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麒麟筑岛的前世今生

平潭:麒麟筑岛的前世今生

有一种蓝,叫平潭蓝。它的蓝是那么的纯粹和透亮,彷佛有种超凡脱俗的洒脱。平潭,真正让人们记住的是那一抹湛蓝湛蓝的蓝。


"蓝眼泪"是对平潭蓝最唯美透亮的诠释,"蓝眼泪"学名希氏弯喉海萤,是一种浮游荧光生物,一般在4月到8月出现。


天晴的夜晚,南风,涨潮,是观看"蓝眼泪"最佳条件。海浪足够高大,"蓝眼泪"会飘浮在水面,像萤火虫般绚烂。


作为全国第五大岛屿,福建第一大岛平潭的地理区位在整个中国岛屿中并不是很突出,中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与宝岛台湾遥望相守,因为历史的缘故,大多数时间是作为对台的海防前线。


平潭海峡,百慕大,好望角是世界三大风口海域,在世界三大风口海域之一的平潭海峡,中国基建狂魔在建桥禁区架起了一道跨越极限的天堑通途,号称平潭网红名片的"平潭公铁两用大桥",央视媒体和各知名媒体及国际媒体竞相报道。


平潭在中国地理版图上放大看呈一只麒麟状屹立在台湾海峡的西岸,麒麟自古就是一种象征着吉祥的瑞兽,麒麟千百年来驻足遥望一衣带水的骨肉——宝岛台湾,倾听着海浪拍打声,诉说着岁月沧桑。

撰稿:海山岚人


01

一部平潭史,半部海防史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作乱,福建沿海深受其害,境内沿海集镇连街(今苏澳钟门村),湾头街(今流水镇东海村)均遭毁灭,岛上居民纷纷筑寨抗倭。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五月,福建总兵戚继光率兵渡海,歼灭窜居海坛岛倭寇两千余人。


隆庆初年,福建沿海增设海坛,浯铜两个游兵营。海坛游兵营定额战船30艘,官兵669名。


万历十二年(1592年),福建巡抚许孚远奏筑海坛山城(今平潭县城)西侧海滨南北炮台两座,并劝居民垦荒,筑设营房,驻军防守。


顺治三年(1646年)九月,清兵进攻福建,南明隆武政权灭亡。水军都督周鹤芝率部由舟山移防驻海坛继续抗清,并在侯均区(今县城)设总镇署。


次年五月,周鹤芝领兵攻克海口,镇东二城,继而与郑彩率师进攻福州,因寡不敌众,兵败而归。


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清兵攻占海口,周鹤芝退守海坛岛火烧港。


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郑成功抗清部队攻占海坛岛及福清镇东,海口和长乐松下等地,留周鹤芝镇守海坛岛,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不知去向。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清水军提督万正色率水师2.8万人,战船240艘,进攻海坛岛,据守海坛的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副总督朱天贵战败,落水淹死达3000多人。


康熙二十二年,海坛镇水师与台湾镇,澎湖开始实行戍兵换班制度,每三年一换,历时211年。


一部平潭史,半部海防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海防城市,历经沧桑,百折不饶,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海防变迁,人民安居,祈盼美好生活的艰辛蜕变历程。


02

阿波丸事件与海豚聚集地

1945年4月11日,月黑风高的晚上,太平洋海面上一艘刷着绿色油漆打着红十字标志的万吨商船,船上没有打开信号灯在漆黑的海面上急促行驶。


途径平潭牛山岛海域,被美国海军"皇后鱼"号潜水艇鱼雷袭击沉没。


船上2009人,仅一人生还,最小年龄才几个月,创下世界海难史上最小失事年龄的记录。


阿波丸号


"阿波丸"号于1943年3月5号正式出海,而日本则对外宣称它是一艘商用船只,但实际上是军用舰船,其身长155米,外壳坚硬,且拥有1.55万吨位,最高的航海速度为20节,这跟普通商船对比,已经属于战斗级的轻型航母,所以当时一些人就看出了端倪。


在日本战败前夕,从占领区新加坡装载黄金40吨,白金20吨及其他军用物资。后据美国《圣迭哥论坛报》披露:"阿波丸"号装载的货物总价值50亿美元,是有史以来沉入海底的最大一笔财富。


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打破了僵化了二十多年的邦交正常化关系,开启了为期一周的破冰访问之旅,为了重塑中美关系,特意装备了一份厚礼:"阿波丸"号沉船的大致方位和货物清单。


1977-1980年,中国展开了长达三年的打捞活动,由于当时技术等种种原因,没有全面打捞,对照当时的存货记录,货物全部找到,唯独没有发现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40吨黄金。


"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就位于平潭的牛山岛附近,平潭牛山岛的地理位置在平潭主岛的东部海域,长约0.94公里,宽约0.23公里,面积约0.3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70.5米,与平潭主岛岸边相距4.9海里左右。


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一座层高26米左右的灯塔,它的射程可达23海里,是我国沿海第三大灯塔,也是台湾海峡北部的主要助航标志之一。


牛山岛是一座无人岛,从远处看,整岛就像一只慵懒的"卧牛"趴在海面上。常年有海豚群经过,在平潭能看到海豚比看到蓝眼泪又机会是之又少的。


平潭牛山灯塔


只要季节到了,白天除了看海豚,傍晚也还可以驻足观看日落,更是海钓发烧友的垂钓胜地。


七十几年前的"阿波丸"失事于牛山海域,七十年后的海豚群一到季节就成群结队的聚集在此,是在守护着这片安宁已久的海域抑或是。。。。


03

平潭传统支柱产业布局之道

掌握全国80%隧道项目,养活25%的人,这一数据正是由平潭隧道人所创造的。由于平潭作为对台的海防前线,一直担负着特殊的时代背景。


曾经紧张的对峙局面,平潭人民被动员起来挖防空洞,修建地下粮库和大型军事设施,天天与岩石,土壤,流沙打交道,为后期的隧道施工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平潭隧道能发展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四处攻城略地,都离不开1958年成立的"平原建筑队",它是平潭隧道人的鼻祖。


平潭贫瘠的土地资源,除了靠海为生,没有什么产业可以发展,当他们背井离乡出门打工,除了依靠"挖防空洞"练就的本领,也没有其他的生存技能了。


刚开始出外打隧道的平潭人是背着铁榔头开始的,一榔头,一铁锹,推着板车干出来的,开挖一米的山洞,有时需要一个月,后来,随着工程机械的发展,机械施工,进度效率成倍的增长。

隧道施工作业


上世纪80年代,大量铁道工程兵转为中铁的企业工人,大量的"兵改工",中铁旗下的工程局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各大工程的需要。


对于隧道的施工,平潭人的确技高一筹,他们施工队伍熟练掌握了"混凝土防渗漏法"等隧道施工技术。


生存的困境又让他们甘于忍受隧道施工的危险,艰辛和寂寞,逐渐赢得中铁各工程局的信任,施工订单不断。


作为海岛人与生俱来的秉性,造就了平潭人敢想敢干的大胆拼搏的性格烙印,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愿望,一旦发现隧道业的业务越来越大,他们就纷沓而至,形成家庭,家族,村庄,乡镇为聚集的隧道从业者,开启了隧道施工的"黄金时代"。


平潭的航运业,也是平潭人为了生活,靠海为生,向海发展形成的一个支柱产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海产资源衰退,更多渔民将目光转向海运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平潭人发挥敢拼的精神,牢牢抓住了时代抛出的橄榄枝。


自己投资买船,私人占比吨位越来越多,股份也越多,收益也越多。


数据显示,在2017年,平潭的海运业的运力达到1200多万载重吨,比全省2017年总运力972万载重吨多228万载重吨,但在平潭注册的运力仅有221万载重吨,占拥有量的18.41%,有1000多万载重吨的运力挂靠在福州,厦门及省外各地,每年的税收损失10多亿元,海运业成为平潭"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


航运


平潭航运业经历了从木帆船到钢质船,从小吨位到大吨位,从沿海航线到港,澳,台,近洋和环球环线的发展历程,逐步走向世界航运行列,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


04

平潭的对台政策,筑巢引凤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平潭岛就已经成为福建省对台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平潭与台湾民间交往十分密切,宗教信仰趋同,文缘,法缘,商缘一脉相承。


平潭岛最早设立台轮停泊点,对台小额贸易一度位居沿海各停泊点前列,对台贸易十分活跃。


改革开放后,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平潭迎来了对外贸易的小高潮。


然而这种对台的小额贸易一直不温不火的存在,直到2009年国家颁布了平潭成为综合实验区,平潭迎来了历史上的跨越式大发展,曾经令人艳羡的一天一个亿的神话在民间流传许久。


平潭曾经的海岛小渔村,在国家政策的加持下,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其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由于产业基础的薄弱,除了外部的输血,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重中之重。


平潭二桥即公铁两用大桥,是京台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体现大国意志最重要的支撑,在建桥禁区书写中国基建狂魔的最为辉煌绚丽的篇章。


在建平潭公铁两用大桥


对标当年的深圳,也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平潭的发展要吸引大量的人才聚集,形成产业集群,人流,信息流,物流等汇聚一起,才是健康循序的发展路径。


人才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离开了人就成了无源之本,发展就会遇到瓶颈。


查理.芒格曾说过:"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对于对台关系亦是如此,只有自身发展壮大,便会吸引对方的关注和青睐,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


05

平潭的开放开发,拥抱历史跨越式发展


平潭的开放开发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时机,平潭的政府也一直在寻找一种的适合平潭的开放开发的一条独特路径,也一直的不断尝试着。


平潭旅游资源丰富,在做深做足旅游资源,下了不少苦功夫。平潭海渔广场的海滨浴场,可以媲美美国夏威夷的海滨浴场。


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平潭独特的"平潭蓝",是那种天真无邪的那一抹湛蓝。


平潭的"蓝眼泪"成为平潭蓝的形象代言人,也是"蓝眼泪"让人记住了平潭。


平潭蓝眼泪


深在深闺中的平潭被大众所窥视,也掀起了探索未知平潭的奥秘,每年接待来岚的旅游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硬件建设上,平潭一直卯足了马力,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平潭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台资企业的产业转移,推进国际旅游岛的开放进程。


瑞兽麒麟在湛蓝湛蓝的"平潭蓝"的映衬下,千百年来的历经岁月的风霜,洗去了沧桑铅华,遥望相守了半个多世纪那一道浅浅的海峡。


国民党元老于佑任老先生在晚年的一首绝唱《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平潭开放开发势不可挡,只有拥抱趋势,顺势而为,才会迎来一片美好的时光。虽然没有劈柴喂马的艰辛,但平潭值得您拥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