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世界第三季 一集飆到9.3,頂級大尺度神劇已迴歸!

2016年,有一部劇還沒播出,就被全世界劇迷寄予了厚望。


只要提到它,就會被媒體評為“HBO有史以來當之無愧的美劇之王”


但奇怪的是,第一季播出後,勸退了很多慕名而來的觀眾。


第二季的沉澱,口碑有所下滑,但留下了一大批死忠粉。


到了第三季,HBO在下一盤大棋,它想要重新定義神劇的未來——


西部世界 第三季

Westworld Season 3


2016年《西部世界》剛開播時,其腦洞大開的世界觀設定,以及突破尺度的限制級畫面,引起了一波追劇熱潮。


在豆瓣上,超過20萬人打出了8.9的高分。



而《西部世界》能夠獲得如此高的熱度和口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它本身就是個大IP。


邁克爾·克萊頓,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科技驚悚小說之父。



大膽的想象風格,尖銳的現實批判,宏大的敘事手法,有力的語言特色。


凡是讀過他的小說,撲面而來的是現實與科技的雜糅。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侏羅紀公園》,1993年被好萊塢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搬上銀幕。



而《西部世界》的故事,就是改編自1973年邁克爾·克萊頓自編自導的同名電影。



只可惜,由於受限於篇幅(電影時長只有80多分鐘),以及當時的技術條件,留下了許多令人細思極恐的問題。



毫無疑問,《西部世界》的思想在當時算是很超前了。



時隔43年,HBO試著去解開這些謎團。


於是請來了喬納森·諾蘭(代表作:《星際穿越》《致命魔術》),擔任這部劇的導演兼編劇。



在原著的故事裡,主題樂園共分三大板塊——西部世界、羅馬世界、中世紀世界。



凡是進入遊戲的玩家,都可以體驗到為所欲為的真人版模擬人生。



而HBO在接手了這個大IP後,似乎野心更大,意圖製造一個更混亂和黑暗的西部世界。


劇版《西部世界》的故事,發生在遙遠的未來。


一家名叫迪洛斯的科技公司,投資開發了一個高科技的成人樂園。



在這裡,沒有法律和倫理道德的束縛。


只有一個個如真人般的接待員(仿生人)。



人類可以肆意妄為。


性與暴力是這裡永恆的主題。


你可以盡情釋放外界所不容的慾望。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做一名好人。


去善待和幫助你的“朋友”。


享受著英雄般的榮光。



故事前兩季主要講了接待員們覺醒,產生自我意識,並最終逃離。


主角們在第三季來到了外面的“現實世界”。



就目前來看,新舊劇情的關聯並不深。


前兩季儼然已經變成了劇中角色的自傳,

一個起源故事。



我們回憶起角色,自然也就可以串聯起劇情——


在這部劇中,其角色共分成三個派別。


一、仿生機器人



他們的設定是,每次故事循環結束,記憶就會被清除,然後被回收修復。


被人類更改了出廠設定後,再次投入使用。


二、管理者



包括“西部世界”的創始人、開發者、投資商等。


三、遊客,即普通人類。



1、女主德洛瑞絲(以下簡稱德妹),樂園最早的仿生機器人之一。



30年來,德妹被遊客反覆羞辱、強暴、殺害、修復、復活、再次被虐殺......



如此循環。


終於,德妹意識覺醒了。


她成了機器人的領導者,並帶領他們一起反抗人類。



2、 妓院老鴇梅芙,同樣是一名仿生人。



她的上一個設定是母親。



然而被清除記憶的她,竟然回想起了之前失去女兒的痛苦經歷。



機緣巧合之下,梅芙發現了人類奴役仿生人的真相。



第一季結尾,原本她已經成功出逃,並順利搭上了通往人類世界的列車。


然而,由於放不下對女兒的牽掛。


最終她還是選擇走下人類列車,重返西部世界。



3、資深人類玩家,威廉。



30年前,年輕善良的他來到西部世界,遇到了德妹,兩人相識相愛。



最後他卻發現,一切都是騙局。



於是,他一路黑化,成了現在的黑衣人。


在第二季的彩蛋中,威廉最終變成了仿生人。



4、西部世界的創始人:福特。


他一手打造了這座西部世界。


卻沒成想,仿生人竟逐漸淪為了人類奴役的對象。



在對人性徹底失望後,他一手操縱機器人覺醒,把自己與其他人類送上了死亡之路。



5、關鍵仿生人,伯納德。


作為樂園的設計師,伯納德一直以為自己就是人類。



但是,他的真實身份其實是福特暗中製造的機器人,幫助後者完成覺醒程序。


PS:伯納德的人物形象,來自西部世界另外一位創始人,阿諾德。



由於種種經歷,他看透了人性醜惡,為了阻止園區開放,他試圖引導機器人產生自我意識。



最後他促使德妹覺醒,讓其殺死了自己。



可以說,《西部世界》每一季的故事,都會包括過去、現在、未來、虛擬這幾條時間線。



四條時間線相互交織,十分燒腦。


在第一季最後,德妹在園區新上線的“血祭之夜”殺死了福特(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死)。



用一句話來總結第一季的內容:機器人尋找意識迷宮的出口。


第一季中,阿諾德讓機器人覺醒的方法叫做二分心智法。


此理論來自《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一書。



劇集用迷宮來形象化機器人覺醒的過程。


在迷宮中心,也就是機器人大腦程序的最底層,被阿諾德放入了聲音代碼。



這些“神的聲音”,能夠引發機器人更細膩的隨機反應。


當機器人走到迷宮中心,自己聲音也就取代了神的聲音,由此產生自我意思。



到了第二季中,機器人從尋找“迷宮”,變成了尋找“門”。


總結起來就是:尋找虛擬和現實之間的生存之門。


事實上,這季的腦洞比前一季開得更大。



覺醒的德妹開始帶領機器人對人類展開反攻。



但是,這樣的反抗和人類軍隊比卻勢單力薄。



於是,德妹來到了一個名為鍛造廠的地方。


這個地方系威廉秘密建造而成。


其背後牽扯出了西部世界項目的真正目的:收集所有遊客的心智信息,改變世界格局,同時研究人類永生的秘密。



在這裡,影片還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心智球。


你可以將其理解為,包含著意識思維和DNA的數據球,可以復原死去的人。



德妹執意來到鍛造廠,是因為可以學習破解人類方程式代碼,從而更瞭解並毀滅人類。



其實,第二部絕對主角應該是伯納德。


在知道自己不是人類後,其立場一直搖擺不定。



一方面,他想要解放機器人;


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想毀滅人類。


在福特的指引下,他帶領接待員來到了鍛造廠,指揮他們進入希望之土的虛擬世界之門。


在這裡,機器人擺脫了身體,以意識數據的形式生存。


第一季中死去的福特也以這樣的方式復活。



雖然伯納德一直想要機器人和人類獨立共處,互不干擾。


但是在最後,他還是對於人性徹底失望。



於是,他用德妹的心智球,將其偽裝成了迪羅斯公司高管,逃出了園區。


德妹帶著五顆心智球,開始出征人類世界,第三季的故事由此展開。



第三季第一集給人總體的觀感是:不燒腦。


即便有三個角色,但也有清晰的時間線。



由於故事主要發生在人類世界,從視覺呈現來說,更加註重未來科技感。


就拿新洛杉磯市來說吧,它融合了Maybank大樓、UOB Plaza、濱海灣等新加坡、上海等城市裡充滿未來感的景觀景觀,虛擬構建了一座未來之城。



炫酷的概念車,沒有方向盤,沒有安全帶,完全是自動駕駛。



城市上空自由穿梭的飛行器,擺脫了堵車的困擾。



夜晚降臨,千萬盞的霓虹燈閃耀著這座反烏托邦城市的繁榮和腐朽。



在這一季中,劇集出現了一個新人物。


亞倫·保爾飾演的凱勒,觀眾熟悉他是在《絕命毒師》中飾演的小粉。



在凱勒的人物視角中,呈現了人類社會的運作方式。


此時的人類已經被科技公司所掌管,施行的是精英管理。


超級AI計算機通過大數據收集,決定每個人的工作。



其實在整個人類社會,底層人類和西部世界接待員本質上是一樣的。


他們都被上層壓榨了生存權。


劇集中,除了迪洛斯公司,還出現了另一家名為英賽特的超級智能公司。



英塞特公司有一個超級人工智能Rehoboam,用於收集計算全人類的信息。


這也是德妹在這季中的任務——想辦法獲得Rehoboam的關鍵信息。



在第三季的海報上有一句宣傳語:自由意志不是免費的。


這句話也是第三季的母題。



一方面,它說明人類努力利用人工智能擺脫肉體,達到思維意識的自由。


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機器人想要擺脫人類的控制,最後獲得解放。


早在第一季中,福特就給出了自由的定義。



但是獲得自由的代價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第三季需要給出的答案。



在德妹第一次覺醒殺掉阿諾德時,出現過這樣一句話:


這些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結局。


這句話出自於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神父對羅密歐的一段勸戒。



對比第一季的劇情,人類在西部世界解放慾望的自由,最終導致了機器人覺醒暴動。


到了二三季,德妹為了自由,開啟了滅絕人類的暴力計劃。


這種因果循環的代價,最終或許也會發生在機器人身上。



至此,《西部世界》第三季的故事已經鋪開。


或許是第二季玩得太飛了,《西部世界》第三季將集數縮減到了八集。


從敘事方式來看,這一季目前對於觀眾相對友好。



豆瓣9.3分,也保持著一部神劇該有的樣子。



當然,喬納森·諾蘭也挖了不少坑。


比如,英賽特公司和迪洛斯公司的關係是什麼?



超級計算機Rehoboam背後有什麼更大的秘密?


新人物凱勒的身世背景又是什麼?


在片尾,梅芙以二戰時期的形象出現在二戰園區,會引出怎樣的故事線?



接下來,觀眾也千萬別掉以輕心,對於這部燒腦劇來說,智商千萬不能下線。


說不定,導演編劇挖的這些坑,一跳就爬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