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框住的范冰冰

最近看到一條微博。


范冰冰登上英國頂級時尚雜誌《Wonderland》封面。


引起Sir注意的不是這條新聞,而是底下的評論。


謾罵,支持,懷念……都有。


Sir印象最深是這一條:


沒有范冰冰的娛樂圈真的很無聊



許多人說“互聯網是沒有記憶的”。


年復一年的選秀,不斷迭代的偶像,娛樂圈這個巨大的名利場就像一臺“吃人機器”,持續製造光鮮名流的同時,也在無休止地吐出被遺忘的殘骸。


但這在范冰冰身上似乎失效了。


離開公眾視野的3年時間,她沒有被遺忘,且每當輿論捕捉到她一點點信息,又會引發大範圍的討論、爭議。


最後總引向一個問題:范冰冰去哪了?


Sir不知道,也無意八卦明星動向。


Sir更感興趣另一個問題:


中國還會有下一個范冰冰嗎?


正巧。


一部她主演的新片,適時到來。


《畫框裡的女人》。



01


雖說是新片,實際上已經是三年前的作品。


讓Sir注意到它,因為一張海報:



“中國No.1妖豔女優范冰冰最新奇作!”


這是電影在日本上映時媒體打出的宣傳語。


標誌性的日式一驚一乍體。


更誇張的還數片名。


背德的貴婦人



這……誰忍得了!


作為一個直男,Sir本能地點開了這部《背徳と貴婦人》


然而。


之後是長達107分鐘的沉默。


目前豆瓣評分4.0


一點不冤。


作為一部中法合拍片,它處處透著局外人意淫中國古代權貴生活的種種空洞。


幕後陣容就嗅出不對勁了:


中方演員:范冰冰、黃覺、金士傑。


要名氣有名氣,要實力有實力。


但法方陣容?


梅爾維爾·珀波,一個小知名度的文藝片演員;


查理·德莫,著名法國文藝片製片人,沒有獨立執導過任何長片。


這牌面幾乎可以定論:一部由中方資本牽頭,希望通過蹭法國文藝片名氣為演員鍍金的門面項目。


果然,誠不欺我。


女一號原型:《如懿傳》中的如懿、《還珠格格》裡的皇后。



Sir簡單概括:


她原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後因莫名原因發瘋,在皇帝面前,削髮觸犯國忌,被乾隆打入冷宮,甚至想方設法在歷史上抹去她的痕跡。


現存唯一一副畫像,來自當時的西洋畫師,法蘭西人王志誠。


一個被權力、慾望、情感壓榨至虛無的女人。



這本是一個極有創作空間的題材。


而標榜著宮廷文藝片的《畫框》,卻選擇了一個最平庸、最狗血的打開方式:


紅杏出牆。


劇情簡單不用過腦。


一直被冷落的皇后,請一位西洋畫師作畫,於是看對眼,於是被發現,於是受打壓,於是發瘋了……



講述方式,更是粗暴,毫不晦澀朦朧。


怎麼表達女人春心萌動?


直接說——


劇情沒過1/5,大段的人物心路歷程,臺詞給你念出來

你要是被那洋人畫家的眼神迷住了,離不開他眼睛裡的那股幽光。


他的目光,真的很特別,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他看你的眼神,就像男人看女人。


更可怕的是畫面。


Sir一度以為這是部恐怖片。


範爺在宮裡走著走著……


突然,畫面左側出現一個透明度50%的範爺。


面容憔悴,嘴唇發白。


靈異事件?



Sir還沒反應過來,兩個範爺竟然開始對話了。


這頁游水平的摳圖工夫,和兩人對不上的眼神……


原來是在展現範爺內心的意亂情迷。



其他橋段一樣簡陋。


感情建立的過程為——


她看他怎麼那麼稀奇,他看她怎麼那麼順眼,倆人觸電。



所有情感都寫在臉上。


所有情緒都念給你聽。


儘管表現手法不及偶像劇水平,但導演依舊沒有忘記,文藝片該有點讓人看不懂的調性。


Sir向你保證。


上述範爺的靈肉分離,絕不是《畫框》裡最詭異的。


以下涉及血腥、色情、驚悚的圖片。


像PPT一樣,屢次不講道理地插進電影劇情中。



沒完。


最後的大招,便是重頭戲的削髮。


範爺不惜自毀形象,以瘋癲姿態超度被扼殺的自由靈魂。



Sir佩服范冰冰的犧牲。


但Sir的確沒在這一幕感受到任何人物表現出的撕裂或絕望。


電影就在這莫名其妙中收場。


沒有動人故事,沒有細膩講述。


那片後宮深藏著的權力、慾望、人性,一概無暇參悟。只有景點打卡式的遊後感:“我要是清朝貴妃那該有多慘?”


但《畫框》的出現並非毫無意義。


現在看,尤其諷刺。


戲裡,它講述一個被框住的女人。


戲外,它又是那個被框住的范冰冰的寫照。


02


2017年,該片亮相第70屆戛納電影節,同年法國公映。


當時正值范冰冰生涯巔峰。


她是那一屆戛納的評委會成員,與阿莫多瓦、樸贊鬱、傑西卡·查斯坦等業界大牛一同亮相,她也是絕對C位。



電影節有“致敬范冰冰”的特別展映環節,“畫框”被隆重掛上。


史詩題材、中法合拍、文藝鉅製。


不待國內上映,搶先登陸金棕櫚。


一言蔽之。


那時的范冰冰像“聚寶盆”。


最好的導演、最強的搭檔、最國際化的資源,全部湧來。


這與范冰冰持續的鋪路、深耕、努力,分不開。


此時的她正在全方位用作品發力。


華語電影難得士氣上揚,演員狀態也水漲船高。


正所謂:大盤熱,牛股猛。


其實《畫框》早在2013年開始拍攝。


後來因為諸多問題,拖拖拉拉三四年。


但范冰冰沒有放棄這個項目,這是她需要的“國際化”作品。


同期項目,包括她打破形象出演的《我不是潘金蓮》。


導演馮小剛還曾為她未能斬獲金馬影后而頗為遺憾。而第二年,拿下金雞影后也算是范冰冰獲得的一張演技通行證。



此外,范冰冰還第一次接到曹保平的“橄欖枝”。


根據嚴歌苓小說改編的《白麻雀》(之後該項目不了了之)。


為此,她還專門去西藏體驗生活。


蓬頭垢面po出素顏照:



小熒幕也沒落下。


大型古裝劇《贏天下》(《巴清傳》),她親自投資、主演。


當然後續大家都知道了,該劇因負面纏身至今沒下落。



也是同年,范冰冰以1700萬美元年收入登上福布斯名人榜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第5名。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


《畫框》的完工,是范冰冰2017年最炫目的一道幻光。


國內外媒體隆重期待。


該片在承德拍攝時,曾邀請大批媒體探班報道。


深諳媒體之道的范冰冰,還主動爆料——有床戲



出盡風頭。


這也體現出范冰冰真正的慾望——


她有努力地嘗試做好演員。


但她絕不會一直靜下心做好演員。


資源、人設、話題、作品,她永遠走在多線並行“紅路”上。


演員,不過其中一塊踏板。


她當然清楚自身的侷限。


但對這“侷限”,范冰冰始終在予取予求。


03


美。


這是提及范冰冰的繞不過一個字。


就算消失於公眾視野。


但每當有新的視頻、照片流出,舔顏黨依舊洶湧。



陳丹青曾自曝過一段偶遇。


他曾被范冰冰的美貌震得羞愧:

我一排排對座號,居然就在她身邊:我靠走廊,她居中,靠窗一位小女孩。

看見正面了!形太準了,眉眼鼻樑,筆筆中鋒,像王羲之的字。王羲之的字,極姿媚的。


我很想畫這個人,跟她講話,但此時此刻我知道什麼都不會做,還不如沒這豔遇。


用今天的話說:360度能打。


無論哪種路線,妝容,風格。


甚至一張日常偷拍——


也能攪亂熱搜。



美就是美,無須惺惺作態。


但,美也是她作為演員的最大侷限。


就拿《畫框》來說。


它的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個劇組被一張臉迷得神魂顛倒。


導演不講故事了,攝影師不考慮構圖了,美術、燈光,心思都不在戲上了。


所有人聚焦一個問題——


怎麼拍出更多,更美的范冰冰。



文藝片大忌。


一張被過度關注的臉,讓電影主體本末倒置,故事、情感、人物,通通成為範爺寫真的動態背景。


演技?


會不自覺讓步三分。


縱觀范冰冰變成“範爺”後的作品,這問題一直存在。


哪個是楊玉環?哪個是武則天?哪個是妲己?


你都不記得。


你只記住,這都是范冰冰。



於是,真正把她當演員看待的導演。


第一件事——削弱她的美。


比如馮小剛。


他主打韌勁


兩部已上映作品《手機》《我不是潘金蓮》,題材、表現手法南轅北轍。


但主角伍月、李雪蓮,其實都處於男性社會色利交換的抉擇之中。


左邊是慾望,關於服從。


右邊是名聲,關於野心。


撥開慾望,看到的都是一股逆道而行的韌性。



再比如,李玉。


女性視角的她,主打脆弱


更願意讓一個堅定女性形象退去外殼,在安全的地方降落慾望。


最有代表性的,還是二人首次合作的《蘋果》。


劉蘋果,洗腳城裡手法最好的洗腳妹,與同在北漂的丈夫生活在狹小逼仄的出租屋裡。


老闆林東性侵後的意外懷孕,讓她貪婪懦弱的丈夫,開始討價還價。


一紙協約。


蘋果和她的身體,被新“爸爸”重點保護了起來。


噓寒問暖。


無論真假,這都溫暖了蘋果心中對愛的嚮往。



除此之外。


范冰冰主演的作品,要不被塑造成男性的洋娃娃,要不被描寫成一尊盛滿慾望的容器。


美不是錯。


甚至,這是范冰冰身上一勞永逸的資本。


但美本身,又帶著原罪。


一旦被“資源”迎合、縱容、寵溺。


它又成為被消費的廉價標籤,讓演員本人被稀釋、消融在唇紅齒白、面頰含春裡。


△ 《十月圍城》《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趙氏孤兒》《封神》……太多太多


正如Sir上文所說的。


范冰冰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楚。


她要做的不是刻意割捨這天生的美貌。


也不是坐食山空,靜待它被消耗殆盡。


她把這張臉當做籌碼,換取無限多的資本。


04


如果要用一個詞總結范冰冰。


Sir不會用妖豔、爺們、性感……


Sir想到的是——野望


由超級野心和超級慾望組成的野望。


范冰冰的天賦在於,她的美,幾乎就是中國男人對女性本能審美的高度集中化,而她的鐵腕在於,她對這種慾望的尋覓和捕獵並非完全的順從,甚至於在後半程,由被動變主動地換作獵手。


一個小插曲。


來自徐崢《泰囧》裡,范冰冰片尾出現的彩蛋。



徐崢還沒有寫《泰囧》劇本前,就確定了這個彩蛋一定要由范冰冰出演。


他還在邀約時附加一個條件:


“可不可以直接用你的名字?”


聰明如徐崢。


表面上,他是為了電影的喜劇效果。


——范冰冰三個字一出,能讓全國觀眾笑起來,嗨起來。


其實,他更洞穿了范冰冰的野望。


她希望把自己的名字做成招牌。


“范冰冰”,意味著最廣泛男性慾望所能企及的最高海拔。



事業初期,她曾一語驚人。


在鏡頭前,明目張膽地袒露自己事業上的飢渴:

我覺得我自己在事業上

野心很大,對

那我也覺得如果一個人在事業上沒有野心的話

我會很瞧不起這個人

我會覺得他不上進

然後沒有對事業執著的追求



果然,她沒有食言。


沒有熱搜的年份裡,她佔盡“頭條”。


不愁無戲可拍,也不愁無話題可聊


豪門、範爺、 拼命三娘、話題女王、整容公證......

我就是豪門。


一旦結婚永遠都不會離婚!


我們。


碾壓式的娛樂女王形象。


演員以及她的表演,只是金身一道反光而已。


甚至這份野心和生命力在稅務風波之前,曾經得到過圈內圈外,很多看客們的首肯。


陳可辛。


拍《十月圍城》時,他力排眾議邀范冰冰出演。


陳可辛對她的評價是:


“不可低估的能量。”


曾志偉。


同組的曾志偉在殺青酒席上對范冰冰說,我覺得你像內地的梅豔芳。(指拼命這一層)。


范冰冰突然悲從中來,抱著曾志偉痛哭。


是戲?不一定。


在Sir看,極少人能做到她的程度——


承認自己的野心,並付諸與自己野心匹配的行動,更毫不掩飾這些行動本身的目的性。


這在中國娛樂圈是難得的。


畢竟相當一段時間裡,女性的慾望始終被壓抑,被扭曲。


只有范冰冰。


能在這種語境中屢敗屢戰。


Sir印象中,能以此姿態達到類似高度的,范冰冰之前只有一個人做到。


劉曉慶。



當然了。


網絡時代的范冰冰,攀得更高,也摔得更狠。


范冰冰豔壓神話的娛樂圈,過去很久了。


Sir無意討論她的功過、對錯。


法律對她作出了懲罰,她也為自己過剩的野望埋了單。


Sir只是覺得有點……唏噓。


不僅對“畫框”裡的范冰冰本人。


也是對更多仍活在框裡的“范冰冰們”。


可以肯定的是——


在這個性格趨於圓潤,走紅依靠養成,實力附庸流量的時代裡。


下一個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范冰冰”。


難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