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澆水、溫度、光照、施肥、修剪、繁殖,古人用6條總結了

說起古人養花的熱愛程度,比之現在有過之而不及。

古人養花有更多的情感寄託,是一種寄情高雅的事兒。既有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廣泛象徵,也有牡丹花王,芍藥花相的花品評判。

在識花養花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經驗總結,既有民間流傳的俗語諺語,也有詩詞中的簡單描述,更有眾多花草古籍的細緻刻畫。

這裡提到的6條至今仍有大用處的古人養花智慧總結,主要是以俗語諺語的形式體現。

1、魚水肥、米水壯,井水隔夜才無妨

這一句涉及到三個與水相關的信息,養魚的水、淘米的水以及井水。

古人養花沒有現代化肥,所以肥力的缺失還是比較常見,養魚的水提供一定的有機肥。淘米水則含有大量氮磷鉀鈣等營養元素,不過生的淘米水不適合澆太多,容易出現發酵的情況,會造成根部溫度高燒根的情況。井水如現在的自來水,需要靜置一晚揮發有害氣體方可用於澆花使用。

2、不幹不澆,澆必澆透

這句可謂養花聖經般的存在,是養花澆水的原則,遵循這一原則,基本養花養活就不是問題了,這是養花入門的一大核心點。

其中的原理,“不幹不澆”的意思在於養花澆水需要一個時間間隔,這樣可以讓土壤中有較為充分的空氣使得植物根部可以正常呼吸,“澆必澆透”則是表面植物生長需要水分,澆透的方式既有利於植物根系向盆土下方生長,也確保土壤中水分較為充足的狀態,這種方式適合大多數家庭花卉品種。

對於耐旱花卉,澆水應掌握“寧幹勿溼”的原則。對於溼生花卉,澆水應掌握“寧溼勿幹”的原則。

3、月季不剪枝,來年花朵稀

表明修剪枝條重要性的一句,很直白的說就是頭年月季不修剪枝條任由生長,在來年的開花期就會出現開花很少的情況。

其中的原理,月季在開花後,眾多得枝條會繼續消耗大量的植物營養,同時影響通風和光照,甚至會更加容易誘發病蟲害,修剪枝條是一種養精蓄銳的操作方式,等待來年的花朵爆盆。

另有“修剪勤摘心,花樹能翻倍”一句,同樣與捨得修剪相關。

4、有心養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耳熟能詳的一句,這句說明的是養花品種的問題,養花不成是花的品種難以養活,插柳成蔭是因為插的柳枝條是可以成活的,並且有柳樹有很強的適應性。

這是在說養花理解花卉品種耐性、適應性的重要性,比如仙人掌就有超強的適應性與耐旱性,很輕鬆就能養活,而蝴蝶蘭相比之下就要難養不少,需要花些時間好好了解所養植物的生長習性。

5、家中無南牆,不栽玉簪和海棠

這一句是對光照重要性的說明,南牆是傳統民居庭院以南的圍牆,南牆以外有充足的光照,而南牆背面則常年處於缺乏光照的情況。其中海棠屬於喜光植物,適合栽種於南牆以外,這種觀花樹種較高也起到一定的圍欄作用,同時有豐富的光照適合生長。在南牆內,則適合栽種喜陰的玉簪,較為矮小的多年生宿根植物,更適合庭院的景緻佈置,同時南牆內缺光環境正適合玉簪生長。

這是在說植物有喜陽、喜陰之分,要將光照環境與之匹配,才能將植物花草養得好。

6、梅雨雨連綿,正是扦插天

梅雨季節,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溼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

在梅雨季節中,空氣溼度大、氣溫高,對於一些容易扦插的花卉是很容易生根成活的,比如月季花、三角梅、山茶花、木槿花等。

以上這幾條,基本涵蓋了養花的澆水、溫度、光照、施肥、品種分析、修剪、繁殖等常規操作,從實際的養花操作上,也確實很有指導意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