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正亦邪 鼠道江湖——闲话游戏中的老鼠

本文截选自UCG481·482

2020年是中国农历的鼠年,相比十二生肖当中的其他动物,老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算不上太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关老鼠的成语和歇后语也大多是负面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舒克和贝塔、米老鼠、杰瑞这样的以老鼠为原型的人气动画角色的影响下,老鼠在大众眼中的形象也有所改观。反映到游戏界同样如此,在企划这篇文章时,我们本以为会收集到很多负面角色,但到最后算下来却是正面角色占优,不得不说让许多编辑都大吃了一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在游戏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老鼠角色吧!

从动画和电影跨界而来的老鼠明星们

杰瑞

登场作品:《猫和老鼠 疯狂动作》《猫和老鼠 胡子战争》等

一说起老鼠,想必不少80、90后都会在第一时间想起那只和猫比邻而居,却每次都能神奇般逢凶化吉的小老鼠杰瑞。经典动画《猫和老鼠》自1939年诞生之日起,就以其简单的主题(猫捉老鼠)、幽默诙谐的情节、夸张的肢体语言受到了荧幕前绝大多数观众的喜爱。

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后,归功于电视台的反复播放,汤姆和杰瑞这对欢喜冤家也成为了许多国人的童年回忆,为他们带去了无数个开怀大笑的时刻。

相比其他各有来头的“知名老鼠”,杰瑞无论是在外貌还是设定上其实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家鼠,当然,它也有着远超其他同类的聪慧和幽默。它爱吃奶酪、喜欢恶作剧、尤其喜欢捉弄它的老对手汤姆,后者虽然绞尽脑汁想要将其驱逐出门,但大部分的时候都功亏一篑,在杰瑞的手下吃尽了苦头。

即便跨界到了游戏中,这对荧屏组合也依然本色不改,继续为玩家带来一场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猫和老鼠》的衍生游戏可谓数不胜数,几乎在各个世代都有相应的作品出现。早期的《猫和老鼠》游戏的玩法大多以平台跳跃为主,玩家控制的角色一般是杰瑞,在原作的各个场景中展开冒险,并收集沿途的奶酪,同时还要应付以汤姆为首的敌人的追击。

但也有例外,比如1993年发售在GB和世嘉MD上的《猫和老鼠 疯狂动作》中玩家就有机会控制汤姆进行游戏,这款游戏也打破了常规的“猫鼠斗”格局:面对突然出现的邪恶敌人,汤姆和杰瑞破天荒地联合了起来,共同拯救被敌人抓走的朋友罗宾。

而在《猫和老鼠 电影版》中,汤姆干脆就成了惟一主角,但杰瑞的戏份也不弱,不仅抢走了汤姆的藏宝图,还会在游戏界面的右侧嘲讽汤姆,后者需要紧跟在杰瑞的身后并试图抓住它——当然直到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如此看来,即便到了游戏中,聪明伶俐的杰瑞似乎依然没有吃到太多的亏,足以见得人们对这只小老鼠的偏爱。

《猫和老鼠 电影版》中不断在屏幕右侧嘲讽汤姆(玩家)的杰瑞。

进入3D世代后,《猫和老鼠》衍生游戏的主流玩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或许是因为观众们习惯了看这对欢喜冤家互坑的情节,市面出现的新作均加强了动作性和对抗性,其中的代表便是2000年发售的《猫和老鼠 毛茸茸的拳头》(N64)及其续作《猫和老鼠 胡子战争》(PS2/NGC/Xbox)。

《胡子战争》中经过3D化建模的汤姆和杰瑞。

在这两款游戏中,玩家可以选择控制汤姆或杰瑞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对战,除了拳头外,还能利用环境中的其他道具和陷阱来对对手造成伤害。

尽管玩法相比以前改变了不少,同时还使用了3D建模,但这两款游戏的还原度可不差,尤其是在控制杰瑞和汤姆对战时,无论是诱导对方踩中陷阱还是利用道具将其摔得猫仰马翻,都很好地还原了动画里的桥段。

另外还有诸如《猫和老鼠 室内陷阱》这种类似躲猫猫的玩法:两名玩家分别控制汤姆和杰瑞在屋子内展开追逐,控制杰瑞的玩家可以利用各种道具给对手设下陷阱,并且还可以使用武器进行还击。

《室内陷阱》上下分屏的机制让玩家的代入感和对抗性大大增加。

飞毛腿冈萨雷斯

登场作品:《飞毛腿冈萨雷斯 洛斯加托斯班迪多斯》《飞毛腿冈萨雷斯 阿兹特克历险记》等

对奶酪垂涎三尺的可不止杰瑞,在遥远的墨西哥,那里也住着一群对奶酪工厂望眼欲穿的老鼠家族。为了对抗老冤家傻大猫,它们所仰仗的“英雄”则是拥有“全墨西哥速度最快的老鼠”之称的飞毛腿冈萨雷斯。

冈萨雷斯在设定和造型上带着浓厚的墨西哥风格:黄色的大草帽、标志性的刘海、红色的领带以及白色的衣裤,这些都是同时代墨西哥农村男子的传统服饰,除此之外它也操着一口流利的墨西哥乡下口音。

这名角色最早登场于1953年推出的动画《Cat-Tails for Two》,后来外形经过了重新设计,在1955年由菲兹·菲尔勒推出的专属动画《飞毛腿冈萨雷斯》而被人们熟知。后来也经常和《乐一通》系列的其他明星(例如兔八哥和达菲鸭)一起在华纳旗下的动画中客串。

《飞毛腿冈萨雷斯 洛斯加托斯班迪多斯》

冈萨雷斯的“飞毛腿”称号同样延伸到了游戏界。众所周知,游戏界还有一只以速度著称的刺猬,这或许给予了开发团队一些灵感,1995年发售的《飞毛腿冈萨雷斯 洛斯加托斯班迪多斯》(SNES)就采用了一个和“《索尼克》”系列颇为类似的玩法。

游戏讲述了一群猫咪黑社会团体在深夜抓走了正在狂欢的老鼠们,有着“慢慢鼠”之称的罗德里格斯在混乱中侥幸逃脱,请求其表弟冈萨雷斯拯救被关押在墨西哥各处的老鼠同胞。

该作的玩法和《索尼克》差不多,但冈萨雷斯的目标则是找到并释放被关在笼子里的老鼠,同时沿途得到尽可能多的奶酪。在游戏中,冈萨雷斯仍然以它的标志性形象登场,并且可以通过踢击来近距离攻击敌人,游戏同时也还原了其在奔跑时所发出“Arriba”(西班牙语意为加油)的声音。

《洛斯加托斯班迪多斯》的游戏界面一眼看过去和《索尼克》十分相像。

值得一提的是,“《飞毛腿冈萨雷斯》系列”自诞生起就一直收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许多人认为冈萨雷斯的形象和名字都带着一种对墨西哥人的刻板印象,动画也因此一度遭到禁播。

但事实上该片在拉丁美洲却大受欢迎,包括墨西哥人在内的许多民众都认为冈萨雷斯是一种文化象征。2002年,在许多粉丝的努力下,该片才终于在卡通频道恢复了播放。

斯图尔特

登场作品:《精灵鼠小弟 归家之旅》《精灵鼠小弟2》《精灵鼠小弟3 照片大冒险》

除了《猫和老鼠》外,还有一只来自荧屏的老鼠在本世纪之初曾拥有家喻户晓般的名气,它就是《精灵鼠小弟》系列的主角斯图尔特。事实上,斯图尓特并不算是一只真正的老鼠,在E. B. White于1945年出版的原著小说中,他是利特尔家出生的第二个孩子,并且“各方面都长得很像老鼠”。

而在1999年拍摄的电影版中也没有具体阐明,只是将其设定为一名被利特尔夫妇从孤儿院领养回来的孩子。当然,除去会说话、有智慧这两个人类特征外,斯图尔特的一切体征都合老鼠别无二致。

《精灵鼠小弟 归家之旅》

在电影制作团队出色的特效技术以及剧情的加持下,重情重义的斯图尔特一跃成为了炽手可热的明星,深受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喜爱。有了电影和原著的人气基础,《精灵鼠小弟》这个IP也开始将触角扩散至其他的周边娱乐产业,游戏自然也不例外。

2001年,动视在GBC上推出了《精灵鼠小弟 归家之旅》,这款以斯图尔特为主角的游戏在剧情上和电影没有太大的关联,主要讲述的是斯图尔特在迷路后独自归家的故事。该作的玩法类似平台动作,斯图尔特需要借助场景中的一些道具来找到正确的道路,此外还有驾驶模型划艇和在迷你高尔夫球场开车等趣味环节。

比较遗憾的是这款作品是一款不折不扣的2D游戏,和电影里用精细特效制作的斯图尔特的形象有一定差距。相比起来,由Magenta开发的《精灵鼠小弟2》和《精灵鼠小弟3 照片大冒险》就显得诚意十足。

前者的发售日期选在电影上映不久,在剧情上也参考了电影的脉络,而最关键的是使用了3D化的场景和建模,让粉丝们终于能够在游戏中操控斯图尔特自由自在地在场景中冒险、与熟悉的角色进行互动。

后者发售在PS2上,相比前作更加精细,还加入了CG以及多样化的载具系统,斯图尔特的头身比也终于和电影保持了一致。

《精灵鼠小弟3 照片大冒险》

斯普林特

登场作品:《忍者神龟 变种格斗》《忍者神龟2 并肩作战》等

在众多或是正义无双,或是活泼可爱的老鼠角色中,若真要论起硬实力,来自《忍者神龟》的斯普林特大师可以说是数一数二。这位拥有一副冷静头脑,并且实力强大的变异老鼠将4位主角从小抚养长大,在其成长过程中同时扮演了父亲和老师双重角色,当主角们陷入困境时也会出手相助。

在原版漫画中,斯普林特是日本最伟大的影子武士滨户良饲养的宠物,所谓近朱者赤,每当主人练习忍术时,它都会跟着模仿动作,并由此步入了武道。

在滨户良因保护爱人唐慎将同门师兄弟小禄薙误杀后,斯普林特也跟随主人一同来到了纽约。在之后不久,小禄薙的弟弟小禄崎为了给哥哥报仇而将滨户良和唐慎杀死,斯普林特被迫出逃,并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和4只宠物龟一同受到了不明发光物质的感染,成为了带有智慧的人形生物。

在下水道中,拥有一身武艺的斯普林特给4只同样发生变异的宠物龟取了名字,并训练它们使用忍术,《忍者神龟》的主角们就此诞生。

关于斯普林特的身世其实还有另外两种说法,在1987、2012版的动画片以及阿奇公司在1988年出版的漫画中,将斯普林特设定为由滨户良变异而成的人形老鼠,并直接删去了唐慎的存在;而在IDW于2011年推出的新版漫画中则更为离谱,将斯普林特和四位主角直接设定为了滨户良和他的孩子们的转世。

和主人滨户良一起训练的斯普林特。

《忍者神龟》的设定天生适合游戏改编,这个IP衍生出来的游戏也是数不胜数。而作为一位和主角们紧密关联的重要角色,斯普林特在很多游戏中都有出场,并于《忍者神龟2 并肩作战》《忍者神龟 变种格斗》《忍者神龟 毁灭》等作品中亲自加入战场,成了一名可操控角色。

在这些游戏中,斯普林特的形象一直没发生太大的变化,总是穿着标志性的长袍(不同作品的颜色会有所变化),并使用手杖作为武器,但实力还是一如既往得强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变种格斗》中,除了自带的手杖之外,斯普林特还可以使用战场上掉落的长剑、狼牙棒、火箭筒等武器攻击敌人。

《忍者神龟 变种格斗》中用火箭筒作为武器的斯普林特。

充当正义使者的老鼠们

火星鼠

登场作品:《火星鼠骑士》

和原生的老鼠游戏角色不太一样,火星鼠是来自于动画《火星鼠骑士》里的角色,作为主角的三位火星鼠分别是Throttle(棕毛)、Modo(灰毛)和Vinnie(白毛),均是在来自于火星的人型老鼠智慧生物。他们的社会和人类相似,只是文化当中非常崇尚摩托骑行运动,所以三位火星鼠都是驾驶摩托的高手。

可惜火星不幸被普鲁塔星人(Plutarkians)入侵,对方不但掠夺这个星球上的自然资源,甚至还对火星鼠展开了灭绝行动,而三位鼠骑士就是这次入侵中的幸存者。

他们都曾遭遇过意外而导致身体伤残,Throttle失去了双眼,不得不用机械眼代替,并戴着一副墨镜掩盖自己的眼睛,Modo失去了右手,却为自己换上了一只更为强大的机械手臂,Vinnie右脸被毁容,不得不用一个可以自动适配脸部伤疤的甲片来掩饰。

不过伤残无损他们的勇气和战斗力,在火星鼠的群体当中,他们就是一等一的英雄人物。这三者偷走了一艘飞船,试图逃离普鲁塔星人的追杀,却最终因为被追兵袭击而坠落在地球上,并发现了普鲁塔星人也在入侵地球,故事的正篇也由此展开。

虽然又是外星人入侵又是肢体伤残,三位主角还是开摩托的,让人觉得这动画听起来很暴力,不过实际上作品整体的风格是少年向的,所以战斗没有任何出血,也没有使用真实枪械的场面,反而有各种卡通化的激光枪和飞弹,非主要角色的射击命中率都非常“感人”,反倒是主角们用各种近战兵器和开摩托就能屡立奇功。

或许是有鉴于此,《火星鼠骑士》的改编作品都不是完全以战斗为主,反而把驾驶摩托当成了核心要素,例如最经典的那款SFC平台作品(开发商还是Konami)主打竞速,玩家需要在六个角色当中选择一个,在不同风格的赛道上跑圈并争取夺得第一名。

不同的角色可以使用自身特有的方式攻击对手,还可以使用有各种特效的道具,其中不乏让人觉得既视感很重的“无敌星星”之类的“致敬”道具,真是让人替其捏一把汗。(最强法务部警告!)

相比起来,多年后推出的PS2及NDS版《火星鼠骑士》在内容上更为贴合动画的印象,是一款单线流程的动作冒险游戏。

玩家需要操纵其中一位火星鼠骑士驾驶摩托车闯关,而且关卡当中有着很多能够展现他们摩托车特技驾驶技术的部分,不过也加入了射击元素,玩家在行驶的时候还需要操作车头的枪械击败路上的敌人,在某些特定关卡当中甚至有不开摩托车,直接操纵火星鼠骑士和敌人对战的部分,算是在动画之外给了玩家一个亲身体验原作氛围的手段。

令人惊讶的是,《火星鼠骑士》甚至在2015年还推出过移动端平台的作品,不过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作品必然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游戏,而是一款变体版的《神庙逃亡》,玩家需要操纵鼠骑士在三条车道之间驾驶,躲避停放的各种卡车并收集金币,玩起来也就图一乐,真想情怀一把,还是乖乖去买这动画的蓝光盘吧。

《火星鼠骑士》改编的游戏不止一款,但SFC上的动画同名作品肯定是最经典的一款。

Mappy

登场作品:《猫捉老鼠》《快乐鼠大陆》等

mappy的原型,1981年在电脑鼠大赛上亮相的机器人。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一贯被认为是“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有当上警察的一天。1981年,南梦宫在第二届日本电脑鼠大赛上带来了一个名叫Mappy的机器人,后者的形象便是一只老鼠警察。

在大赛上,形象可爱的Mappy凭借其在身分上的反差感吸引了不少关注,此后南梦宫也趁热打铁,将Mappy的形象投放到了玩具、游戏等多个领域。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自然当属1983年发售在街机上的平台动作游戏《猫捉老鼠》(Mappy)。

别看中文译名相像,这款游戏和大名鼎鼎的《猫和老鼠》并没有什么关系(虽然笔者小时候一直把它当作后者来玩)。

在游戏中,这只名叫Mappy的老鼠警察的主要工作是搜查一栋栋居住着大量猫咪的公寓,寻找被猫咪小偷盗走的物品。尽管已经是一名代表正义的警察,但所谓形势比人强,只身闯入猫咪的聚集地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危险的事,Mappy身分也并没有给猫咪们带来任何震慑效果。

所以在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里,玩家都能看到这只可怜的小老鼠被一群由猫老大领导的淘气猫争相追逐,只有借助公寓中为数不多可以发出“微波”的强力门以及屋顶的铃铛才能勉强进行还击,堪称史上最怂警察。

值得一提的是,淘气猫的首领猫老大也是极尽“羞辱”之能,它从来并不会主动攻击抱头鼠窜的Mappy,而是按照既定路线悠闲地散步,时不时还会躲在收集品的背后和Mappy玩起躲猫猫,如果把它找到的话便会举个木牌子给Mappy加分,显得嘲讽力十足。

要论可爱,当然还是……

皮卡丘

登场作品:《精灵宝可梦》系列

要论可爱,当然非我们的皮神莫属啦!

皮卡丘是来自于《精灵宝可梦》系列的一种原创生物,其知名度影响力远超过游戏领域,很多完全不懂游戏的人也都知道这个软萌的小东西、甚至不知道这是老鼠——确切说是电气老鼠。

因为和人们常规印象里的老鼠相差太大了,尤其是没有尖尖的嘴和尾巴,相比之下同在初代就存在的拉达反倒是彻头彻尾的老鼠,但人气相比皮卡丘那实在是太远了。而在皮卡丘之后,系列也有相当多的电鼠类宝可梦,但皮卡丘无疑还是其中的人气之王。

皮卡丘固然可爱,但是最初拿来去跨界给《宝可梦》刷存在感的是皮皮,皮卡丘虽然是主角皮皮的表弟,但也是第一次以游戏外的更加个性形象登场,之后在TV动画中作为主角后,人气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成为了“皮神”。

而游戏中,皮卡丘也随着它在游戏外的人气火爆而受到不少特殊照顾,比如系列第一部资料篇《皮卡丘》、众多以皮卡丘为主角的衍生游戏,还有专门的道具电气球、《X/Y》开始首先出现动画配音、《起源红宝石/终极蓝宝石》的换装皮卡丘、《宝可梦Let' Go》的更多加戏乃至到如今《剑/盾》的超极巨化形态,就连进化前的皮丘都在NDS的《心金/魂银》中有专门的刺刺耳皮丘,而这在当时的机能和系统下是独一无二的待遇。说皮神是游戏领域的最具人气老鼠,应该是没什么悬念的。

动画和电影中的皮卡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