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道探幽|大松湾古道:茂林修竹寂静处

春光烂漫,对很多人来说,户外出行的意愿分外强烈。在一些热门景点出现爆棚、开始限流的时候,不妨换个思路——去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宁波人文古道走一走,看一看。一是有户外野趣,可强身健体,二是寻幽探古,增加点历史人文知识。

所谓“风景处处有,古道不常在”,隐没在大山峡谷中的宁波古道曾经回响着历史的脚步,记载着诸多故事,徜徉其间,或许在某个时点会触动你的心弦,引发思绪,如烟往事会缕缕飘来——

大松湾古道

近日,记者探访了宁波十大古道之一的大松湾古道。

从市区东部新城出发,汽车导航到“海曙龙观龙峰村”,车程显示距离是41公里,时间近1小时,不算远。

外牌楼水库

大松湾古道位于海曙区龙观乡,是古时进入四明山的主要交通要道。经此古道,可到达半山村交坑大峡谷,与五龙潭景区毗邻。据《鄞州志》记载,大松湾古道在明代万历元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人货往来频繁,是龙观与鄞江集市之间的重要通道。古道脚下曾有一座明代石坊,如今已被层层藤蔓缠绕,只剩下两根石柱。解放战争时期,三五支队曾在古道打过伏击战,留下了红色革命印迹。

从山脚下的龙峰村出发,经外牌楼水库行走约2公里,可见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上写“大松湾古道”,沿着路标直行,就正式进山了。特别提醒一下,从龙峰村的岔路口转入大松湾古道入口,其间山路曲折,路标不甚清晰,有些人因此折返。

古道入口处的摩崖石刻

进山路

古道全部由鹅卵石铺成。进山之后,古道两侧甚是清幽,鸟语花香。记者注意到,有一段古道铺筑得格外漂亮,是由鹅卵石拼成扇面状,左右交叉铺砌,显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或许是年代久远、维护不足的关系,大松湾古道显得有点寂寥、荒芜,没有亭溪岭、栖霞坑古道那么清爽,树叶漫路。不过踏足古道的石阶,在格外清幽的山间,缅想先贤的艰辛与坚毅,淡淡的穿越感不禁油然而生,行走其间,也是对先人的一种致敬。

鹅卵石拼成扇面状的古道

由于现代公路网的发展,大松湾古道逐渐失去了原本的交通要道功能,成为背包客访幽探胜之地。沿途的树梢、竹枝,悬挂有不少户外徒步团队的标识绸带,其中来自上海的就有三个,也有来自本地团队的。

一路走来,古道与公路不时交错,或平行,或中途阻断。大松湾古道起于外牌楼水库山脚处,曲折向上,两次穿越盘山公路,中间经过下半山村,最终到达上半山村。上半山村是一处很有沧桑感的小村落,村里有古枫古樟群,树龄大多400年左右,不少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农家乐也蓬勃兴起,有溪坑鱼、青蛳汤、土鸡煲。

上半山村的古树群

大松湾古道傍着中坡山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中还有一个交坑大峡谷,属天台山脉四明山系。人在蜿蜒的峡谷底穿行,抬头可见水从深山峡谷冲来,奔流直下悬崖,在溪流中卷起白浪。峡谷四周大山中有近现代森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大松湾古道周边导游图

水库风光宜人

盘山公路即景

龙观境内景点众多,除了大松湾古道外,还有阳堂古道、号称“宁波最美公路之一”的庄顶旅游公路、青云天瀑景区、宋天井禅寺等。


摄影/视频 张峰

交通小贴士:

坐公交,从宁波市区可乘661—1路到龙观中心学校下,沿小溪边水泥路到大岙村外牌楼水库边,进入大松湾古道。

自驾,可导航至“龙观龙峰村”。

记者 周晖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