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愛的你,已經和我成了陌生人

▌最熟悉的陌生人 ▌

“你的朋友圈裡,還有朋友嗎?”最近,朋友圈被這則短片刷屏。

四個朋友自從畢業分別後天各一方,有了各自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圈子的不同,能講的話寥寥無幾,曾經的美好似乎也一併消逝在了流年裡.....短短5分46秒,讓看過的人都感觸良多:

“好像說的就是我!有時失眠到凌晨想找個人扯點家常都不知道找誰,只有一個人喝悶酒。”

“過得不好的時候,總會想起和以前要好的朋友,但拿起手機又不知從何說起。”

“我默默把一個月可見改為半年可見,即使這樣,我的朋友圈還是空的......

///

大輝,座標四川南充,經營著自己的超市。

高翔,座標廣東廣州,上班族。

張勇,座標重慶,房產中介銷售。

瑤瑤,座標北京,都市白領。

短片一開始,將鏡頭對準了在超市忙碌了一天的大輝

夜幕悄悄降臨,

超市裡光臨的顧客已經不多了,

他不覺思念起曾經的朋友,

隨手看到一篇文章

《你多久沒有和朋友們聚一聚了》

轉發到了朋友圈。

此時,高翔正在一家KTV陪著客戶應酬,周圍划拳、唱歌、喝酒的聲音不絕於耳,他面無表情地在一旁喝酒,不想參與其中,百無聊賴間拿起手機,看到大輝發的朋友圈。

“我們一起瘋的日子,再也沒有第二次了。”高翔在大輝朋友圈的評論區打了一行字,臉上帶著笑意。

剛要點發送,想了3秒,又一個一個字刪除掉,點了個贊,退出了微信。

就像許多藏起自己真實感受的成年人一樣,在曾經的朋友面前,他選擇用點贊來表達所有。

晚上21點,張勇一個人站在一座天橋上,不知往哪兒走,他手裡捏著一疊未發出去的房產銷售傳單發愁。

他在這座城市都未曾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每天卻要為了別人住哪兒,勞碌操心,四處奔波,不過是為了換取自己在這座城市站穩腳根的機會。

翻了下手機1421位微信好友,想約一個談得來的朋友出來喝酒,都未能如願

,只換來對方一句敷衍:“改天啊改天。”

擁擠的通訊錄,約不出來的人,出賣了內心的空虛。

滑到星標的三個朋友那裡,

發現最近一次的交集是在2016年,

“求去我朋友圈第一條消息 點贊 謝謝”,

標點都沒有打的求贊信息,

冰冷,沒有溫度。

(尷尬的是當時自己還忘了回覆......)

只有在車如馬龍的城市背景裡,

猛地吸了一口煙,來緩解心裡的空落落。

21點40,瑤瑤深夜還在辦公室加班,

而這已經是她的常態,

只有在累覺困了的時候,

起身去衝杯咖啡的時間,

她才會拿起手機刷下朋友圈,

大多數時候,她只看,不評論。

當看到大輝發的朋友圈,

原本想說點什麼,嘆了一口氣,

啥也沒做,繼續回到工位,加班。

就像視頻裡旁白說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你不再是故事的參與者。

不知什麼時候起,我們變成了朋友圈裡的旁觀者,你我之間,已經沒了聯繫。

甚至,連了解的資格都沒有。

當大輝期待地看回復時,看了下給自己點讚的高翔的朋友圈,卻只能對一行“對朋友三天可見”發呆。

原本想引來的是死黨高翔、張勇、瑤瑤的關注,結果只等來大學班主任老師的一句話:同學裡,就你最有出息。

大輝不甘心,他又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朋友圈:“五年沒見了,還記得十年之約吧。”配圖是四個人的親密合照。

“願十年後我還給你倒酒,願十年後我們還是老友。”

路邊攤上不知誰點的花生米和江小白,在喧鬧的城市霓虹裡,煢煢孑立。酒瓶的包裝上煽情的話語,在現實中卻顯得無比冰冷。

五大三粗的大輝,其實到了晚上,就變得特別多愁善感,凌晨00點12分,見朋友圈裡一直沒動靜,大輝忍不住在四個人的群聊裡發了個語音:“你們最近在搞些啥子,我想你們了。”

但手機剛放下幾秒,

他就撤回了這條消息

曾經最親愛的朋友,貌似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和平常一樣,大輝的小超市就要打烊了,他在店裡整理貨架,準備收拾收拾回家,手機突然響起久違的視頻請求鈴音。

原來,另外三個死黨都聽到了他的語音消息。

大輝興奮地拿起手機,按下接聽鍵,和五年前相比,大家的模樣都稍稍有了變化,高翔還是小鮮肉一枚,瑤瑤更漂亮了,張勇臉上多了點滄桑。

“喲大輝,想我們就想我們咯,你個哈兒(傻瓜)哈哈哈。”

大輝舉著手機說,

“我開超市欸,來看哈嘛。”

最大的喜悅終於有人分享,

彷彿之前的失落都有了歸處。

死黨間的話癆模式說開啟就開啟......

“我跟你們說,在廣州實在太苦了。”

“我還能幹嘛呀。”“我好得很。”

在KTV的高翔被要求唱一首歌。熟悉的旋律響起,曾經一起瘋的時光像電影一樣在腦海浮現。

一起去水庫玩泥巴,

一起去田野旁追趕火車,

一起去看一場樂隊演出,

一起深夜到街邊小攤擼串喝酒吃肉,

就算一起壓個馬路也能成為街頭的亮點......

曾經四個人玩“鑽木取火”,

手指指向太陽穴那個最傻缺的動作,

如今卻成為最親切的懷念。

回想起最難以割捨的時候,

是畢業分別的時刻,

“走了!”兩個最簡單的字,

卻讓四個人都哭著追了好久好久。

當初約定好十年後見,但走入社會之後,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軌跡,關係也變得漸行漸遠,身邊的點頭之交,散了就散了,無奈的是曾經最親愛的死黨,也從彼此生命裡消失不見。

孩提時代,和朋友絕交的方式是哭鬧著說“我不跟你玩了!”

而成年人的世界裡,一段關係真正的結束,最厲害的那種是默不作聲的疏離。

但幸好,時間真的像篩子一樣,會幫你篩選下最真最值得的人,即便是過了十年、二十年,當重新聚在一起,你笑我鬧,所有的感覺還在,一如往昔。

當昨日的一幕幕重現時,所有青春美好的感覺都回來了!

昔日的死黨,即便各奔東西,書寫著各自的故事,沒有膽量說出那句“我想你了”,但只要你吼一嗓子,我一定會出現。

即便不能當面擁抱哭泣,至少能發個視頻聊天,一起隔著屏幕舉杯,跟十年前分別的那一刻那樣,任由自己哭成個傻逼,一切的心酸、忙碌、鬱悶,彷彿都有了出口。

看完這個視頻,雖然看到結尾發現這是

一則廣告,但是很多網友還是紛紛說:這是我今年看過的最扎心的廣告。

有人感傷:

“為什麼身處一個科技爆炸、溝通無限的世界,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史無前例的孤獨無助。很多人走著走著就走丟了......”

有人拿自己當反面教材來告誡他人:

“出來工作一年了,在學校玩的再好的出來社會也就變陌生了吧,一年了僅剩5個左右可以聊上天,也就有那麼一個可以陪陪你吃飯逛街拍照的了,如果你還在讀書,好好讀書該玩就玩別像我這樣這麼早出來,朋友都沒幾個。”

也有人藉機向好友吐露真心:

“我也很想你們,去看朋友圈只能給你們默默點個贊,三天可見的就點讚了個封面,無數話想說,第一句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

按理說,人的一生中會跟27000個人認識,微信能加滿5000個好友

,......從這裡構建自己的親密關係網似乎並不難。

原以為生活會足夠熱鬧,越往前走,才知道人事薄涼,被時間篩選過後,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成為我們的“特別”。更扎心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就連這些人也跟我們漸行漸遠,失散在人海。

還記得那張計算人生的A4紙嗎?

假設我們的一生能活到80歲左右,畫一張30X30的A4表格,共900個小格子,1個月代表1小格,那麼這張白紙就是我們的全部人生。

看看20歲的人生,

似乎還有大把時光可以揮霍。

到50歲的時候,

人生就只剩下這麼點兒了。

更殘酷的是,

我們會親眼見證很多不捨得的人離開,

你留給那些朋友圈裡

特別的人的時間究竟有多少?

或許不足一排格子,

甚至一個格子......

人生並不如你想象的那樣長,

留給你我之間的時間其實不多

......

如果你們一年見一次,就會是這樣的

世間的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每個人一生大約會認識27000個人,但我們最終會和絕大部分人失散在人海。”

對於那些生命中不想錯過的人,趁現在還來得及,無論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有事沒事常聯繫。

點擊關注持續分享有趣的事物和香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