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延壽藥言》處世:每讀不厭,其義無窮(收藏成就更好的自己)

《延壽藥言》成書於中華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冬月。作者自號延壽堂藥室主人,四川涪陵人。延壽堂主人,為行醫而匯聖賢,為施藥而集良言。憂濟社會,惠利學人。實為業界典範,學界楷模。良書問世雖近百年,但每讀不厭,其義無窮。


此書盡收古今聖賢及西哲名言。常閱此書,要能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如此,方登仁壽之域。願吾輩今人,熟思、借鑑、修習,成就幸福人生。

第二篇 處世

【謙讓】

滿招損,謙受益。-易經君子大過人處,只是虛心。-曾文正千古之聖賢豪傑,欲有立於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謙字。-曾文正勞謙二字,受用無窮;勞所以戒惰也,謙所以戒傲也。-曾文正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易經山峭者崩,澤滿者溢。-新書強者折,銳者挫,堅者破。-管子金以剛折,水以柔全。-抱朴子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林逋善戰者不怒,善用人者為之下。-老子過剛則挫,過直則屈,不為物先,無得無失。-弱字訣好大言者,必無真實本領。-修養叢談驕者,朝富、午貧、夕辱。-西諺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呂新吾家敗離不了一個奢字,人敗離不了一個逸字,討人厭離不了一個驕字。-曾文正君子生於濁世,當思所以善處;必須虛己接物,和易謙恭,方為處世良法。-邵康節


地球且圓,為人更不能力。-閱世芻言處亂世宜圓。-洪自誠心誠色溫,氣和詞婉,必能動人。-薛敬軒明鏡止水以存心,光風霽月以待人。-葉繩祖自家認了不是,人再不好說你;自家倒在地下,人再不好踢你。-呂近溪我打人還,自打幾下;我罵人還,換口自罵。-呂近溪到知非時,聞過則喜;能自謙者,益尊而光。-安樂銘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呂近溪富貴居鄉,被人侵侮,每每有之,然畢竟是我好處;若使人望影遠避,不敢拾其田一穗者,雖是快意,然其為人可知矣!-唐彪子弟子未知艱苦,眼孔大,口氣大,呼僕喝婢,習慣自然,驕傲之氣,必至敗家。-曾文正天下之物,紆徐柔和者多長,迫切躁急者多短,人生壽夭禍福,無一不然,褊急者,宜深想而時戒之。-呂新吾徑步窄處,須讓一步予人行;滋味濃時,須留三分予人食。-願體集世路風波,翻覆莫測,細思惟有讓人為妙;讓則爭者息,忿者平,怨者解;天下莫大之禍,俱消於讓之一字中矣。-徐嵋雲與人共事,要學吃虧;俗雲:﹃終身讓畔,不失一段。-左文襄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曾文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諺語強中更有強中手,英雄背後有英雄。-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挾彈公子又在後。-莊子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於大海之鵬,則渺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言行彙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事林廣記今人不忍一言之忿,或爭銖兩之利,遂相構訟;夫我欲求勝於彼,則彼亦欲求勝於我,仇讎相報,遂至破家蕩產,禍貽子孫!豈若含忍退讓;使鄉里稱為善人長者,子孫亦蒙其庇乎?-王陽明冤有頭,債有主,冤家宜解不宜結。-諺語柔弱保身之本,豪強致禍之原。-勸善要言強勉者有功,謙尊者終吉;惟驕與怠,是禍之媒;禍之既來,悔何可追?-江瀚車爭險道,馬騁先鞭,到敗處未免噬臍。-菜根談天道有滿損虛益之義,鬼神有虧盈福謙之理;自古只聞忍與讓足以消無窮之災悔,未聞忍與讓反以釀後來之禍患也。欲行忍讓之道,先從小事做起,每見天下大獄,多起於小事。故凡天下事,受得小氣,則不至於受大氣;受得小虧,則不致於受大虧。-張文端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書經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無爭。-文中子


【恕道】

謙卦六爻皆吉,恕字終身可行。-金纓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論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乃接物之要。-薛敬軒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呂新吾凡一言一動,常思有益於人,惟恐有損於人;不惟積德,亦是福相,謹之慎之。-張廷玉己情不可縱,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情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袁氏世範恕心養到極處,祗看得世間人都無罪過。-呂新吾看天下無一個不好的人,胸次方見其大。-陳獻章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諺語我不知何者為君子,但看日間每事能吃虧的便是。-魏禧用'學吃虧’一語律己,以'怪不得’三字待人。寧人負我,毋我負人。此語當留心。-薛敬軒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之幹,可以理遣。-晉書無固則大,無我則久;渾然太虛,中含萬有。-虛字訣觀書要能自出見解;處世無過善體人情。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之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人辛酸;居安樂之場,當體患難人景況;處旁觀之地,要知局內之苦心。-勸戒全書別人情性,與我一般;時時體悉,件件從寬。-呂近溪痛癢以設身立見,甘苦惟易地皆知。看人擔擔不費力,自己擔擔值千金。-諺語人皆不知他人擔負之重。-西諺在古人之後,議古人之失則易;處古人之位,為古人之事則難。-薛敬軒未做官兒說千般,做了官兒是一般。-諺語禮、義、廉、恥,以之責己,則能寡過;以之責人,必致寡合。-省心錄以己之廉,病人之貪,取怨之道也。-程顥責人到閉口捲舌面赤背汗時,豈不快心,然淺隘刻薄甚矣。平生祗會量人短,何不回頭把自量。-諺語廣廈細旃,侍者不稱苦,而坐者稱苦;安車遠道,負者不言勞,而坐者言勞;豈非不平之事。-勸戒全書人當每事自反;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兄弟、朋友、妻子以及於童僕、雞犬,到處可憎,終日落火坑中,不得出頭矣。-羅仲素邵康節雲:'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此雖就花酒說,而寓意無窮;蓋言凡事留些有餘不盡,方有意味也。親族鄰里,居址甚近,相與甚久,凡牲畜之侵害、僮僕之爭鬥、言語之忤逆、行事之錯誤,勢不能免,惟在以心體心,彼此相容,只知反己,不必責人,方能處久;若不忍小忿、遽生嗔怒,或自恃財勢,必欲求勝,萬一彼不屈服,必至仇怨相尋,終無了時矣。-願體集孔子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又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聖賢千言萬語,無非欲人自求其過耳!自求其過,則時時反己,無暇責人矣。自反二字,是省事養氣最上法門。-魏禧

【度量】

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曹植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論語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存誠錄我以為圓,人以為方,方則方耳,於圓何傷。-老學究語玉之寶者,其光必藏;劍之良者,其鋒必斂。山銳則不高,水狹則不深。-新序將相頂頭堪走馬,公侯肚裡好撐船。-諺語受盡天下百般氣,養就胸中一段春。-李文忠世間無一處無拂意事,無一日無拂意事,惟度量寬宏,有受用處。彼之理是,我之理非,我讓之;彼之理非,我之理是,我容之。-願體集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呂新吾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存一番薰陶玉成之意。-曾文正吾人對於誹謗之來,但當愍社會之涼薄,而動其慈祥挽救之心;不必怒社會之輕狂,而講求對付報復之法。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菜根談區區與人較是非,其量與所較之人相去幾何?-呂新吾有鳳凰翔於千仞之氣象,則不為區區小利害所動。-程子齒以堅毀,故至人貴柔;刃以銳摧,故至人貴渾;神龍以難見稱瑞,故至人貴潛;滄海以汪洋難量,故至人貴深。-莊子海闊從魚躍,天空任鳥飛,大丈夫不可無此度量。-朱子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李斯世間大福德人,必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劉忠介舉大事者,不記小怨。-漢光武縱觀古今,橫覽六合,凡一團體之中,其為眾望所歸者,常不在有霸才之人,而在有大度之人。-吳貫因識高則量大。-程顥


【信用】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輕諾者必寡信。-老子有求而不許,始雖拂人之意,而終不害乎信;諾人而不踐,始雖不拂人意,而終害乎信。-呂大臨凡與人言,即當思其事之可否,可則諾,不可則無諾。若不思可否,而輕諾之,事或不可行,則必不能踐言矣。-薛敬軒人有求於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可不可,須便說,不可含糊。-申涵光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如勿諾。-申涵光信則人任焉。-論語

【公平】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韓愈凡與人分財,必須均平;若少有偏私,則心不公而品行從此壞矣。勸君莫著一毫私,若著一毫私,終無人不知;勸君莫用半點術,若用半點術,終無人不識。-寶訓處事應物,惟無私心者,乃當於理、而得其平。-胡文忠愛人止於敬,處事持其平。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物有兩端,相反相生,執中兩得,逞一兩傾。-中字訣敬是聖學一字訣,中是千古道脈宗。-呂新吾損人利己殃潛伏。忍氣平心禍自消。-安樂銘

【謹言】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言語簡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袁氏世範德進則言自簡。-程顥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論語仁人之言,其利溥哉。-左傳心平氣和則能言。-朱子氣不平,則發言多失。-許衡同一言也,和其聲以言之,則聞者喜;厲其聲以言之,則聞者怒。多門之室生風。多口之人生禍。-呂新吾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傅奕無多言,多言多敗。-家語觀周金人銘人之所以輕易其言者,以其未遭失言之責故耳。-朱子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多。-易經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呂近溪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菜根談力微休重負,言輕莫勸人。-諺語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孫子言人之善,擇於膏沐;言人之惡,痛於矛戟。-說苑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易入,怒則執轉甚。-吳曾若人正當盛氣,若遽阻他,反不投機,是增人之過也;待氣平時,方緩與說,尚可冀改。-澹園醒語人有過失,或素相親厚,欲其改悟,祗宜於僻靜處,面與其人委曲言之;出我之口,入彼之耳,方是相愛相成之意。-胡師蘇唐德宗奉天改元,罪己詔下,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感激。-陸宣公傳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止;人有爭訟,以一言勸解;人有冤抑,以一言辨明;以至勿訐人陰私,勿談人閨閣,其功俱無量。凡人喪身亡家,語言佔了八分。-高宗憲禍莫大於縱己之慾,惡莫大於言人之非。-蔡虛齋將欲論人短長,先思自己何如。-賈石葵罔談彼短,我豈無短?靡恃己長,人各有長。言人之不善,當如後患何。-孟子樹樹有皮,人人有臉,見人破綻,替人遮掩。-老學究語樹怕剝皮,人怕傷心。冤家路窄,無處躲身。-老學究語言語之過,似小實大,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語而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陳眉公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實聞目見,不可出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閒談酒謔,慎勿形言。-袁了凡言多語失,時刻當誡。樂極生悲,事理之常。好說人陰私事及閨門醜惡者,必遭奇禍。-願體集面諛之詞,有知者未必感;背後之議,銜之者常刻骨。-陳仲醇凡稠人廣眾之前,最宜謹默,切不可議人短長,必有彼所親厚者。-吉人遺鐸交接宴會之間,人品不齊:或素行有玷,或相貌不全,或今雖貴顯,而出身本微,或先世昌隆,而後裔流落,言語之間,須留心檢點,切勿犯人忌諱,令其愧恨;此中結怨者甚多,不可不慎。-願體集親戚故舊人情厚密之時,不可以私密之事語之,恐一旦失數,則前日所言,皆他人所憑以為攻訐之資。至於失歡之時,不可以切實之語加之,恐忿氣既平之後,或與之通好結親,則前言可愧。大抵與人忿爭之際,最不可指其隱諱之事,揭其閨門之醜,暴其祖父之惡,此禍關殺身,非止傷長厚也。-司馬溫公厚時說盡知心,堤防薄後發洩;惱時說盡傷心,再好有甚顏色?-呂近溪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諺語刃傷可療,舌傷不可療。-西諺是非場中,人用口,我用耳。與人講話,看人面色,意不相投,不須強說。-呂近溪言無理處休開口,話不投機但點頭。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欲人無聞,莫若勿言;欲人無知,莫若勿為。-漢書每見人以機密之言露人,乃慮其為人傳說,因丁寧反覆戒其勿傳,何其愚也?夫己不能密藏,而反欲人之勿傳也,有是理哉?論學要精詳,論事要剴切,論人要帶三分渾厚。-呂新吾大率言語,須是含蓄而有餘味。-程顥未定之事,不可輕以臆斷;無據之事,不可輕以指人。-安樂銘

【聽言】

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孟子惟善人能受善言。-國語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積銖累,自成富翁。-範身集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自家有過,人說要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呂近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家語人能是非吾言者,教我也;不可當面錯過,反生嗔怒。-箴言類鈔凡在朋儕中,切戒自滿。惟虛故能受,滿則無所容,人不我告,則止於此耳!不能日益也。故一人之見,不足以兼十人,我能取之十人,是兼十人之能矣;取之不已,至於百人千人,則在我者豈可量也哉!-許魯齋無稽之言勿聽。-書經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諺語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足深信。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諺語有以名利之說來者,勿問大小,悉宜應以淡心;有以是非之說來者,勿問彼此,悉宜處以平心;有以學問之說來者,勿問合否,悉宜承以虛心。-呂新吾人說非理語,不能制止時,則可以不答銷之。-胡氏家訓

【觀人】

人之性行,有所短必有所長;與之交遊,當常念其長,不顧其短,方可久處。-袁氏世範凡取人,當舍其舊而圖其新。自賢人以下,皆不能無過,或早年有過,中年能改,或中年有過,晚年能改;當不追其往,而圖其新可也。若追咎其往日之過,而棄其後來之善,將使人無遷善之門,而世無可用之才也。-薛敬軒用人當取其長而舍其短;若求備於一人,則世無可用之才矣。-薛敬軒人各有能有不能,能典禮者,不可令其理財;能理財者,不可使之典禮。一人之身,而責之以百官之所能備,雖聖哲亦有所不能。人有厚德,無問其小節。有大譽、無疵其小故。-淮南子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也。-管子凡人之品格,觀其所讀之書可知,一若觀其所交之友而知其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諺語論人之過,當原其心,不可徒泥於跡。取人之善,惟據其跡,不必深求其心。-王鏡水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而補短,則天下無不可用之人;責短而舍長,則天下無不可棄之士。-陸宣公取人之直、恕其戇,取人之樸、恕其愚,取人之介、恕其隘,取人之敏、恕其疏,取人之辨、恕其肆,取人之信,恕其拘。-高道淳是故善用才者,如大匠之任木,大者為柱,小者為桷,較短量長,位置各得其所;夫然後才大者得完其用,而才小者亦能以一職自效,天下不至有棄才也。

【交友】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論語結交貴乎謹始。-程顥身不用禮,而望禮於人,身不用德,而望德於人,亂也。-孔子朋友不可輕率交之,亦不可輕率棄之。-梭倫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薛敬軒交淺而言深者愚也。-漢書先淺後濃、先疏後密、先遠後近,交友之道也。總之以道義相勉,始終一敬,方為善交。-胡氏家訓讀書者不賤,守田者不飢,積德者不傾,擇交者不敗。-張英以鏡自照見形容,以人自照見吉凶。-大戴禮記武王鑑銘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居必擇鄉,遊必擇土。-荀子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論語居要好鄰,行要好伴。-諺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凡人須尋幾個好師友、好榜樣。-曾文正人伴賢良志氣高。-諺語多交一今人,不如多交一古人。-羅明德書籍者,無友之人之友也。-希拉德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己讀書,如逢故人。-金纓一開卷,便有無數好人相交接。-嚴棲幽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管子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及近鄰。-諺語吾人能與年長者為友,幸福也。-英諺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樂毅交之初也,多見其善,及其久也,多見其過;未必其後之遜於前也,厭心生焉耳!人之生也,但見其過,及其死也,但念其善;未必其後之逾於前也,哀思動之耳!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則其取材也必寬;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舊,則其責備也必恕。-願體集感情之為物,融合甚難,挑撥極易。-黎宋卿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範忠宣朋友相處,常見自己不是,方能默化得人之不是。-王陽明

【尚義】

人逢艱難,始知真友。我欲求人,甚難開口;當思人慾求我,便該應命。-陸清獻凡親友有欲言不言之意,此必有不得已事,欲求我而難於啟齒者,便當揣其意而先問之;力所能為,不可推諉。-呂新吾親戚貧窘時,見吾若難開口;或於冰凍十二月,見其衣單,不妨脫一件予之,或於青黃不接時,見其食貧,不妨攜升斗周之,默體其心,陰行善事,庶幾君子哉!-陸清獻古人所以重俠烈者,非無謂也;人當危迫之際,呼天不應、呼地不應、呼父母不應,忽有人焉,出力護持,不及於難,濟天地父母之不逮,故知俠烈不可及也。-人生必讀書富貴者於財,貴在知足;我高堂大廈,文繡章身,膏梁適口矣!要知彼草房茅舍,寒無棉被,薄粥不飽者,觸目皆是;以此自反於心,不惟知足,且應感慨好義矣。

【報恩】

飲水思源。-諺語以德報德。-論語夫禮者,報本反始,不忘其初也。-禮記得魚不可忘筌;得兔不可忘。-諺語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而報。-諺語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諺語和氏之璞,天下之美寶也,待鑑識之工而後明。-鹽鐵論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說苑士為知己死。-豫讓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故以國土報之。-豫讓乘人之車者,載人之事;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韓信吃人茶飯,與人擔擔;得人錢財,與人消災。-諺語食人之祿,忠人之事。-諺語昔人不忘一飯之恩,況有大於此者乎?-羅明德知恩報恩,方為君子。-諺語忘恩負義者,不齒於社會。-梁啟超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大丈夫乎?-晉書人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國策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舊恩。-竹窗隨錄


【應事】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凡舉事,毋為親者所痛、而為仇者所快。英氣最害事,渾涵不露圭角便好。-薛文清莫因事變之來,便倉皇失措,先要定己之心,心定自有去處。-高道淳凡事須小心寅畏,仔細體察;思量到人所思量不到處,防備到人所防備不到處,方得無事。-朱子應事最要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事最不可輕忽,雖至微至易者,皆當以慎重處之。-薛文清凡事有疑,慎毋遽行。-王亨理會做快活人,凡事莫生事;會做快活人,省事莫惹事;會做快活人,大事化小事;會做快活人,小事化無事。-吉人遺鐸救既敗之事,如馭臨崖之馬,休輕策一鞭;圖垂成之功,如挽上灘之舟,莫少停一棹。-菜根談最無味者,是管閒事。-人生必讀書凡事後而悔己之隙,與事後而議人之隙,皆閱歷淺耳!-曾文正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處之以淡。-陳赤過去事丟得一節是一節;現在事了得一節是一節;未來事省得一節是一節。-醒心格言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思就說,事休不算就做。-呂新吾人如輕我、騙我、謗我、欺我、笑我、妒我、辱我、我惟有敬他、容他、讓他、耐他、避他、不理他。-願體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行雖無過心常恐,事到難平意貴和。話到口邊留半句,事臨頭上用三思。言如來到口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遇事退一步,彼時似怯懦,後來討得心靜;出言讓兩句,當前若窮屈,追思愈覺情長。飽諳世事休開口,會盡人情但點頭。凡事總求過得去,此心先要放平來。-以上俱安樂銘凡事惟適中、可久。做事不求快心、求安心。-以上俱人生必讀書掃興、敗興之事,皆從高興而來。-修養叢談苦心未必天終負,辣手須防人不堪。祗要我看得寬,縱吃虧有限;若教人過不去,恐受累無窮。君子不迫人於險,當人危急之時,操縱在我,寬一分、則彼受一分之惠;若扼之不已,鳥窮則攫,獸窮則搏,反噬之禍,將不可救。-慕容農窮寇勿追。-司馬兵法急流勇退。-麻衣道人事不見機,必至取辱。-閱世芻言與狐議裘,無時可得。-潛夫論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漢書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教羊牧兔,使魚捕鼠,任非其人,費日無功。-焦氏易林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賈誼身事家事世事,每有進退艱難、不可著手處。偶記得一句四書,便立地解脫,沛然行之。-教諭語遇事而能靜能忍,其人必福壽。-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