好后再点缀上用彩纸扎成的彩花,红绿相间,粉紫搭配,甚是好看。套用现时的语言,这是一种纯天然绿色环保型彩门。在那个色彩单调的年代,这样一种异样的展示,就是献给人们的一顿视觉大餐。
下街区有二条街道,第一街道集中了猪肉摊位,竹木器摊位,供销社的大部分门店和药店,理发店等。第二街道主要是附近农民出售自种蔬菜的场所,也分布着冰店,缝衣社,照相馆,钟表修配和图章刊刻社,街道南部尽头是当年最为红极一时的供销社办公室所在地。儿时的我,平时最喜欢到理发店玩。因为在这里可以听大人们谈论乡间的各种趣闻,同时,夏天可以享受到室内一丝惬意的清凉,寒冬里感受到一缕如春的温暖。
下街区还有2个大院,一个是“钟屋院”,一个是“郭屋院”。其内住着钟,郭两姓大家族的人。“钟屋院”就在横街上,我家住的房子打开后门便可进入。所以这里也是我孩童时经常出入玩耍的场所之一。院内的地面铺了一层鹅卵石,表面光滑的鹅卵石在太阳的照射下锃亮锃亮的,像一颗颗宝石般耀眼。
横街的西面街头是镇卫生院,这里也是我父亲工作的地方。卫生院的前面就是老街卖柴火的地方,叫“柴岗上”。每逢赶集就有山农桃着一担担的木柴在此交易。
今年年前回了一次镇里,如今的老街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砖房。老街的影子只能在记忆中浮现。老街是我的出生地,它陪我度过了天真烂漫,父母关爱的孩童时代。老街房屋那斑驳的墙面,骑楼屋檐下晾晒的衣服,小巷里泛着青苔的石板路,就像一曲动听的音乐,时常在脑海里萦绕。
老街的房子已经改造,新房林立,外表光鲜,却缺乏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旧楼已毁,风采不见,但仍然一样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