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噠噠 北京金秋裡的五塔寺 五彩斑斕

被騙了好幾天:每天起床看一下東邊的天空,都是灰濛濛的,實際一出門,西南邊的天空蘭滴很!……好吧,今天終於迎來了一個漂亮的朝霞,咋辦,必須出門呀!

今天工作日,決定找個週末人多的不敢去的地方溜達,另外,還得交通方便(對“老年人”而言很重要呀!)看了半天,決定了,去五塔寺溜達溜達。

記得有人說過,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節。一到秋天,北京就變成了北平。出了地鐵,沿著河,慢慢溜溜達達。絢爛的陽光透過樹葉,和紅色的爬山虎,碧綠的河水交相輝映,很美。

今年天氣暖和,銀杏葉這個時候才開始黃。

走不多遠,就看到了紅色的院牆。表明來到了目的地。

五塔寺,其實叫“真覺寺”(地鐵站的地圖裡顯示的也是這個名字,但是網絡上口耳相傳的叫五塔寺或北京石刻藝術館)。寺裡最著名的是:真覺寺金剛寶座塔,也就是最有名的五塔寶座。創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剛寶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釋迦牟尼得道處迦耶山寺所建的紀念塔)形式的佛塔。在我國同類的十餘座塔中五塔寺金剛寶座塔的年代較早,樣式最秀美,堪稱為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外文化結合的典範。

百度百科裡寫道:約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名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據史書記載,明永樂初年,印度僧人班迪達自西域來京,嚮明成祖朱棣呈獻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剛寶座的規式。明成祖與他談經論法十分投機,封他為大國師,授予金印,並賜地於西關(今西直門)外長河(今高梁河)北岸,為之建寺,寺名“真覺”。後又根據這位高僧提供的規式建成了金剛寶座塔,並重修了寺院。建成後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倚西山,成為當時京城士人重陽登高、清明踏青的去處。清王朝建立後,乾隆為給其母做壽曾兩次重修五塔寺。乾隆十六年第一次重修後為避雍正皇帝“胤禛”名諱,改名為“大正覺寺”。乾隆二十六年是當朝皇太后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之一又進行了全面修葺,並請來一千名喇嘛唸經,各國使臣都進貢了壽禮,頭戴紅頂花翎的大臣們奔波於殿前塔後……當時熱鬧繁華的情景被繪製在一幅彩圖中。圖畫再現了五塔寺當年的全貌:南臨長河,南北向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毗盧殿、後大殿,東西分別列鍾豉褸、廊廡配殿等大小二百餘間旁屋。寺內主要建築屋頂全部換上黃色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金碧輝煌,顯示出皇家寺院的威嚴氣勢。

在幾株金黃色的銀杏樹映襯下,果然很壯觀。一旁的攝影愛好者紛紛拿起相機不停拍照。

天地就是最好的展廳,一個個具有滄桑歷史感的石碑就這樣安安靜靜矗立在一邊。

精美的石雕並沒有因為時間和風雨的洗禮而有絲毫的褪色與磨損。

我自己覺得這個角度是最美的。

正面拍,很有感覺。

後院是三個大的展室,對石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仔細研究一下。

安詳的佛頭雕塑

精美的石刻,流暢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