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雄鷹——內戰中的敘利亞空軍(五)

除了升級蘇-24,俄羅斯人也沒忘了給敘空軍老舊的米格-23MLD和米格-29SMT升級,米格飛機制造集團專門在大馬士革杜馬伊爾空軍基地附近設立了辦事處,負責維護、升級這些飛機。敘利亞空軍會定期派出伊爾-76運輸機從俄羅斯運來大量的備件和彈藥,維持自己空軍的出動率。除此之外,為了彌補敘空軍主要訓練基地被攻佔造成的飛行員訓練不足問題,俄羅斯還接收大量敘空軍飛行員在本國受訓。

除了俄羅斯的大力支援,敘利亞人自己也想出了很多辦法以保證空軍的出動率。敘空軍的辦法是暫時停飛大量嚴重超期服役的米格-23BN、蘇-22戰鬥轟炸機,進行集中大修,而使用較新的米格-29戰鬥機高強度出動以代替戰鬥轟炸機,填補“空窗期”。

因為米格-29是敘空軍為數不多的較新的戰鬥機,而且剛剛經歷過升級。敘利亞空軍1988年究竟從蘇聯獲得了多少架米格-29至今成謎,雖然有資料稱敘空軍一共接收了48架米格-29,但是從米格-29在其後幾十年的出動次數來看,很可能只有22-24架米格-29。大部分米格-29都裝備了位於薩伊加爾的第697中隊,剩下的幾架飛機米格-29都駐紮在提亞斯空軍基地(Tiyas)。

2011年,敘空軍和米格飛機制造集團簽訂合同,將四架米格-29B升級到米格-29SM的水平,加強了對地攻擊能力。由於米格-29SM載彈量大,因此以它高強度出動代替戰鬥轟炸機少足以保證投彈量,同時騰出時間,一次性修好大量飛機。自2013年底以來這一策略被廣泛運用,敘空軍的米格-29機隊已經多次執行輪換任務,代替老舊的戰鬥轟炸機出擊。

2014年11月,敘利亞的天空中就沒有出現過1架蘇-22戰鬥轟炸機,大部分對地攻擊任務都是由米格-29執行的。乘此機會,敘空軍得以集中所有的蘇-22在大馬士革近郊的杜馬伊爾空軍基地(Dmeyr)進行統一大修。當然,對於太老的飛機,敘空軍一般會乾脆將其報廢,拆下它的零件供維修其他飛機之用。

對於比較落後的飛機,敘空軍一般會將其送往位於阿勒頗省的奈耶拉卜空軍基地(Neyrab)進行維修。早在2008年,敘空軍就未雨綢繆地從白俄羅斯購進了30餘架退役的米格-23MLD戰鬥機和米格-23UB教練機,把它們安置在奈耶拉卜空軍基地。

作為合同的一部分,白俄羅斯空軍援助敘空軍在奈耶拉卜建立了一個飛機維修廠。而這些飛機就成了最好的零備件來源。奈耶拉卜維修廠很快成為敘空軍最大的飛機維修廠,幾乎敘利亞除蘇-24外的所有機型都在這裡修理過。奈耶拉卜維修廠還能給米格-21、蘇-22和米-25換裝火箭吊艙。

本來,敘利亞空軍的蘇-22和米-25裝備的是57毫米的UB-32火箭吊艙。UB-32火箭吊艙發射的S-5火箭彈缺乏穿透力,不能打擊躲避在建築物內的武裝人員。2013年,奈耶拉卜維修廠逐漸給這些軍機換裝B-8火箭吊艙,其發射的80毫米S-8火箭彈穿透能力和威力比S-5火箭彈要強得多。可以說,奈耶拉卜維修廠對敘空軍維持戰鬥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2014年4月,隨著敘反對派獲得了美國產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奈耶拉卜落入了“陶”的射程之內。兩架剛大修完的L-39C型教練機很快被擊毀,2架作為零備件來源的米格-23也被擊毀。這一事件以後,敘空軍最先進的戰鬥機如米格-29和蘇-24不敢再來奈耶拉卜維修了,以免被擊毀。即便如此,考慮到奈耶拉卜零備件的巨大庫存,一般的老飛機還是會選擇在這裡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