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雄風——景泰藍



《大國雄風》將軍尊亮相時代廣場”世界第一屏”納斯達克大屏幕, 工藝美術界、文化界、收藏界再掀景泰藍熱潮。


《大國雄風》將軍尊一器難求,成為當代景泰藍史上最耀眼明星。


“一切美善之極,未可宣言。”

中國物件上散發出來的

精緻美感與寧靜的超然,

是最高境界的奢華。


那些硃紅、明黃、粉紫等中國色彩,

那些玄妙的紋理與東方宮廷的式樣,

那些巧奪天工的手藝,

足以驚豔世界!




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器物 。


景泰藍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鈺的年號。景泰年間的藍釉料突破性地發明了天藍、鈷藍、寶藍,且多用藍色作底色,顯得清雅高貴、沉著大方。如此一來,雖非景泰首創,這種器具卻在之後統一被稱為“景泰藍”。


明清兩代,景泰藍在宮廷皇族中興盛了三四百年,是兩朝帝王專享的御用工藝,被譽為“東方奇葩”。製作工序細分起來有100多道,相當耗費人力心力,無處不體現皇家的尊嚴和奢華,因而,古時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



▲林徽因設計的夔龍紋對罐

但這種另兩朝帝王都“為之傾倒”的絕美工藝,在1949年建國以後,卻開始逐步萎縮,再得到不少文化名人的關注後,其命運才得以轉變。其中就有才女林徽因。




景泰藍的製作工序大致分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7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小流程,又分為很多個細節。

器物有魂魄。

每一件器物,

從設計到製作,

到反覆的點藍、燒製,

都需要匠人極致的付出。





掐絲。

把扁銅絲按照圖紙的花紋,

用鑷子掰成一段段弧形,

然後用白芨糊,

一點點粘在做好的銅胎上。





這是景泰藍工藝,

最“魔幻”的一道。





繁複的花紋,

精細的工藝,

是對人心力和體力的雙重考驗。

毫釐之間的作品,

卻需要幾個小時,

甚至幾天的時間。





點藍,

是把各種顏料點塗在器物上。





師傅們不緊要洗淨雙手,

避免手上的油脂汙染,

還要屏息凝神,十二分專注。

稍有不慎,

就會“崩藍”,前功盡棄。





爐內溫度高達600度,

極易灼傷




每一個步驟,

都有著外人不可知的

枯燥和危險。

“如果不是真的愛這一行,

是堅持不下來的。”





數古歷今,中國足以承載禮之高度的國寶重器,也唯有玉、瓷、錦、劍和景泰藍這幾種,而其中又以質沉、色豔、藝絕的國寶景泰藍為尊。



1908年,光緒帝贈送給美國大白艦隊的一套景泰藍瓶和杯子。


早在1793年,大英帝國的使節團來中國進行文化交流訪問,為首的使臣馬戛爾尼,代表大英帝國將天文地理音樂鍾獻給了乾隆帝,作為回贈,乾隆賜給了他們一件宮廷景泰藍。這次外交事件,正是景泰藍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身份,成為國家外交重禮的開始。

情感的核心是傳遞,文化的核心是傳承。景泰藍,這一融合中華傳統工藝精髓和西方琺琅絕美色彩的尊貴藝術品,承載著的,正是我國幾千年來友善親鄰、共榮同興的價值理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