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足队员请愿讨薪,如何保证足球运动员劳动权益

20年3月24日上午,辽宁宏运俱乐部部分球员前往辽宁体育局,请愿协调补发欠薪,再一次将辽足推向舆论热点。其实在本月初辽足外援穆伦加就欠薪事宜已经上诉FIFA,辽足部分队员也因辽足欠薪上诉到中国足协。但目前来看,不论是何种途径的上诉,都没能解决欠薪问题。试问如何保证足球运动员的劳动权益?

中国足坛欠薪不是个别事件,辽足也不是国内首个欠薪的俱乐部。早在去年,湖南湘涛足球俱乐部就因欠薪,导致多名球员拉条幅请愿。中国低级别联赛发生的欠薪事件,还有很多。保定容大、四川FC、云南丽江飞虎等等,很多俱乐部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我们不禁发问,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这样的事情?俱乐部运作不规范?联赛机制不全面?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可能都存在,俱乐部因资金不足,缩减投入,靠出卖核心球员维持生存。而球队青训又不能及时弥补人员缺失,球队实力减弱,导致联赛成绩滑坡。成绩滑坡又会导致投资集团减少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联赛机制方面,监管不严,只考核俱乐部的硬性指标,比如保证金是否缴纳,球员数量是否达到标准,而没有深入俱乐部探查其真实现状。


谁能保障足球运动员的劳动权益?辽宁足球一直是中国足球的荣誉球队,有着67年的悠久历史。在过去的67年里,为中国足坛培养了无数的顶级运动员,在国民心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虽然因成绩问题跌落中甲,但曾经也是中国的顶级豪门球队。就是这样的豪门,为何会发生欠薪8千万,无力经营导致解散。职场工作人员都知道,每个月我们领取工资时都会发一份工资表,让大家签字。足球俱乐部也是如此,每月需要球员签字确认薪资领取,并提交至中国足协。有消息称,辽足工资表造假代签,我们暂不讨论是否真实。作为劳动者我们有按时领取薪资的权利,足球运动员连续几个月未领到工资,依然按俱乐部要求参加比赛及训练。不得不说运动员也许与俱乐部达成了协议,也许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但值得说明的是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低,欠薪期间没有队员反应过现实问题,还天真的以为赛季结束俱乐部能够一次性结清工资。

面对众多的足坛欠薪事件,中国足协和各俱乐部是不是可以沟通制定一些标准?足协审核俱乐部的联赛准入标准是否应该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公司对于加盟企业招聘的人员,每月会不定期电话抽查询问工作人员的实际薪资,如果不符合加盟企业提报的数据,会及时给出通报及罚款。一个简单举措就保证了员工薪资。这个操作并不复杂,只需要有一个第三方监管部门即可实施。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足球领域的建设者。俱乐部参加联赛是否可以设立一项专用资金提前交纳,或者分批交纳到第三方机构进行保管,以此作为球员薪资的保障。或者像众多企业单位一样,设立一项专用基金,由各俱乐部和球员共同交纳,保障共同的权益。防止各方有违约行为发生。又能否学习NBA联赛,球员以及球队都会上各种各样的保险,从而保证彼此的权益。


足坛欠薪始终是影响中国足球发展的问题之一,这不仅需要足协的努力还需要各俱乐部、球员以及广大群众共同的努力。只有完善解决这一问题为球员营造一个稳定良性的足球环境,才会使中国足球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