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在必行!中超降薪遲遲不見動靜,是該足協出手的時候了

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全球體育賽事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有著“世界第一運動”之稱的足球,就像被強行按下了“暫停鍵”一般,陷入了停滯。

沒有足球比賽的日子,對球迷來說,生活變得很無聊,但是對俱樂部而言,卻面臨著生存的挑戰。

“金元足球”拉動起來的泡沫,被疫情擊得個粉碎,不少足球俱樂部和足協已自發降薪以自救,而國際足聯也打算出臺措施,要求教練和球員在疫情期間降薪一半,以足球的名義“共克時艱”

歐洲各大聯賽都在以降薪尋求自救,儘管降薪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總得來說是殊途同歸——球星們都選擇了降薪,在這個困難時期與俱樂部一起共渡難關。

坦白說,球星們的收入不菲,即便如巴薩實行70%,也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生活,而俱樂部將省下來的薪水用於支付俱樂部工作人員的薪水,至少避免了更多因為足球才有了工作的人失去生活的支柱。

五大聯賽的球員選擇降薪,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掙來的薪水也願意選擇降薪,相反,一向被認為是高薪低能代表的中國超級聯賽,卻至今沒有消息。

此前,武漢卓爾老將艾志波就發表了千字長文,還列舉了中超不能降薪的四大理由。這樣的不知廉恥的言論,很快便招致媒體和球迷的一致聲討,瞬間沒了聲音。

那為什麼中國足球降薪一直沒有聲音,足協為何一直沒發聲?這裡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甚至還有些複雜。

與歐洲聯賽突然被中止不同,中國職業聯賽本賽季其實尚未開賽,如果中超能夠順利開賽、順利進行、順利完成,那是沒法強制球員們進行降薪的。

而且,中超各俱樂部的存在方式完全是另類的存在——完全靠財團投資運營,自身造血能力幾乎沒有。即便有門票銷售收入,那也只不過佔到俱樂部賽季總支出的10%到20%。因此,中超各俱樂部可以說一直都是在虧損中過日子。

所以,就算中超一直不開賽,對中超各俱樂部的實際運營也沒多大影響,球員們依然可以按照合同領著高額的工資,俱樂部也依然能活下去。而且,中超俱樂部還有欠薪達一年之久的……

這就是中超的奇葩之處。

而且,中超並沒有職業管理聯盟,現階段名義上管理中超聯賽的是中超公司,後者擔負著類似於職業聯盟的角色。如果要統一降薪,就需要中超公司和各俱樂部的投資人首先達成一致意見,甚至出臺相關文件,讓中超各俱樂部的降薪有章可循。

所以,想要中超各俱樂部降薪,要麼球員自願,要麼俱樂部施壓,但目前看來,兩者都不可能。

這個時候,只能希望中國足協了。

亞洲各大聯賽基本處於休賽期,韓國足協在3月26日宣佈:從3月份開始,韓國足協從部門主任一級開始,所有高管將自動減薪20%,一直到今年年底。3月27日,澳大利亞足協也發表聲明:讓70%的足協工作人員暫時停薪離崗。

最近,足協也是頭大。三級聯賽球隊准入名額的事和天海的中超資格問題已經讓足協焦頭爛額,對於降薪,足協更希望讓俱樂部自己去協商解決。

但現在,足協已經不能對降薪之事置之不理,尤其是在國際足聯已經開始落實降薪工作的時候,足協更應該拿出擔當和責任,將降薪一事落到實處,因為這不僅關乎中超生存,還關乎中超的聲譽。所以,儘管無權過問勞資問題,但作為中國足球的掌舵者,必須要在這個困難時期將擔子扛起來,幫助中超各俱樂部一起共同渡過難關。

 而且,這也是檢驗足協限薪令能否順利執行的一個最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