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的出現不是偶然,如何避免孩子啃老,學會這幾點很重要

前幾天在朋友的培訓機構門前遇到一個“孩子”,從外表上來看,他是一個很正常的成年人。但是這個人只要和他爸爸媽媽一說話,你會馬上意識到這個孩子不對勁。

朋友說,這個人都36歲了,典型的啃老族,大學畢業後從來沒有上過班。一直在家休息,每天和他爸爸媽媽要錢花,不務正業,交了好幾個女朋友都吹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更不想出去工作了,脾氣也越發的暴躁,他父母要不給錢,他還會動手。

其實,這啃老的現象在我們中國並不是個例,而是很高發的一件社會問題。

大家都知道,啃老族的出現很大的原因來自這些孩子父母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孩子性格的塑造,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愛爭愛搶,那孩子也是那樣;父母對待事情恬淡有度,孩子也進退有度。慶幸的是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意識到這一點,在家庭教育中通常都會給孩子儘可能的樹立正能量的形象。

但是很多家長會說:“教著教著就不知道該怎樣教自己的小孩了。現在的小孩說不得罵不得,總怕自己一句不恰當的話人家孩子就往心裡去了。”

還有的說:“現在的孩子心思都比較細膩,不能給孩子太多的壓力。”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們父母都是竭盡所能,一切為了孩子。有的父母是嚴厲型,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造次;有的父母的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在父母面前是“大爺”。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父母都會時常疑惑:管著管著就不知道怎麼管孩子了,現在社會既要孩子的學識還要孩子心態過硬,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真難。作為父母,我們真的太難了!

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天,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被迫成為了父母,而學習如何做父母也成為了我們一生要學習的課題。

在王濤先生的《規矩和愛》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那就是: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01、先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我們知道,乘飛機的時候有一條這樣的安全指令:帶孩子的父母先給自己戴上氧氣面罩,然後再幫孩子戴上。

現在社會的父母對孩子都很重視,也都在積極的為孩子做出改變。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各種勵志父母的新聞,陪孩子上個特長班,自己也考級了,陪孩子學習,自己也逆襲了等等等等。但是我們都知道,父母要想改變往往非常艱難。因為要改變一個孩子已經不容易,一個成人的行為習慣已經形成,要改變很難。

這樣的話,是不是我們父母改變就沒指望了呢?

不,在孩子出生後,隨之而來的是父母可以為孩子奉獻一切的力量。

所以正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才能讓我們有這種為孩子付出一切的切實的愛。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這種本能的愛也會變淡,我們的心中的乖寶寶也變成了熊孩子,恨不得給他們重新塞回肚子裡。

所以,趁著這份本能的愛還不是太淡,我們要學習如何理智的愛我們的孩子這就顯得很重要了。

02、父母的崗位無人可以代替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父母的這個崗位也是無人可以替代的。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是在事業成功後回顧起來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沒有參與很後悔。可惜,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時,孩子的品性已經無法改變。

我相信很多的媽媽都在糾結自己是選擇事業還是孩子?我們的工作和孩子總是不能兼顧,但是我始終認為,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選擇孩子是最明智的。畢竟,你公司的職位別人可以代替,但你孩子媽媽的職位確實無人可以代替的。

03、別以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父母這個崗位我們都是沒有辦法提前實習的,更得不到專業的培訓。生孩子只能證明你有生育能力,不代表你有養育能力。

有個這樣的小故事:有一位在上海出生的猶太人母親帶著孩子回國後一方面努力工作維持生活,另一方面秉承著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為孩子準備一切可以準備的,努力的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式的媽媽。不料有一天,她的鄰居看到了,走過來訓斥這個媽媽的孩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看著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有轉頭訓斥這位母親:“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我們中國很多的父母在養育孩子這個問題上都是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一切的條件,家裡有高考生的父母更是這樣,我記得在電視劇《小歡喜》裡面,三對父母為了孩子都是付出一切,儘管這樣,孩子們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如何做才能省心省力,又能避免啃老族的出現呢?作為父母,我們可以這樣做:

01、父母學會謙卑

孩子難養的很,很多父母都積極去學習育兒的一些知識。而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敬畏和謙卑則是智慧的開端。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擁有謙卑的態度,樂於聽別人的意見,對於孩子來說是幫助很大的一件事。

我記得我遇到過這樣的一對母子,孩子大約16、17歲,母親胖胖的,看起來很彪悍,嗓門也很大。為什麼記憶深刻,是因為這個孩子有重度的抑鬱症,不能容忍別人多看他一眼,只要他覺得別人盯著他看了,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又捶牆又打自己。而他的母親只能緊緊的摟住他。知道這對母子的人們說,這個媽媽很強勢,從來不允許別人說他的孩子,做了錯事也不能說。導致這個孩子上學的時候總覺得有人在說他,總是因為這種事情找別人的麻煩,最後,只能休息在家,很久都沒上學了。我認為,她的孩子成為這樣,這個媽媽是罪魁禍首。

人類的教育和倫理並不比任何自然界的問題簡單。學會謙卑,是父母要教給孩子的第一件事,也是父母要學習的最重要的事。

02、為人父母需要專業的培訓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在為了更好的養育孩子參加各種育兒學習班,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樣必須考慮到文化的因素。

現在文化的各種衝擊,很多西方的教育理念在我國盛行,一時間,我們不知道如何取捨更好的教育方法。

不管何種方法,在運用的時候都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所以,尋回中華家教的根源和精髓,才是教育生命的開始。找回自己的根,然後吸收別的文化中的養分,進入孩子的世界。

教無定法這個成語不僅僅是成語,更是一種基本的教育理念。孔子說:“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

03、多用心少用計

我們可以看到網上有很多的教育方法,我們也嘗試的用這些方法來讓孩子更好的聽話。我甚至在我的小果樂最不聽話的時候試用過這些所謂的方法計策,但是效果事與願違。

有一種教育方法告訴我們要多表揚孩子,教育方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實施起來總會達不到原想的效果。有一位母親為了改善和女兒的交流,改變自己的指責和批評的口氣,用表揚的語氣來和女兒說話,前幾次的效果不錯,可是到了後來,女兒把她打斷了:“黃鼠狼又來給雞拜年了,你不要廢話,直接說“但是”後面的話吧。”

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是我們身體力行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好的教育方法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願意和孩子在一條起跑線上,願意聆聽孩子內心想法的。

總之,為了孩子,我們做父母的要重新成長,只想改變孩子而不想改變自己的父母很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成功的。

關於如何避免孩子“啃老”,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寶貴的看法,我們共同交流。

我是泛小樂,喜歡讀書,旅遊的職場媽媽,珍惜我身邊的每一份愛,靜待花開。堅信詩和遠方就在我的身邊。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泛小樂,共同探討我們的育兒雞毛。